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錄
(四)深化重點行業領域治本攻堅,提高企業及基礎設施安全保障和設防水平
(九)加強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培訓,推動形成全社會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鞍山市安全生產“十四五”規劃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更是實現鞍山全面振興的關鍵時期。為全面加強全市“十四五”期間的安全生產工作,創造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助力鞍山經濟高質量發展,依據《鞍山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等有關要求,制定本規劃。
(一)“十三五”時期安全生產工作成效
“十三五”期間,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正確領導下,全市各地區、各部門和各單位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安全生產重要論述,樹牢安全發展理念,強化底線思維和紅線意識,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和結果導向,深化源頭治理、系統治理和綜合治理,切實在轉變理念、狠抓治本上下功夫,完善和落實重在“從根本上消除事故隱患”的責任鏈條、制度成果、管理辦法、重點工程和工作機制,扎實推進安全生產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順利完成安全生產“十三五”規劃各項任務。一是安全生產責任體系得到進一步提升。先后頒布實施了《關于加強安全生產監管執法的實施意見》、《鞍山市安全生產黨政同責暫行規定》、《鞍山市各級政府及部門安全生產職責規定》、《鞍山市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消防工作職責規定》等符合全市安全生產工作實際的規章和規范性文件,轉發國家、省級下發的相關規章制度,貫徹落實上級監督管理部門在安全生產方面的要求,明確黨委、政府領導責任、部門監管責任、企業主體責任。二是安全監管力量明顯加強。完善市、縣(區)和鄉鎮(街道)三級安全生產監督體系,創新監管模式,“十三五”期間,全市監管人員力量明顯加強。三是深化安全生產方面的行政審批改革。先后發布實施了《鞍山市應急管理局關于加強行政審批事中事后監管工作的實施意見》、《鞍山市安監局政務服務事項目錄》等規定文件,有力地促進了行政審批事業改革。四是依法行政進一步規范。健全安全監管執法機制、制度,加快安全生產監管執法機構標準化、規范化、信息化建設,深入貫徹落實行政執法公示制度、全過程記錄制度、重大行政處罰法制審核制度等“三項制度”及其配套制度,確保權力在依法有效監管下運行。切實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加快建設法治政府,優化鞍山營商環境。五是重點行業領域專項整治取得顯著成效。制定出臺了《全市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實施方案》,推動全市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扎實有效開展,確保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取得實效,非煤礦山和危險化學品等高危行業的安全監管走上制度化、規范化軌道,冶金工貿、交通運輸、消防、特種設備等重點行業和領域安全生產監管得以夯實。六是應急救援能力得到顯著提高。加強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完善應急救援體系,實現生產安全事故協同監管與應急救援的多方聯動。七是建立了市級安全生產應急平臺體系,匯集應急指揮、視頻會議功能于一體,初步實現了安全生產信息互聯互通。
同時,在創建安全標準化企業、科技支撐能力提升、事故責任追究、事故掛牌督辦和宣教培訓等各項工作得到穩步推進和積極發展,實現全市安全生產情況總體穩定,較好地完成了“十三五”確定的重點事故指標下降任務。主要表現在:生產安全事故起數累計下降15%,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累計下降15%,億元國內生產總值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累計下降35%,工礦商貿就業人員十萬人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累計下降20%,營運車輛萬車死亡率累計下降10%,萬臺特種設備死亡人數累計下降25%。
(二)“十三五”時期存在的主要問題
鞍山市是全國文明城市、全國森林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全國雙擁模范城六連冠、東北振興民營經濟發展示范市,目前全市產業處于轉型關鍵期,致使事故風險隱患壓力增多。因此,“十三五”期間全市安全生產工作事故總量依然較大,較大事故時有發生。主要存在的問題是:一是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意識有待提高,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未能全面落實,非法違法違規生產行為還沒有完全杜絕。二是企業安全基礎薄弱,傳統產業和高危行業所占比重大,產業結構和布局不盡合理,導致事故隱患多,尤其是小微工礦企業安全生產問題突出,事故總量偏大。三是安全監管改革創新能力需要加強,傳統的安全監管監察模式難以適應新形勢要求,信息化等現代科技監管手段運用不足,基層安全監管執法力量不足。四是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體系有待完善,市、縣兩級應急管理和聯動機制有待健全,監控、預警體系建設相對滯后,救援隊伍布局不能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五是城市發展速度加快、規模擴大,交通、城市地下管網、公共設施等存在的安全問題日益嚴重,城市安全隱患監管不到位,風險管控能力亟待提高。
(三)“十四五”時期面臨的形勢和發展機遇
1.面臨的形勢
鞍山市應急管理局將原鞍山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鞍山市政府辦公室的應急管理委員會辦公室、鞍山市公安局的消防救援局等多個委辦局的應急管理職責整合,組建鞍山市應急管理局。目前全市現狀與有效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不相匹配,形勢依然嚴峻,特別是由于較大事故時有發生,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等重大挑戰給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帶來極大沖擊。反映出:一是應急管理的體制機制還不夠完善。應急管理部門和其他負有安全生產的職責部門的工作職責和分工還不完全明確,工作協調、配合的機制還不夠完善。二是安全生產的風險和隱患仍然較多,風險管控、隱患排查治理還不夠徹底,加之早期不科學、不規律的發展,導致各類風險隱患相互影響、相互作用,風險、隱患的成因更加復雜,排查、治理、管控的難度加大。三是安全應急力量仍然相對薄弱,全市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和其他專業性、社會化救援隊伍布局不夠合理,基礎設施、專業水平仍有待提高,應對重大安全事故的能力不足。四是安全生產管理基礎還不夠牢固,應急管理部門基礎履職和保障能力不足,重點行業領域企業總體安全水平還不夠高,城鄉基礎設施和建筑工程安全標準偏低。五是安全生產管理的法規標準、宣傳教育能力建設比較滯后,全民安全意識和能力不強。全社會關注、參與的氛圍還不夠濃厚,相關的鼓勵、引導、支持政策還不完善。“十四五”時期,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全社會對安全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述問題如果得不到有效解決,一旦發生重大事故,造成的損失將進一步加大,對全市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穩定的影響將進一步加大,安全生產工作任重道遠。
2.發展的機遇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工作,習近平總書記等中央領導多次強調部署安全生產工作,市委、市政府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帶領全市各部門、各單位認真落實,為安全生產工作提供了堅強保障。黨的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為推進安全生產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指明了方向。政府機構改革為安全生產監管資源的有效整合提供了新的途徑。互聯網、大數據等先進科學技術的發展為安全生產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技術支撐。安全示范城市的推進建設為全域城市安全發展提供了助力。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決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堅持和加強黨對應急管理工作的全面領導,始終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全力做好安全生產各項工作。
