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家衛健委發布的公告,1月8日起,新冠病毒感染將由“乙類甲管”調整為“乙類乙管”,政策調整后,防控措施帶來哪些改變?是否意味著防控力度的降低?1月5日,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感染與傳染性疾病預防控制所主任醫師張潔對此進行解讀。
張潔介紹,根據傳染病暴發、流行情況和發生時的危害程度,法定傳染病分為甲、乙、丙三類。甲類傳染病包括鼠疫、霍亂,乙類傳染病包括新冠、非典、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丙類傳染病為監測管理傳染病,包括流感等。
“三年前,基于當時對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的病原學、流行病學等綜合考慮,我國將新冠劃分為乙類傳染病,采取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張潔說,隨著新冠病毒不斷變異,當前奧密克戎變異株已成為全球流行優勢毒株,雖然感染人數多,但其致病力較早期明顯下降。另外,我國目前累計接種新冠病毒疫苗超過34億劑次,3歲以上人群全程接種率超過90%。綜合評估病毒變異、疫情形勢和我國防控基礎等因素,我國將新冠感染由“乙類甲管”調整為“乙類乙管”的條件已成熟。
“乙類乙管”即法定乙類的傳染病采用乙類傳染病的防控管理措施來處置。依據傳染病防治法,實施“乙類乙管”后,對新冠病毒感染者不再實行隔離措施,不再判定密切接觸者等。
“實施‘乙類乙管’,是實事求是、因時因勢優化完善防控措施的主動作為,是為了不斷提升防控工作的科學性、精準性、有效性。”張潔說,需要注意的是,實施‘乙類乙管’,絕不是放開不管,重點是強化服務和保障。面對疫情防控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當前我們的工作重心已從防控感染轉到醫療救治上來,圍繞“保健康、防重癥”,采取相應措施,最大程度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要抓實抓細醫療救治資源準備,著力做好群眾用藥需求,全力做好老年人、兒童等重點人群的防護和救治,特別是強化老年人疫苗接種和健康管理,切實加強農村地區疫情防控。
張潔特別提示,在實施“乙類乙管”之后,社會面的傳染源更加不確定,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仍要繼續堅持近三年來養成的良好個人衛生習慣和健康生活方式。符合疫苗接種要求的,應當盡早完成疫苗全程接種和加強接種,尤其是60歲以上、有基礎性疾病等重癥高風險人群,應接盡接、應接早接,對保護自身健康極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