13日,市政府新聞辦召開“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實施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十場),市生態環境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自然資源事務中心、市水利局相關負責人就我市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進行了介紹,并回答記者提問。
近年來,我市堅定不移走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道路,堅決完成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不遺余力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守護綠水青山,維護生態安全,全力讓綠色成為高質量發展最鮮明底色。在2019年、2020年、2021年全省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中,鞍山市連續三年被評為優秀等級。2022年,鞍山市大氣環境質量實現歷史性突破,空氣質量首次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全市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10個國控斷面和7個省控斷面全面達標,岫巖滿族自治縣被命名為省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今年3月,市委市政府印發了《鞍山市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23-2025年)》,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道路,堅持以高水平保護促進高質量發展,加快形成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在實施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中,將“推進美麗鞍山建設在綠色低碳發展上實現新突破”作為十個方面新突破之一,明確了未來3年重點任務。按照總體工作目標,我市將把綠色發展理念貫穿到生態保護、環境建設、生產制造、城市發展、人民生活等各個方面,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加快建設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生態環境更美好的美麗家園。到2025年,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成效顯著,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全市單位GDP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5.5%,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20年下降19%。
今年我市將穩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將碳達峰碳中和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圍繞工業、能源、交通運輸、科技、農業、城鄉建設六大領域,有計劃分步驟實施碳達峰行動。大力發展風電、光伏、氫能等清潔能源,逐步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費比例。實施鋼鐵、菱鎂產業能耗雙控管理,加強節能審查工作,探索用能權交易,推動重點行業和領域清潔低碳轉型,創建綠色工廠、綠色供應鏈和綠色工業園區。全面實施節約戰略,推進鞍山市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基地建設。
深入推進污染防治。2023年,全市PM2.5平均濃度達到35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到87%,重污染天數比率不高于0.8%。全市地表水國考斷面達到或者好于Ⅲ類水體比例達到80%,消滅劣Ⅴ類水質斷面。全市受污染耕地、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持續保持100%;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40%以上。
我市將扎實推進環保督察整改。全力推進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18項整改任務中剩余6項任務整改工作,重點推進需2023年底前完成的3項整改任務,確保按時保質完成;統籌推進需2025年底前完成的3項整改任務,確保按序時完成2023年度各項整改工作。
深入實施藍天工程。推動重污染天氣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緊盯重點區域、重點時段、重點領域,推進細顆粒物和臭氧協同控制,精準開展重污染天氣應對。推動海城市、鐵西區2個大氣重污染區域,繼續實施“一區一策”整治。建立城市建成區35蒸噸/小時及以下的燃煤鍋爐淘汰清單。開展夏季臭氧污染防治專項工作。開展菱鎂等重點行業涉氣產業集群排查及分類治理。緊盯石化、化工和油品儲運銷企業,強化LDAR、儲罐、裝卸等重點環節污染治理。加快實施重點鋼鐵企業超低排放改造項目建設,推進石化、化工行業重點企業開展揮發性有機物治理設施提級改造,在推動綠色轉型的同時,為項目落實落地騰出環境空間。開展柴油貨車排放污染聯合執法和非道路移動機械專項執法。建立重點企業運輸電子臺賬,開展超標排放車輛維修治理工作,實施噪聲污染防治行動方案,啟動聲環境功能區評估。完成2022年度電力、鋼鐵、石化、化工等8個行業重點碳排放單位數據核查,監督納入碳市場交易的企業清繳履約。
深入實施碧水工程。建立市以上考核斷面重點監管單位清單,逐一落實考核斷面與重點監管單位的響應關系,實現污染可追蹤、可溯源、可管控。推進入河排污口規范化整治,基本完成流域面積50平方公里以上干流及一級支流入河排污口整治。鞏固提升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成效,督促海城市做好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按照省生態環境廳統一安排,推動共建遼河、渾河、太子河流域生態廊道,強化跨區域環境協同治理和監管。推動五道河、運糧河及小柳河流域污染治理。加快推進“水潤遼寧”項目建設,推進大洋河等美麗河湖建設。全力保障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安全,持續開展全市飲用水水源地環境風險排查,推進鄉鎮級水源劃定及勘界立標。
深入實施凈土工程。按照全省土壤重點監管單位清單,組織相關企業嚴格落實管理措施;扎實開展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土壤污染隱患排查“回頭看”。推進土壤污染源頭管控重大工程項目,組織鞍鋼化學科技有限公司開展綠色化改造工程。實施農用土壤鎘等重金屬污染源頭防治。有效保障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加強關閉搬遷企業地塊土壤污染管控,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調查等報告質量檢查。完成垃圾填埋場地下水生態環境調查評估。持續推進農村環境整治,持續開展農村黑臭水體排查整治,在61個美麗宜居村中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推廣農村生活污水資源化治理模式,因地制宜推進農村生活污水環境處理設施建設。按照省生態環境廳的統一部署,開展化學物質環境信息調查,推進塑料污染治理。
同時,將加強生態保護和修復。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開展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實施遼河流域(渾太水系)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推進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規范化建設,水質達標率保持100%,保障飲用水水源安全。實現礦山生態修復“倍增計劃”,完成廢棄礦山復綠466.1公頃。加快生產礦山升級改造,新增綠色礦山13家。全力完成好年度目標任務,不斷取得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