(二)總體思路和規劃目標
1.總體思路
堅決守住安全底線。構建系統化、閉環式安全生產責任體系,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加強和改進安全監管。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新常態,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強化底線思維和紅線意識,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和結果導向,深化源頭治理、系統治理和綜合治理,切實在轉變理念、狠抓治本上下功夫。完善和落實重在“從根本上消除事故隱患”的責任鏈條、制度成果、管理辦法、重點工程和工作機制,扎實推進安全生產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牢牢守住安全生產基本盤,全力營造良好安全環境,扎實有力防風險遏事故,堅持底線思維著力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確保人民群眾安康幸福,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為推動鞍山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奠定堅實的安全生產基礎。
2.規劃目標
到2025年,形成適應安全生產發展的法制體制機制和支持體系,在安全方面實現治理體系構建完善,治理能力逐步現代化,安全生產總體狀況持續穩定好轉。
安全生產“十四五”規劃指標1.生產安全事故起數累計下降10%。2.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累計下降10%。3.億元國內生產總值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累計下降20%。4.工礦商貿就業人員十萬人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累計下降20%。5.營運車輛萬車死亡率累計下降5%。6.萬臺特種設備死亡人數累計下降20%。 |
(一)深化改革,推動安全生產工作創新發展
全市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切實擔負起“促一方發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責任,健全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強化黨委政府領導責任、部門監管責任和企業主體責任。按照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要求,完善各級黨委和政府安全生產責任制,發揮人大對安全生產工作的監督促進作用、政協對安全生產工作的民主監督作用,各級政府要把安全生產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健全安全投入保障制度。按照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管生產經營必須管安全和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明確各有關部門安全生產工作職責,形成邊界清晰、分工明確的責任體系。按照屬地監管和分級負責相結合、以屬地監管為主的原則,在全市推行安全生產網格化監管。企業對本單位安全生產工作負全面責任,要嚴格履行安全生產法定責任,建立健全自我約束、持續改進的內生機制。建立與社會相適應和體現安全發展水平的考核評價體系。加強市、縣(區)級安全生產委員會辦公室領導力量,充分發揮市、縣(區)級安全生產委員會統籌協調作用,切實解決突出矛盾和問題。改革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監管監察體制。加強安全生產執法隊伍建設,強化行政執法職能。推進安全生產應急救援管理體制改革,強化行政管理職能,提高組織協調能力和現場救援時效。嚴把建設項目規劃、立項、設計安全關,嚴格高危行業領域安全準入條件。嚴格規范監管執法行為,完善執法監督機制,加強監管執法保障;加強安全風險管控,風險管控由政府推動為主向企業自主開展轉變,隱患排查治理由部門行政執法為主向企業日常自查自糾轉變,企業建立安全生產雙重預防機制,到2025年底全部重點企業全部完成雙重預防機制建設工作。強化城市運行安全保障,運用應急管理信息化平臺在線監控城市安全風險點、危險源,構建系統性、現代化的城市安全保障體系。加強重點領域工程治理,深入推進礦山采空區、尾礦庫的工程治理。市、縣(區)級政府要在財政預算中安排保障安全生產宣傳、預防和應急救援所需資金,加大安全生產投入。把安全科技納入地方科技發展規劃,統籌支持安全生產領域科研項目。加強互聯網技術在安全生產領域的運用和發展,提升現代信息技術與安全生產融合度。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培育多元化服務主體,充分運用第三方服務機構的人才技術優勢推動安全生產專業化監管。發揮市場機制推動作用,建立完善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制度。
(二)健全完善安全生產法治體系,強化依法治安
完善安全生產相關法律制度和標準規范。貫徹執行《安全生產法》、《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安全生產許可證條例》、《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等安全生產相關法律法規規章,做好全市相關安全生產地方性法規的修訂工作。推動市級開展安全生產地方立法及修訂工作,健全安全生產相關地方標準和企業標準。明確各行業領域安全生產執法主體資格,建立監管執法主體資格審查及公示制度,推動委托執法,保障依法行政。健全安全監管執法機制、制度,加快安全生產監管執法機構標準化、規范化、信息化建設,確保權力在依法有效監管下運行。建立完善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重大行政處罰備案制度,探索建立評估執法及履職盡責機制。嚴格責任追究,實行執法違法行為責任追究制度和責任倒查機制。
(三)加強安全生產監管監察能力建設,夯實安全生產基層基礎
加強縣(區)、鄉鎮(街道)和開發區、工業園區等功能區安全生產監管能力建設,鞏固機構改革成果,明確職能定位,落實監管責任。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企業數量、安全形勢相適應的執法力量配備機制,各方面要關心支持安全生產監管隊伍,切實提升安全生產監管隊伍的職業榮譽感和吸引力。完善市、縣(區)級安全生產監管監察機構基礎設施建設及監管執法裝備配備,開展安全生產監管監察執法工作條件標準化建設。充分利用物聯網、移動互聯網、智能終端、大數據等技術,在安全監管監察執法領域開展“互聯網+安全監管監察執法”行動,建設安全生產信息和大數據平臺,提升安全監管執法科學化和信息化水平。培育專業化執法隊伍,各級黨委和政府要統籌加強安全監管力量建設,向基層傾斜招錄政策,加大相關保障力度,重點充實市、縣(區)兩級安全監管執法人員,提高具有專業技術背景的監管監察人員比例,全面優化人員結構。加強安全監管隊伍專業能力建設,全面推進行政執法公示、執法全過程記錄等制度,分級分類精準執法。加強生產安全事故調查取證隊伍裝備建設,提高事故調查處理能力。加強安全監管技術支撐機構與業務保障單位建設,改善基礎設施和裝備條件。健全經費保障機制,將安全生產監管執法經費、培訓教育經費納入同級財政保障范圍。建設一支專常兼備、作風過硬、本領高強的安全生產監管隊伍。
(四)深化重點行業領域治本攻堅,提高企業及基礎設施安全保障和設防水平
通過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著眼“兩個根本”,突出重點領域,運用系統觀念,防控重大風險,破解基礎性、源頭性、制度性等突出問題,建立長效運行機制,提高企業的安全保障等水平。
1.非煤礦山
嚴格非煤礦山建設項目安全設施設計審查和企業安全生產許可,深入推進整頓關閉工作,推動非煤礦山“五礦”共制建設。完善非煤礦山安全監管聯合執法機制,提高多部門協同執法配合能力。嚴防非煤礦山生產安全事故,強化高風險企業和關鍵部位管控,嚴防非煤礦山各類違法違規行為。嚴格控制增量、減少存量,全面完成“頭頂庫”治理、尾礦庫在線監測系統并網安裝等工作。
2.危險化學品
完善和落實危險化學品企業安全風險隱患排查治理,分級分類排查治理安全風險和隱患,涉及重大危險源的危險化學品企業完成雙重預防體系建設。制定完善新建化工項目準入條件及危險化學品“禁限控”目錄,研究企業生產過程危險化學品在線量減量技術路線、儲存量減量方案,嚴格控制涉及有毒氣體、爆炸危險化學品的建設項目。積極推廣應用泄漏檢測、化工過程安全管理等先進技術方法,涉及硝化、氯化、氟化、重氮化、過氧化工藝裝置的上下游配套裝置必須實現自動化控制。完善落實城區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關停并轉、退城入園等支持政策措施,完成城鎮人口密集區中小型企業和存在重大風險隱患的大型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搬遷工程。加強危險化學品企業全生命周期安全管控,從項目規劃、選址、布局、設計、建設、運行、退出等各個階段提出具體的安全風險管控措施。
3.冶金機械等行業
強化冶金、機械、輕工、建材、有色、紡織、煙草和商貿等行業安全監管,推動企業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建設。持續推進企業安全標準化建設,提高安全標準化建設水平。加強有毒有害、高溫金屬熔融、有限空間、粉塵、涉氨等重點作業場所的專項治理,推動企業安全技術改造升級,淘汰落后工藝設備,提升企業本質安全水平。加強建設項目安全設施“三同時”的監督管理,嚴格金屬冶煉建設項目安全設施設計審查。強化冶煉企業煤氣儲存、危險化學品等重大危險源安全監控和信息化建設。
4.建筑施工
以危險性較大的建筑起重機械、高支模、深基坑、腳手架等分部分項工程為重點,強化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專項施工方案管理,扎實開展專項整治工作。加強建筑施工作業安全風險防控,深入推進“雙重預防”機制建設,推動建筑施工企業深入開展安全風險辨識和評估,做好安全風險自控。建立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現場安全風險點清單,加強施工現場文明施工管理,提升文明施工水平。嚴格建筑施工項目管理,提高建設項目施工許可辦理率。加大安全生產檢查力度,開展安全生產許可證動態核查,開展建筑施工企業安全信用體系和失信懲罰機制。加強建筑施工現狀安全監測,推進施工現場安全監控系統的安裝,建立全市建筑工地動態監控一體化監控平臺,實施全天候無死角監控。嚴厲打擊建筑施工轉包、違法分包和違反工程建設安全強制性標準等行為。
5.消防
依托市政府“智慧城市”建設平臺,開展“智慧消防”,有效實現各部門與行業系統間的資源共享、成果共用、聯合激勵、聯合懲戒。組織開展打通消防“生命通道”工程,制定實施“一城一策、一區一策”綜合治理方案。針對高層建筑、大型商業綜合體、石油化工等重點場所,制定實施消防安全能力提升方案。聚焦老舊小區、電動車、外墻保溫材料、彩鋼板建筑、家庭加工作坊、“三合一”場所、城鄉結合部、物流倉儲、鄉村火災等突出風險,全面落實差異化風險管控措施。教育、民政、文化和旅游、衛生健康、宗教、文物等重點行業部門建立完善的行業消防安全管理規定,明確整治目標任務,推動各系統單位提升消防安全管理水平。積極推廣應用消防安全物聯網監測、消防大數據分析研判等信息技術。推進以提高社會單位消防安全“四個能力”為重點的社會消防安全“防火墻”工程,全面落實消防網格化防控體系建設。實施消防隊標準化建設工程,提高特種消防能力。充分發揮社會組織和市場機制的作用,建立消防與保險良性互動機制。
6.道路交通
深入實施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鞏固提升縣、鄉公路安全隱患治理,加快臨水臨崖、連續長陡下坡、急彎陡坡等隱患路段和危橋改造整治,推進團霧多發路段科學管控,深化農村公路平交路口“千燈萬帶”示范工程,推進實施干線公路災害防治工程,全面清理整治農村“馬路市場”。加強對老舊客車和臥鋪客車的重點監管,進一步提高大中型客車車身結構強度、座椅安裝強度,增強車輛高速行駛穩定性、抗傾覆性和防爆胎能力。提高重載貨車動力性能和制動性能,加強對貨車輔助制動裝置使用情況的監督檢查。加強危險貨物道路運輸安全管理,重點整治常壓液體危險貨物不合規罐車、非法夾帶運輸等違法違規行為,落實統一的旅客乘坐客運車輛禁止攜帶和限制攜帶物品目錄清單。加強部門協同配合和信息共享,依法嚴查嚴處客運車輛超速、超員、疲勞駕駛、動態監控裝置應裝未裝、人為關閉等違法違規行為,堅決清查 “黑站點”“黑企業”“黑車”。
7.鐵路交通
開展鐵路沿線環境安全專項整治,健全完善長效工作機制,落實鐵路沿線環境安全治理各方責任,依法查處違規行為。開展危險貨物運輸安全專項整治,嚴厲打擊非法托運、違規承運危險貨物行為,整治危險貨物儲存場所。開展公鐵水并行交匯地段安全專項整治,強化安全防護設施設置與管理,全面推進公跨鐵立交橋固定資產移交,嚴厲打擊危及鐵路運營安全的機動車違章駕駛行為。
8.特種設備
推動特種設備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建設。加強特種設備檢驗檢測能力,降低事故率。嚴格特種設備安全準入,強化特種設備證后監督,實施重點設備動態監控。推進“自我聲明+信用管理”,建立信息公示制度,發揮市場機制,落實企業主體責任。積極發展電梯責任保險,優化“保險+服務”新模式,創新保險約束激勵機制。強化大型游樂設施安全管理,確保游樂設施安全運行。
9.民用爆炸物品
建立民爆行業安全管理網格化、監管過程體系化。推進民爆行業新裝備、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的應用及智能化和信息化建設。加強安全檢查和日常宣傳教育,嚴格落實企業主體責任,杜絕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
10.農業機械
認真落實農機安全生產責任制,抓好農機安全源頭管理,把好拖拉機和聯合收割機檢驗、核發牌證、拖拉機和聯合收割機駕駛員的考核、發證、審驗等重要關口。加強農機駕駛人安全知識與業務技能的培訓教育,提高農業機械操作人員安全意識。加強重點農業機械的管理:春播、秋收等重要農時、農機合作社和農機大戶的安全監管,提高上牌率、檢驗率和持證率。強化與公安交警、安全生產監管部門合作,建立農機安全管理長效機制。針對農時季節,加強農業機械事故隱患排查力度。
(五)加強信息化建設,增強監測預警和應急響應效能
加快推進鞍山市綜合應急指揮中心建設,升級改造現有骨干網絡,建立完善平戰結合的指揮通信網絡,建設生產安全感知系統,匯集非煤礦山(尾礦庫)、危險化學品等高危行業領域基礎信息。建立健全風險信息互通共享機制、加強區域誠信管理、安全生產巡查、專項治理、掛牌督辦、培訓考試、各專項管理系統建設等重點內容。對企業的重點生產工藝、重點場所的物理化學參數及設備狀態數據進行監測,利用數據融合和大數據智能處理技術進行信息篩選與數據挖掘,通過安全生產風險預警模型分析,實現對風險的安全生產、倉儲、物流等方面的預警和動態全流程的安全風險管理。依托風險要素和綜合監測數據,構建并優化風險評估模型,對企業、區域進行安全生產風險評估,生成企業安全生產風險分析、重大安全生產風險清單、綜合風險評估報告、次生衍生事故及影響范圍分析等風險評估結果。依托智慧消防、社會重點單位消防物聯網防火遠程監測等數據,對防火重點單位的火災信息、消防設施運行狀態和現場監控進行實時監測預警。
(六)優化產業結構,推動安全產業發展
推進應急救援裝備制造業的發展,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建立產業發展基金,加強相關學科和專業建設,鼓勵、扶持科研機構和有關院校培養應急產業科技人才,推進科技創新平臺、基地和重點實驗室建設,鼓勵企業自主研發安全領域的新產品、新工藝、新技術、新品牌。加速培育具有較強創新能力的企業,加快形成安全產業品牌優勢。制定安全生產禁止和限制類產業目錄,推動城市產業結構調整,治理整頓安全生產條件落后的生產經營單位。
(七)加強風險防控能力建設,提升城市安全保障能力
對城市安全風險進行全面辨識評估,建立城市安全風險信息管理平臺。圍繞城市燃氣管線、城市供水網絡、城市供熱網和城市電網等城市生命線,加強安全風險防控,保障城市安全運行。對重點人員密集場所、安全風險較高的大型群眾性活動開展安全風險評估,建立大客流監測預警和應急管控處置機制。完善城市重大危險源辨識、申報、登記、監管制度,建立動態管理數據庫,加快提升在線安全監控能力。健全城市安全生產應急救援管理體系,加快推進建立城市應急救援信息共享機制,健全多部門協同預警發布和響應處置機制,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提高城市生產安全事故處置水平。完善城市社區安全網格化工作體系,強化末梢管理。積極推廣先進生產工藝和安全技術,提高安全自動監測和防控能力。加強城市安全監管信息化建設,建立完善安全生產監管與市場監管、應急保障、環境保護、治安防控、消防安全、道路交通、信用管理等部門公共數據資源開放共享機制,加快實現城市安全管理的系統化、智能化。深入推進城市生命線工程建設,積極研發和推廣應用先進的風險防控、災害防治、預測預警、監測監控、個體防護、應急處置、工程抗震等安全技術和產品。加大普法力度,切實提升人民群眾的安全法治意識。建設具有城市特色的安全文化教育體驗基地、場館,積極推進把安全文化元素融入公園、街道、社區,營造關愛生命、關注安全的濃厚社會氛圍。
(八)推動安全科技創新,提升安全裝備發展水平
擴大安全風險監測預警系統覆蓋面,完成所有危險學品企業重大危險源監控數據接入,推進化工園區以及尾礦庫等高危行業安全風險監測預警系統建設。持續推動高危行業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推進國家安全產業示范園區創建,鼓勵企業研發新技術、新產品、新服務,切實解決安全生產突出問題。強化科技研發推廣,推動先進工藝、技術和裝備普及應用。組織開展化工園區多災害耦合風險評估與防控、高危化工工藝事故監測預警與防控、典型儲存設施在線實時監控等技術研究。推廣庫區雷電預警、管道泄漏監測和定位、氣體微泄漏檢測等先進工藝技術和裝備。推進危險與可操作性分析、過程安全管理等先進技術和管理辦法的應用。重點發展預防防護、監測預警、信息化與輔助決策、救援處置、綜合減災防災救災方面的先進技術裝備。
(九)加強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培訓,推動形成全社會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持續推動安全生產宣傳工作,組織開展“安全生產月”、“安全生產鋼都行”和“5?12防災減災日”活動,普及安全生產和災害防治知識,加大典型生產安全事故案例的宣傳警示教育。推進安全知識進企業、進社區、進農村、進學校、進家庭、進公共場所活動,不斷增強全社會的安全意識。積極推動安全培訓考試工作標準化、制度化、規范化建設,提升“三項崗位”人員安全培訓考試質量。組織實施高危行業領域安全技能提升行動計劃。開展安全促進活動,建設安全文化主題公園和主題街道。加強安全社區建設,提升社區安全保障能力和服務水平。倡導以人為本、關注安全、關愛生命的安全文化。積極推進常態化安全生產網絡知識競賽,提供微信、網絡等形式將安全生產相關知識進行普及。
(一)安全生產監管監察能力提升工程
有序推進市、縣(區)、鄉鎮(街道)安全監管力量建設,向基層傾斜招錄政策,加大相關保障力度,重點充實市、縣(區)兩級安全監管執法人員,結合行政區域大小確定縣(區)級執法隊伍編制,保障安全監管執法人員滿足要求,2022年底具有安全生產相關專業學歷和實踐經驗的執法人員總數不低于在職人員的75%。加強安全監管人才培養,組織開展大培訓,提供公務員聘任制方式引進急需緊缺專業人才,聯合教育部門加快安全生產學科建設,提高干部隊伍整體素質。按照應急管理部門基礎設施建設及裝備配備等標準要求,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鄉鎮(街道)一級,配齊現場監督檢測、調查取證分析、應急值守和處置等專業執法裝備,配置更新執法執勤、專業檢測等必備業務車輛。統籌推進安全生產監管執法信息化工作,建立現場執法監控系統。推動市級生產安全事故現場勘查、物證收集等調查取證力量建設,充實專業人員,配備技術裝備,確保事故調查所需物證符合法律規定。實施分級分類精準化執法、差異化管理,防止簡單化、“一刀切”。強化監管執法和跟蹤問效,深入開展“四不兩直”明查暗訪、異地交叉檢查,對重點問題、重點隱患盯住不放、一抓到底,督促徹底解決。堅持執法寓服務之中,組織專家組開展精準指導服務,繼續開展點單式專家服務,實行遠程“會診”與上門服務相結合,幫助解決安全生產難題,督促企業自查自糾,對企業主動發現、自覺報告的問題隱患,重點實施跟蹤指導服務。充分運用正反兩方面的典型,積極開展以案釋法,加強宣傳教育,鼓勵和引導廣大群眾特別是企業職工舉報重大隱患和違法違規行為,形成全社會參與支持、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
(二)危險化學品安全綜合治理工程
建設危險化學品安全智慧監管平臺,實現全市危險化學品生產、有儲存經營企業全流程智慧監管建設。全面開展化工園區(含化工相對集中區)和涉及危險化學品重大風險功能區區域定量風險評估,科學確定區域風險等級和風險容量,優化區內企業布局,有效控制和降低整體安全風險。落實城區企業關停并轉、退城入園的綜合性支持政策,加快推進城市人口密集區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搬遷工作。完善監測監控設備設施,對重大危險源實施重點管控,建立安全生產監管部門與各行業主管部門、企業之間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信息共享。加快危險化學品安全監管信息平臺建設,利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對危險化學品各環節進行全過程信息化管理和監控。強化托運、承運、裝卸、車輛運行等危險貨物運輸全鏈條安全監管,推廣實施危險貨物運輸車輛防撞報警系統。
(三)非煤礦山專項整治提升建設工程
推動落實小型金屬、非金屬地下礦山機械化改造,逐步實現非煤礦山“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和信息化助力工程,提高企業本質安全水平。建立完善安全風險監測預警機制,推廣應用尾礦庫在線安全監測系統,實現對主要運行參數的在線監測和重要部分的視頻監控。推進非煤礦山雙重預防機制建設。深入開展尾礦庫“頭頂庫”綜合治理,對于具備搬遷下游居民條件的“頭頂庫”,盡快實施搬遷;對不具備搬遷條件的,對前期綜合治理效果進行評估,進一步完善相關治理方案,確保安全。
(四)城市安全保障能力建設工程
建立城市管網運行管理體系,建立地下燃氣、供熱管網安全監控系統。全面深入開展“平安交通、平安車站、平安校區”建設活動,實施交通運輸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強化基層縣區交通安全管理,推進“平安暢通縣市”和“平安暢通鄉鎮”工作。綜合應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通訊等驅動工程施工現場管理,實現對施工現場各關鍵要素的全面感知和實時互聯,動態掌握工地現場的安全形勢,通過智慧工地建設全面提升建設工地安全生產水平。根據市級城區規劃與布局,完善現有應急避難場所建設,符合建設條件的現有公園、學校操場、體育場等,改善配套設施,改造為應急避難場所。市、縣(區)整合現有資源,利用物聯網、信息網絡、空間信息系統、數據挖掘等高新技術,構建集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安全生產服務管理、統計分析、安委會信息管理、社會安全監管、視頻會議和重大風險監測預警為一體的高效靈敏、反應快捷、運行可靠的智慧信息平臺。市、縣(區)結合自身防澇、防震和防地質災害的基礎條件,實施一批自然災害防治工程,有效防控自然災害風險。利用信息技術,構建集人員密集場所、高層建筑、“九小”場所、大型商業綜合體、古建筑等為一體的公共消防基礎設施。建設和完善綜合性、專業性和社會性三類應急救援隊伍,有效化解城市安全風險。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有效運用特種設備動態監管系統,全面掌握特種設備的分布情況,準確預警預判,有效實施動態監管。
(五)安全生產信用體系建設工程
創新安全生產監管理念、制度和方式,建立貫穿企業全生命周期和銜接事前、事中、事后全監管環節的新型監管機制,不斷提升安全監管能力。創新事前環節安全生產信用監管,建立健全信用承諾制度,探索開展經營者準入前誠信教育,積極拓展信用報告的應用。加強事中環節安全生產信用監管,全面建立市場主體信用記錄,建立健全信用信息自愿注冊機制,深入開展公共信用綜合評價,大力推進信用分級、分類監管。完善事后環節安全生產信用監管,健全失信聯合懲戒對象認定機制,督促失信市場主體限期整改,深入開展失信聯合懲戒,堅決依法依規實施市場和行業禁入措施,依法追究違法失信責任。強化安全生產信用監管的支撐保障,著力提升信用監管信息化建設水平,推進信用監管信息公開,充分發揮“互聯網+”、大數據對信用監管的支撐作用,切實加大信用信息安全和市場主體權益保護力度,積極引導行業組織和信用服務機構協同監管。
(六)安全產業示范工程
在生產安全領域,重點發展交通運輸、礦山開采、工程施工、危險品生產儲存、重大基礎設施等監測預警產品和故障診斷系統;重點發展用于高危作業場所的工業機器人(換人)、人機隔離智能化控制系統(減人)、塵毒危害自動處理與自動隔抑爆等安全防護裝置或部件、交通運輸領域的主被動安全產品和安全防護設施等。在規范發展安全工程設計與監理、標準規范制訂、檢測與認證、評估與評價、事故分析與鑒定等傳統安全服務基礎上,積極發展安全管理與技術咨詢、產品展覽展示、教育培訓與體驗、應急演練演示等安全服務,重點發展基于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智慧安全云服務。
(七)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培訓能力建設工程
重點開展安全生產法治宣傳教育進機關、進企業、進村居活動,突出應急領域黨員領導干部、企業經營管理人員、一線工人等重點對象,并針對其不同特點,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覆蓋廣泛、效果明顯的法治宣傳教育。推動把安全生產領域黨內法規和安全生產法律知識納入年度和日常學習計劃、納入干部教育培訓、納入領導干部任前法律知識考試、納入各類學法活動的重要內容,通過組織學法報告會、專題講座、專題培訓、學法培訓考試等方式予以推進。舉辦事故案例展覽、以案釋法宣講,組織觀看警示教育片、旁聽庭審等活動,用鮮活的案例和事故教育廣大黨員領導干部。依托遼寧科技大學,建設鞍山市實訓體驗館項目,培養應急管理相關人才,同時對市民進行科普體驗教育。依托鞍鋼集團公司,建設鞍山市特種作業實操考試基地,保障全市的特種作業考試人員的實操考試需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工作責任
要加強對安全生產工作的領導,切實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的責任制。市、縣(區)級政府將安全生產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布局,安全生產主要控制指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統計指標體系,安全生產重大工程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年度計劃。加強規劃實施領導,建立目標管理體系,逐級分解落實主要任務、重點工程。健全規劃推進機制,制定規劃年度實施計劃,明確目標任務和措施,明確責任領導和具體責任人。建立政府、應急部門、行業主管部門綜合決策機制,促進聯動協作、信息共享,合力解決規劃中跨部門跨行業的重大問題。建立信息溝通機制,保障各級規劃實施主體溝通順暢,充分調動各方力量,實現規劃目標,完成規劃任務。
(二)制定落實政策措施,保障規劃有效實施
建立完善有利于安全生產的財政、稅收、信貸政策,健全安全生產投入保障機制,推動規劃主要任務、重大工程順利實施。將安全生產納入科學技術發展、工業轉型升級、東北振興等相關優惠政策支持范圍。加強對安全科技的政策扶持,加快先進適用技術裝備推廣應用。完善信貸政策,鼓勵銀行對安全生產基礎設施和技術改造項目給予貸款支持。建立與項目核準、用地審批、證券融資、銀行貸款等掛鉤的企業安全生產失信懲戒制度。
(三)強化政府資金引導,建立多元投入保障機制
市、縣(區)級政府要將安全生產所需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加強安全生產工作實施保障。充分整合和利用現有專項資金,重點支持監管監察能力建設、信息化、安全科技、企業技術改造、隱患治理、應急救援培訓教育等工作。督促企業依法加大安全投入,嚴格落實高危行業企業安全生產費用提取管理使用制度,建立工傷保險與事故預防相結合機制,規范工傷預防費使用和管理,積極穩妥地推行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制度。探索建立社會廣泛參與的安全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推廣投入機制。
(四)建立評估機制,強化監督考核
建立規劃評估機制,制定規劃實施考核辦法,加強對規劃實施情況的動態監測、監督檢查和跟蹤分析,并將考核結果作為對縣(區)政府和相關部門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建立健全激勵機制,調動各方面積極性,確保規劃各項工作落實生效,圓滿完成各項任務目標。
目 錄
(四)深化重點行業領域治本攻堅,提高企業及基礎設施安全保障和設防水平
(九)加強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培訓,推動形成全社會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鞍山市安全生產“十四五”規劃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更是實現鞍山全面振興的關鍵時期。為全面加強全市“十四五”期間的安全生產工作,創造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助力鞍山經濟高質量發展,依據《鞍山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等有關要求,制定本規劃。
(一)“十三五”時期安全生產工作成效
“十三五”期間,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正確領導下,全市各地區、各部門和各單位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安全生產重要論述,樹牢安全發展理念,強化底線思維和紅線意識,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和結果導向,深化源頭治理、系統治理和綜合治理,切實在轉變理念、狠抓治本上下功夫,完善和落實重在“從根本上消除事故隱患”的責任鏈條、制度成果、管理辦法、重點工程和工作機制,扎實推進安全生產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順利完成安全生產“十三五”規劃各項任務。一是安全生產責任體系得到進一步提升。先后頒布實施了《關于加強安全生產監管執法的實施意見》、《鞍山市安全生產黨政同責暫行規定》、《鞍山市各級政府及部門安全生產職責規定》、《鞍山市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消防工作職責規定》等符合全市安全生產工作實際的規章和規范性文件,轉發國家、省級下發的相關規章制度,貫徹落實上級監督管理部門在安全生產方面的要求,明確黨委、政府領導責任、部門監管責任、企業主體責任。二是安全監管力量明顯加強。完善市、縣(區)和鄉鎮(街道)三級安全生產監督體系,創新監管模式,“十三五”期間,全市監管人員力量明顯加強。三是深化安全生產方面的行政審批改革。先后發布實施了《鞍山市應急管理局關于加強行政審批事中事后監管工作的實施意見》、《鞍山市安監局政務服務事項目錄》等規定文件,有力地促進了行政審批事業改革。四是依法行政進一步規范。健全安全監管執法機制、制度,加快安全生產監管執法機構標準化、規范化、信息化建設,深入貫徹落實行政執法公示制度、全過程記錄制度、重大行政處罰法制審核制度等“三項制度”及其配套制度,確保權力在依法有效監管下運行。切實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加快建設法治政府,優化鞍山營商環境。五是重點行業領域專項整治取得顯著成效。制定出臺了《全市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實施方案》,推動全市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扎實有效開展,確保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取得實效,非煤礦山和危險化學品等高危行業的安全監管走上制度化、規范化軌道,冶金工貿、交通運輸、消防、特種設備等重點行業和領域安全生產監管得以夯實。六是應急救援能力得到顯著提高。加強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完善應急救援體系,實現生產安全事故協同監管與應急救援的多方聯動。七是建立了市級安全生產應急平臺體系,匯集應急指揮、視頻會議功能于一體,初步實現了安全生產信息互聯互通。
同時,在創建安全標準化企業、科技支撐能力提升、事故責任追究、事故掛牌督辦和宣教培訓等各項工作得到穩步推進和積極發展,實現全市安全生產情況總體穩定,較好地完成了“十三五”確定的重點事故指標下降任務。主要表現在:生產安全事故起數累計下降15%,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累計下降15%,億元國內生產總值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累計下降35%,工礦商貿就業人員十萬人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累計下降20%,營運車輛萬車死亡率累計下降10%,萬臺特種設備死亡人數累計下降25%。
(二)“十三五”時期存在的主要問題
鞍山市是全國文明城市、全國森林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全國雙擁模范城六連冠、東北振興民營經濟發展示范市,目前全市產業處于轉型關鍵期,致使事故風險隱患壓力增多。因此,“十三五”期間全市安全生產工作事故總量依然較大,較大事故時有發生。主要存在的問題是:一是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意識有待提高,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未能全面落實,非法違法違規生產行為還沒有完全杜絕。二是企業安全基礎薄弱,傳統產業和高危行業所占比重大,產業結構和布局不盡合理,導致事故隱患多,尤其是小微工礦企業安全生產問題突出,事故總量偏大。三是安全監管改革創新能力需要加強,傳統的安全監管監察模式難以適應新形勢要求,信息化等現代科技監管手段運用不足,基層安全監管執法力量不足。四是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體系有待完善,市、縣兩級應急管理和聯動機制有待健全,監控、預警體系建設相對滯后,救援隊伍布局不能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五是城市發展速度加快、規模擴大,交通、城市地下管網、公共設施等存在的安全問題日益嚴重,城市安全隱患監管不到位,風險管控能力亟待提高。
(三)“十四五”時期面臨的形勢和發展機遇
1.面臨的形勢
鞍山市應急管理局將原鞍山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鞍山市政府辦公室的應急管理委員會辦公室、鞍山市公安局的消防救援局等多個委辦局的應急管理職責整合,組建鞍山市應急管理局。目前全市現狀與有效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不相匹配,形勢依然嚴峻,特別是由于較大事故時有發生,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等重大挑戰給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帶來極大沖擊。反映出:一是應急管理的體制機制還不夠完善。應急管理部門和其他負有安全生產的職責部門的工作職責和分工還不完全明確,工作協調、配合的機制還不夠完善。二是安全生產的風險和隱患仍然較多,風險管控、隱患排查治理還不夠徹底,加之早期不科學、不規律的發展,導致各類風險隱患相互影響、相互作用,風險、隱患的成因更加復雜,排查、治理、管控的難度加大。三是安全應急力量仍然相對薄弱,全市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和其他專業性、社會化救援隊伍布局不夠合理,基礎設施、專業水平仍有待提高,應對重大安全事故的能力不足。四是安全生產管理基礎還不夠牢固,應急管理部門基礎履職和保障能力不足,重點行業領域企業總體安全水平還不夠高,城鄉基礎設施和建筑工程安全標準偏低。五是安全生產管理的法規標準、宣傳教育能力建設比較滯后,全民安全意識和能力不強。全社會關注、參與的氛圍還不夠濃厚,相關的鼓勵、引導、支持政策還不完善。“十四五”時期,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全社會對安全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述問題如果得不到有效解決,一旦發生重大事故,造成的損失將進一步加大,對全市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穩定的影響將進一步加大,安全生產工作任重道遠。
2.發展的機遇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工作,習近平總書記等中央領導多次強調部署安全生產工作,市委、市政府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帶領全市各部門、各單位認真落實,為安全生產工作提供了堅強保障。黨的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為推進安全生產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指明了方向。政府機構改革為安全生產監管資源的有效整合提供了新的途徑。互聯網、大數據等先進科學技術的發展為安全生產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技術支撐。安全示范城市的推進建設為全域城市安全發展提供了助力。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決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堅持和加強黨對應急管理工作的全面領導,始終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全力做好安全生產各項工作。
(二)總體思路和規劃目標
1.總體思路
堅決守住安全底線。構建系統化、閉環式安全生產責任體系,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加強和改進安全監管。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新常態,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強化底線思維和紅線意識,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和結果導向,深化源頭治理、系統治理和綜合治理,切實在轉變理念、狠抓治本上下功夫。完善和落實重在“從根本上消除事故隱患”的責任鏈條、制度成果、管理辦法、重點工程和工作機制,扎實推進安全生產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牢牢守住安全生產基本盤,全力營造良好安全環境,扎實有力防風險遏事故,堅持底線思維著力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確保人民群眾安康幸福,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為推動鞍山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奠定堅實的安全生產基礎。
2.規劃目標
到2025年,形成適應安全生產發展的法制體制機制和支持體系,在安全方面實現治理體系構建完善,治理能力逐步現代化,安全生產總體狀況持續穩定好轉。
安全生產“十四五”規劃指標1.生產安全事故起數累計下降10%。2.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累計下降10%。3.億元國內生產總值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累計下降20%。4.工礦商貿就業人員十萬人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累計下降20%。5.營運車輛萬車死亡率累計下降5%。6.萬臺特種設備死亡人數累計下降20%。 |
(一)深化改革,推動安全生產工作創新發展
全市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切實擔負起“促一方發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責任,健全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強化黨委政府領導責任、部門監管責任和企業主體責任。按照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要求,完善各級黨委和政府安全生產責任制,發揮人大對安全生產工作的監督促進作用、政協對安全生產工作的民主監督作用,各級政府要把安全生產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健全安全投入保障制度。按照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管生產經營必須管安全和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明確各有關部門安全生產工作職責,形成邊界清晰、分工明確的責任體系。按照屬地監管和分級負責相結合、以屬地監管為主的原則,在全市推行安全生產網格化監管。企業對本單位安全生產工作負全面責任,要嚴格履行安全生產法定責任,建立健全自我約束、持續改進的內生機制。建立與社會相適應和體現安全發展水平的考核評價體系。加強市、縣(區)級安全生產委員會辦公室領導力量,充分發揮市、縣(區)級安全生產委員會統籌協調作用,切實解決突出矛盾和問題。改革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監管監察體制。加強安全生產執法隊伍建設,強化行政執法職能。推進安全生產應急救援管理體制改革,強化行政管理職能,提高組織協調能力和現場救援時效。嚴把建設項目規劃、立項、設計安全關,嚴格高危行業領域安全準入條件。嚴格規范監管執法行為,完善執法監督機制,加強監管執法保障;加強安全風險管控,風險管控由政府推動為主向企業自主開展轉變,隱患排查治理由部門行政執法為主向企業日常自查自糾轉變,企業建立安全生產雙重預防機制,到2025年底全部重點企業全部完成雙重預防機制建設工作。強化城市運行安全保障,運用應急管理信息化平臺在線監控城市安全風險點、危險源,構建系統性、現代化的城市安全保障體系。加強重點領域工程治理,深入推進礦山采空區、尾礦庫的工程治理。市、縣(區)級政府要在財政預算中安排保障安全生產宣傳、預防和應急救援所需資金,加大安全生產投入。把安全科技納入地方科技發展規劃,統籌支持安全生產領域科研項目。加強互聯網技術在安全生產領域的運用和發展,提升現代信息技術與安全生產融合度。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培育多元化服務主體,充分運用第三方服務機構的人才技術優勢推動安全生產專業化監管。發揮市場機制推動作用,建立完善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制度。
(二)健全完善安全生產法治體系,強化依法治安
完善安全生產相關法律制度和標準規范。貫徹執行《安全生產法》、《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安全生產許可證條例》、《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等安全生產相關法律法規規章,做好全市相關安全生產地方性法規的修訂工作。推動市級開展安全生產地方立法及修訂工作,健全安全生產相關地方標準和企業標準。明確各行業領域安全生產執法主體資格,建立監管執法主體資格審查及公示制度,推動委托執法,保障依法行政。健全安全監管執法機制、制度,加快安全生產監管執法機構標準化、規范化、信息化建設,確保權力在依法有效監管下運行。建立完善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重大行政處罰備案制度,探索建立評估執法及履職盡責機制。嚴格責任追究,實行執法違法行為責任追究制度和責任倒查機制。
(三)加強安全生產監管監察能力建設,夯實安全生產基層基礎
加強縣(區)、鄉鎮(街道)和開發區、工業園區等功能區安全生產監管能力建設,鞏固機構改革成果,明確職能定位,落實監管責任。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企業數量、安全形勢相適應的執法力量配備機制,各方面要關心支持安全生產監管隊伍,切實提升安全生產監管隊伍的職業榮譽感和吸引力。完善市、縣(區)級安全生產監管監察機構基礎設施建設及監管執法裝備配備,開展安全生產監管監察執法工作條件標準化建設。充分利用物聯網、移動互聯網、智能終端、大數據等技術,在安全監管監察執法領域開展“互聯網+安全監管監察執法”行動,建設安全生產信息和大數據平臺,提升安全監管執法科學化和信息化水平。培育專業化執法隊伍,各級黨委和政府要統籌加強安全監管力量建設,向基層傾斜招錄政策,加大相關保障力度,重點充實市、縣(區)兩級安全監管執法人員,提高具有專業技術背景的監管監察人員比例,全面優化人員結構。加強安全監管隊伍專業能力建設,全面推進行政執法公示、執法全過程記錄等制度,分級分類精準執法。加強生產安全事故調查取證隊伍裝備建設,提高事故調查處理能力。加強安全監管技術支撐機構與業務保障單位建設,改善基礎設施和裝備條件。健全經費保障機制,將安全生產監管執法經費、培訓教育經費納入同級財政保障范圍。建設一支專常兼備、作風過硬、本領高強的安全生產監管隊伍。
(四)深化重點行業領域治本攻堅,提高企業及基礎設施安全保障和設防水平
通過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著眼“兩個根本”,突出重點領域,運用系統觀念,防控重大風險,破解基礎性、源頭性、制度性等突出問題,建立長效運行機制,提高企業的安全保障等水平。
1.非煤礦山
嚴格非煤礦山建設項目安全設施設計審查和企業安全生產許可,深入推進整頓關閉工作,推動非煤礦山“五礦”共制建設。完善非煤礦山安全監管聯合執法機制,提高多部門協同執法配合能力。嚴防非煤礦山生產安全事故,強化高風險企業和關鍵部位管控,嚴防非煤礦山各類違法違規行為。嚴格控制增量、減少存量,全面完成“頭頂庫”治理、尾礦庫在線監測系統并網安裝等工作。
2.危險化學品
完善和落實危險化學品企業安全風險隱患排查治理,分級分類排查治理安全風險和隱患,涉及重大危險源的危險化學品企業完成雙重預防體系建設。制定完善新建化工項目準入條件及危險化學品“禁限控”目錄,研究企業生產過程危險化學品在線量減量技術路線、儲存量減量方案,嚴格控制涉及有毒氣體、爆炸危險化學品的建設項目。積極推廣應用泄漏檢測、化工過程安全管理等先進技術方法,涉及硝化、氯化、氟化、重氮化、過氧化工藝裝置的上下游配套裝置必須實現自動化控制。完善落實城區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關停并轉、退城入園等支持政策措施,完成城鎮人口密集區中小型企業和存在重大風險隱患的大型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搬遷工程。加強危險化學品企業全生命周期安全管控,從項目規劃、選址、布局、設計、建設、運行、退出等各個階段提出具體的安全風險管控措施。
3.冶金機械等行業
強化冶金、機械、輕工、建材、有色、紡織、煙草和商貿等行業安全監管,推動企業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建設。持續推進企業安全標準化建設,提高安全標準化建設水平。加強有毒有害、高溫金屬熔融、有限空間、粉塵、涉氨等重點作業場所的專項治理,推動企業安全技術改造升級,淘汰落后工藝設備,提升企業本質安全水平。加強建設項目安全設施“三同時”的監督管理,嚴格金屬冶煉建設項目安全設施設計審查。強化冶煉企業煤氣儲存、危險化學品等重大危險源安全監控和信息化建設。
4.建筑施工
以危險性較大的建筑起重機械、高支模、深基坑、腳手架等分部分項工程為重點,強化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專項施工方案管理,扎實開展專項整治工作。加強建筑施工作業安全風險防控,深入推進“雙重預防”機制建設,推動建筑施工企業深入開展安全風險辨識和評估,做好安全風險自控。建立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現場安全風險點清單,加強施工現場文明施工管理,提升文明施工水平。嚴格建筑施工項目管理,提高建設項目施工許可辦理率。加大安全生產檢查力度,開展安全生產許可證動態核查,開展建筑施工企業安全信用體系和失信懲罰機制。加強建筑施工現狀安全監測,推進施工現場安全監控系統的安裝,建立全市建筑工地動態監控一體化監控平臺,實施全天候無死角監控。嚴厲打擊建筑施工轉包、違法分包和違反工程建設安全強制性標準等行為。
5.消防
依托市政府“智慧城市”建設平臺,開展“智慧消防”,有效實現各部門與行業系統間的資源共享、成果共用、聯合激勵、聯合懲戒。組織開展打通消防“生命通道”工程,制定實施“一城一策、一區一策”綜合治理方案。針對高層建筑、大型商業綜合體、石油化工等重點場所,制定實施消防安全能力提升方案。聚焦老舊小區、電動車、外墻保溫材料、彩鋼板建筑、家庭加工作坊、“三合一”場所、城鄉結合部、物流倉儲、鄉村火災等突出風險,全面落實差異化風險管控措施。教育、民政、文化和旅游、衛生健康、宗教、文物等重點行業部門建立完善的行業消防安全管理規定,明確整治目標任務,推動各系統單位提升消防安全管理水平。積極推廣應用消防安全物聯網監測、消防大數據分析研判等信息技術。推進以提高社會單位消防安全“四個能力”為重點的社會消防安全“防火墻”工程,全面落實消防網格化防控體系建設。實施消防隊標準化建設工程,提高特種消防能力。充分發揮社會組織和市場機制的作用,建立消防與保險良性互動機制。
6.道路交通
深入實施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鞏固提升縣、鄉公路安全隱患治理,加快臨水臨崖、連續長陡下坡、急彎陡坡等隱患路段和危橋改造整治,推進團霧多發路段科學管控,深化農村公路平交路口“千燈萬帶”示范工程,推進實施干線公路災害防治工程,全面清理整治農村“馬路市場”。加強對老舊客車和臥鋪客車的重點監管,進一步提高大中型客車車身結構強度、座椅安裝強度,增強車輛高速行駛穩定性、抗傾覆性和防爆胎能力。提高重載貨車動力性能和制動性能,加強對貨車輔助制動裝置使用情況的監督檢查。加強危險貨物道路運輸安全管理,重點整治常壓液體危險貨物不合規罐車、非法夾帶運輸等違法違規行為,落實統一的旅客乘坐客運車輛禁止攜帶和限制攜帶物品目錄清單。加強部門協同配合和信息共享,依法嚴查嚴處客運車輛超速、超員、疲勞駕駛、動態監控裝置應裝未裝、人為關閉等違法違規行為,堅決清查 “黑站點”“黑企業”“黑車”。
7.鐵路交通
開展鐵路沿線環境安全專項整治,健全完善長效工作機制,落實鐵路沿線環境安全治理各方責任,依法查處違規行為。開展危險貨物運輸安全專項整治,嚴厲打擊非法托運、違規承運危險貨物行為,整治危險貨物儲存場所。開展公鐵水并行交匯地段安全專項整治,強化安全防護設施設置與管理,全面推進公跨鐵立交橋固定資產移交,嚴厲打擊危及鐵路運營安全的機動車違章駕駛行為。
8.特種設備
推動特種設備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建設。加強特種設備檢驗檢測能力,降低事故率。嚴格特種設備安全準入,強化特種設備證后監督,實施重點設備動態監控。推進“自我聲明+信用管理”,建立信息公示制度,發揮市場機制,落實企業主體責任。積極發展電梯責任保險,優化“保險+服務”新模式,創新保險約束激勵機制。強化大型游樂設施安全管理,確保游樂設施安全運行。
9.民用爆炸物品
建立民爆行業安全管理網格化、監管過程體系化。推進民爆行業新裝備、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的應用及智能化和信息化建設。加強安全檢查和日常宣傳教育,嚴格落實企業主體責任,杜絕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
10.農業機械
認真落實農機安全生產責任制,抓好農機安全源頭管理,把好拖拉機和聯合收割機檢驗、核發牌證、拖拉機和聯合收割機駕駛員的考核、發證、審驗等重要關口。加強農機駕駛人安全知識與業務技能的培訓教育,提高農業機械操作人員安全意識。加強重點農業機械的管理:春播、秋收等重要農時、農機合作社和農機大戶的安全監管,提高上牌率、檢驗率和持證率。強化與公安交警、安全生產監管部門合作,建立農機安全管理長效機制。針對農時季節,加強農業機械事故隱患排查力度。
(五)加強信息化建設,增強監測預警和應急響應效能
加快推進鞍山市綜合應急指揮中心建設,升級改造現有骨干網絡,建立完善平戰結合的指揮通信網絡,建設生產安全感知系統,匯集非煤礦山(尾礦庫)、危險化學品等高危行業領域基礎信息。建立健全風險信息互通共享機制、加強區域誠信管理、安全生產巡查、專項治理、掛牌督辦、培訓考試、各專項管理系統建設等重點內容。對企業的重點生產工藝、重點場所的物理化學參數及設備狀態數據進行監測,利用數據融合和大數據智能處理技術進行信息篩選與數據挖掘,通過安全生產風險預警模型分析,實現對風險的安全生產、倉儲、物流等方面的預警和動態全流程的安全風險管理。依托風險要素和綜合監測數據,構建并優化風險評估模型,對企業、區域進行安全生產風險評估,生成企業安全生產風險分析、重大安全生產風險清單、綜合風險評估報告、次生衍生事故及影響范圍分析等風險評估結果。依托智慧消防、社會重點單位消防物聯網防火遠程監測等數據,對防火重點單位的火災信息、消防設施運行狀態和現場監控進行實時監測預警。
(六)優化產業結構,推動安全產業發展
推進應急救援裝備制造業的發展,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建立產業發展基金,加強相關學科和專業建設,鼓勵、扶持科研機構和有關院校培養應急產業科技人才,推進科技創新平臺、基地和重點實驗室建設,鼓勵企業自主研發安全領域的新產品、新工藝、新技術、新品牌。加速培育具有較強創新能力的企業,加快形成安全產業品牌優勢。制定安全生產禁止和限制類產業目錄,推動城市產業結構調整,治理整頓安全生產條件落后的生產經營單位。
(七)加強風險防控能力建設,提升城市安全保障能力
對城市安全風險進行全面辨識評估,建立城市安全風險信息管理平臺。圍繞城市燃氣管線、城市供水網絡、城市供熱網和城市電網等城市生命線,加強安全風險防控,保障城市安全運行。對重點人員密集場所、安全風險較高的大型群眾性活動開展安全風險評估,建立大客流監測預警和應急管控處置機制。完善城市重大危險源辨識、申報、登記、監管制度,建立動態管理數據庫,加快提升在線安全監控能力。健全城市安全生產應急救援管理體系,加快推進建立城市應急救援信息共享機制,健全多部門協同預警發布和響應處置機制,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提高城市生產安全事故處置水平。完善城市社區安全網格化工作體系,強化末梢管理。積極推廣先進生產工藝和安全技術,提高安全自動監測和防控能力。加強城市安全監管信息化建設,建立完善安全生產監管與市場監管、應急保障、環境保護、治安防控、消防安全、道路交通、信用管理等部門公共數據資源開放共享機制,加快實現城市安全管理的系統化、智能化。深入推進城市生命線工程建設,積極研發和推廣應用先進的風險防控、災害防治、預測預警、監測監控、個體防護、應急處置、工程抗震等安全技術和產品。加大普法力度,切實提升人民群眾的安全法治意識。建設具有城市特色的安全文化教育體驗基地、場館,積極推進把安全文化元素融入公園、街道、社區,營造關愛生命、關注安全的濃厚社會氛圍。
(八)推動安全科技創新,提升安全裝備發展水平
擴大安全風險監測預警系統覆蓋面,完成所有危險學品企業重大危險源監控數據接入,推進化工園區以及尾礦庫等高危行業安全風險監測預警系統建設。持續推動高危行業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推進國家安全產業示范園區創建,鼓勵企業研發新技術、新產品、新服務,切實解決安全生產突出問題。強化科技研發推廣,推動先進工藝、技術和裝備普及應用。組織開展化工園區多災害耦合風險評估與防控、高危化工工藝事故監測預警與防控、典型儲存設施在線實時監控等技術研究。推廣庫區雷電預警、管道泄漏監測和定位、氣體微泄漏檢測等先進工藝技術和裝備。推進危險與可操作性分析、過程安全管理等先進技術和管理辦法的應用。重點發展預防防護、監測預警、信息化與輔助決策、救援處置、綜合減災防災救災方面的先進技術裝備。
(九)加強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培訓,推動形成全社會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持續推動安全生產宣傳工作,組織開展“安全生產月”、“安全生產鋼都行”和“5?12防災減災日”活動,普及安全生產和災害防治知識,加大典型生產安全事故案例的宣傳警示教育。推進安全知識進企業、進社區、進農村、進學校、進家庭、進公共場所活動,不斷增強全社會的安全意識。積極推動安全培訓考試工作標準化、制度化、規范化建設,提升“三項崗位”人員安全培訓考試質量。組織實施高危行業領域安全技能提升行動計劃。開展安全促進活動,建設安全文化主題公園和主題街道。加強安全社區建設,提升社區安全保障能力和服務水平。倡導以人為本、關注安全、關愛生命的安全文化。積極推進常態化安全生產網絡知識競賽,提供微信、網絡等形式將安全生產相關知識進行普及。
(一)安全生產監管監察能力提升工程
有序推進市、縣(區)、鄉鎮(街道)安全監管力量建設,向基層傾斜招錄政策,加大相關保障力度,重點充實市、縣(區)兩級安全監管執法人員,結合行政區域大小確定縣(區)級執法隊伍編制,保障安全監管執法人員滿足要求,2022年底具有安全生產相關專業學歷和實踐經驗的執法人員總數不低于在職人員的75%。加強安全監管人才培養,組織開展大培訓,提供公務員聘任制方式引進急需緊缺專業人才,聯合教育部門加快安全生產學科建設,提高干部隊伍整體素質。按照應急管理部門基礎設施建設及裝備配備等標準要求,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鄉鎮(街道)一級,配齊現場監督檢測、調查取證分析、應急值守和處置等專業執法裝備,配置更新執法執勤、專業檢測等必備業務車輛。統籌推進安全生產監管執法信息化工作,建立現場執法監控系統。推動市級生產安全事故現場勘查、物證收集等調查取證力量建設,充實專業人員,配備技術裝備,確保事故調查所需物證符合法律規定。實施分級分類精準化執法、差異化管理,防止簡單化、“一刀切”。強化監管執法和跟蹤問效,深入開展“四不兩直”明查暗訪、異地交叉檢查,對重點問題、重點隱患盯住不放、一抓到底,督促徹底解決。堅持執法寓服務之中,組織專家組開展精準指導服務,繼續開展點單式專家服務,實行遠程“會診”與上門服務相結合,幫助解決安全生產難題,督促企業自查自糾,對企業主動發現、自覺報告的問題隱患,重點實施跟蹤指導服務。充分運用正反兩方面的典型,積極開展以案釋法,加強宣傳教育,鼓勵和引導廣大群眾特別是企業職工舉報重大隱患和違法違規行為,形成全社會參與支持、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
(二)危險化學品安全綜合治理工程
建設危險化學品安全智慧監管平臺,實現全市危險化學品生產、有儲存經營企業全流程智慧監管建設。全面開展化工園區(含化工相對集中區)和涉及危險化學品重大風險功能區區域定量風險評估,科學確定區域風險等級和風險容量,優化區內企業布局,有效控制和降低整體安全風險。落實城區企業關停并轉、退城入園的綜合性支持政策,加快推進城市人口密集區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搬遷工作。完善監測監控設備設施,對重大危險源實施重點管控,建立安全生產監管部門與各行業主管部門、企業之間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信息共享。加快危險化學品安全監管信息平臺建設,利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對危險化學品各環節進行全過程信息化管理和監控。強化托運、承運、裝卸、車輛運行等危險貨物運輸全鏈條安全監管,推廣實施危險貨物運輸車輛防撞報警系統。
(三)非煤礦山專項整治提升建設工程
推動落實小型金屬、非金屬地下礦山機械化改造,逐步實現非煤礦山“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和信息化助力工程,提高企業本質安全水平。建立完善安全風險監測預警機制,推廣應用尾礦庫在線安全監測系統,實現對主要運行參數的在線監測和重要部分的視頻監控。推進非煤礦山雙重預防機制建設。深入開展尾礦庫“頭頂庫”綜合治理,對于具備搬遷下游居民條件的“頭頂庫”,盡快實施搬遷;對不具備搬遷條件的,對前期綜合治理效果進行評估,進一步完善相關治理方案,確保安全。
(四)城市安全保障能力建設工程
建立城市管網運行管理體系,建立地下燃氣、供熱管網安全監控系統。全面深入開展“平安交通、平安車站、平安校區”建設活動,實施交通運輸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強化基層縣區交通安全管理,推進“平安暢通縣市”和“平安暢通鄉鎮”工作。綜合應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通訊等驅動工程施工現場管理,實現對施工現場各關鍵要素的全面感知和實時互聯,動態掌握工地現場的安全形勢,通過智慧工地建設全面提升建設工地安全生產水平。根據市級城區規劃與布局,完善現有應急避難場所建設,符合建設條件的現有公園、學校操場、體育場等,改善配套設施,改造為應急避難場所。市、縣(區)整合現有資源,利用物聯網、信息網絡、空間信息系統、數據挖掘等高新技術,構建集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安全生產服務管理、統計分析、安委會信息管理、社會安全監管、視頻會議和重大風險監測預警為一體的高效靈敏、反應快捷、運行可靠的智慧信息平臺。市、縣(區)結合自身防澇、防震和防地質災害的基礎條件,實施一批自然災害防治工程,有效防控自然災害風險。利用信息技術,構建集人員密集場所、高層建筑、“九小”場所、大型商業綜合體、古建筑等為一體的公共消防基礎設施。建設和完善綜合性、專業性和社會性三類應急救援隊伍,有效化解城市安全風險。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有效運用特種設備動態監管系統,全面掌握特種設備的分布情況,準確預警預判,有效實施動態監管。
(五)安全生產信用體系建設工程
創新安全生產監管理念、制度和方式,建立貫穿企業全生命周期和銜接事前、事中、事后全監管環節的新型監管機制,不斷提升安全監管能力。創新事前環節安全生產信用監管,建立健全信用承諾制度,探索開展經營者準入前誠信教育,積極拓展信用報告的應用。加強事中環節安全生產信用監管,全面建立市場主體信用記錄,建立健全信用信息自愿注冊機制,深入開展公共信用綜合評價,大力推進信用分級、分類監管。完善事后環節安全生產信用監管,健全失信聯合懲戒對象認定機制,督促失信市場主體限期整改,深入開展失信聯合懲戒,堅決依法依規實施市場和行業禁入措施,依法追究違法失信責任。強化安全生產信用監管的支撐保障,著力提升信用監管信息化建設水平,推進信用監管信息公開,充分發揮“互聯網+”、大數據對信用監管的支撐作用,切實加大信用信息安全和市場主體權益保護力度,積極引導行業組織和信用服務機構協同監管。
(六)安全產業示范工程
在生產安全領域,重點發展交通運輸、礦山開采、工程施工、危險品生產儲存、重大基礎設施等監測預警產品和故障診斷系統;重點發展用于高危作業場所的工業機器人(換人)、人機隔離智能化控制系統(減人)、塵毒危害自動處理與自動隔抑爆等安全防護裝置或部件、交通運輸領域的主被動安全產品和安全防護設施等。在規范發展安全工程設計與監理、標準規范制訂、檢測與認證、評估與評價、事故分析與鑒定等傳統安全服務基礎上,積極發展安全管理與技術咨詢、產品展覽展示、教育培訓與體驗、應急演練演示等安全服務,重點發展基于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智慧安全云服務。
(七)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培訓能力建設工程
重點開展安全生產法治宣傳教育進機關、進企業、進村居活動,突出應急領域黨員領導干部、企業經營管理人員、一線工人等重點對象,并針對其不同特點,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覆蓋廣泛、效果明顯的法治宣傳教育。推動把安全生產領域黨內法規和安全生產法律知識納入年度和日常學習計劃、納入干部教育培訓、納入領導干部任前法律知識考試、納入各類學法活動的重要內容,通過組織學法報告會、專題講座、專題培訓、學法培訓考試等方式予以推進。舉辦事故案例展覽、以案釋法宣講,組織觀看警示教育片、旁聽庭審等活動,用鮮活的案例和事故教育廣大黨員領導干部。依托遼寧科技大學,建設鞍山市實訓體驗館項目,培養應急管理相關人才,同時對市民進行科普體驗教育。依托鞍鋼集團公司,建設鞍山市特種作業實操考試基地,保障全市的特種作業考試人員的實操考試需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工作責任
要加強對安全生產工作的領導,切實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的責任制。市、縣(區)級政府將安全生產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布局,安全生產主要控制指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統計指標體系,安全生產重大工程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年度計劃。加強規劃實施領導,建立目標管理體系,逐級分解落實主要任務、重點工程。健全規劃推進機制,制定規劃年度實施計劃,明確目標任務和措施,明確責任領導和具體責任人。建立政府、應急部門、行業主管部門綜合決策機制,促進聯動協作、信息共享,合力解決規劃中跨部門跨行業的重大問題。建立信息溝通機制,保障各級規劃實施主體溝通順暢,充分調動各方力量,實現規劃目標,完成規劃任務。
(二)制定落實政策措施,保障規劃有效實施
建立完善有利于安全生產的財政、稅收、信貸政策,健全安全生產投入保障機制,推動規劃主要任務、重大工程順利實施。將安全生產納入科學技術發展、工業轉型升級、東北振興等相關優惠政策支持范圍。加強對安全科技的政策扶持,加快先進適用技術裝備推廣應用。完善信貸政策,鼓勵銀行對安全生產基礎設施和技術改造項目給予貸款支持。建立與項目核準、用地審批、證券融資、銀行貸款等掛鉤的企業安全生產失信懲戒制度。
(三)強化政府資金引導,建立多元投入保障機制
市、縣(區)級政府要將安全生產所需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加強安全生產工作實施保障。充分整合和利用現有專項資金,重點支持監管監察能力建設、信息化、安全科技、企業技術改造、隱患治理、應急救援培訓教育等工作。督促企業依法加大安全投入,嚴格落實高危行業企業安全生產費用提取管理使用制度,建立工傷保險與事故預防相結合機制,規范工傷預防費使用和管理,積極穩妥地推行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制度。探索建立社會廣泛參與的安全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推廣投入機制。
(四)建立評估機制,強化監督考核
建立規劃評估機制,制定規劃實施考核辦法,加強對規劃實施情況的動態監測、監督檢查和跟蹤分析,并將考核結果作為對縣(區)政府和相關部門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建立健全激勵機制,調動各方面積極性,確保規劃各項工作落實生效,圓滿完成各項任務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