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chinese熟女老女人hd,飘雪影视在线观看西瓜高清,三人成全免费观看电视剧高清

鞍政辦發〔2022〕9號
鞍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
鞍山市推進“一圈一帶兩區”區域協調發展
三年行動方案的通知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各開發區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各有關單位:

《鞍山市推進“一圈一帶兩區”區域協調發展三年行動方案》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工作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鞍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2年4月15日      

(此件公開發布)


鞍山市推進“一圈一帶兩區”區域

協調發展三年行動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按照《遼寧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遼寧省推進“一圈一帶兩區”區域協調發展三年行動方案的通知》(遼政發﹝2022﹞6號)精神,全方位融入“一圈一帶兩區”區域發展格局,結合鞍山實際,制定本行動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東北、遼寧振興發展的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堅持新發展理念,履行維護國家“五大安全”政治使命,做好結構調整“三篇大文章”,建設“數字遼寧、智造強省”,堅持改革開放創新協同發力,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低碳轉型,發揮比較優勢,全面落實鞍山市十三次黨代會會議精神,建立健全區域協同發展體制機制,推動產業協作、基礎設施、公共服務一體化、生態文明、社會民生等領域全面融入沈陽現代化都市圈和遼東綠色經濟區建設,為新時代鞍山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提供有力支撐。

二、總體目標

沈陽現代化都市圈。推進沈陽現代化都市圈建設成效顯著,融合發展水平大幅提升,主導產業支撐作用不斷增強,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持續深入,都市圈副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進一步鞏固提升,基本建成東北地區重要制造業基地、“一帶一路”物流節點城市和北方重要休閑旅游目的地。制造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力爭達到30%。

遼東綠色經濟區。岫巖縣以打造“遼東綠色經濟區”為目標,積極建設“有魅力”的生態城市,打造“有鄉愁”的生態鄉村,發展壯大“有錢景”的生態產業,積極構建遼寧中部和南部的生態飛地、生態屏障、生態寶庫,探索形成遼東綠色經濟區建設的“岫巖模式”。加快建設生態環境樣板區、綠色產業示范區、生態體制改革試驗區、綠色生活先行區,打造東北地區生態經濟大縣,全面建設“中國玉都、生態水鄉”。

三、全面融入沈陽現代化都市圈

(一)構建深度融合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1.共建國家級綜合性鋼鐵產業基地。緊抓鞍本重組戰略機遇,整合都市圈鋼鐵產業資源,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重點推進西鞍山鐵礦、鞍山五礦陳臺溝鐵礦、鞍鋼礦業尾礦固廢綜合利用等項目建設,打造國家鐵礦石產業安全保障基地。以鞍鋼為盟主,依托鞍鋼集團鋼鐵研究院、鞍鋼國家級重點實驗室,聯合國內冶金行業知名高校、科研院所,打造鋼鐵科創中心,推動都市圈鋼鐵產業創新發展。充分利用好煤焦油、焦爐煤氣制氫、碳等鋼鐵副產品資源和技術優勢,大力發展精細化工、新型功能材料、新能源電池等產業,打造特色產業集群。強化與沈陽汽車產業配套協作,規劃建設鞍山中德汽車零部件產業園,引進一批知名汽車零部件企業,與沈陽乘用車產業共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汽車全產業鏈條。〔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自然資源局,相關縣(市)區、開發區〕

2.共建世界級菱鎂產業基地。進一步強化與營口、遼陽等地合作,著力打造海城牌樓菱鎂產業轉型升級試驗區;大力推進海鎂混改等項目,借助沈陽市科研院所、高校等技術攻關服務平臺,在鞍建設菱鎂產業技術創新中心,聯合開展技術攻關,加速菱鎂資源整合與技術進步,推動產業鏈價值鏈向高端邁進。〔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自然資源局,相關縣(市)區、開發區等〕

3.強化數字產業合作發展。依托鞍鋼、云數科技、希思騰科等重點企業,加強與沈陽東軟集團等優勢企業合作,共同打造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智能制造等新興產業鏈條;加速實施數字產業園、鞍鋼工業互聯網二級標識解析節點等項目,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發展,加快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進程。〔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大數據管理局、市科技局,相關縣(市)區、開發區等〕

4.推動文旅健康產業融合發展。圍繞千山、湯崗子溫泉、千山老院子等鞍山特色旅游資源,推動老工業基地文化、英模文化、鋼鐵文化、岫巖玉文化等融會貫通;與都市圈各市建立利益共粘機制,共享文旅資源優惠政策,共同設計精品旅游路線,攜手開展文旅營銷互動活動,共建區域性文化創意中心。大力發展銀發經濟,依托湯崗子溫泉省級特色小鎮,推動都市圈各市中醫診療技術及中醫藥產業與湯崗子醫院康復理療技術融合發展,共建亞洲知名醫養康養基地;謀劃建設老齡裝備產業園,發展功能代償、康復器械、健康監測等老齡人適用產品,建設都市圈老齡康養旅居目的地、老齡裝備制造業集聚地和老齡消費集散地。〔責任單位:市文旅廣電局、市衛生健康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相關縣(市)區、開發區等〕

(二)構建高效流動的資源要素市場

1.強化特色商貿物流中心功能。依托鋼鐵產業供應源頭和鋼材現貨交易市場集聚優勢,加快推動鞍山陸港項目建設,支持德鄰陸港為頭部企業,加快整合都市圈鋼材市場,打造東北最大的鋼材現貨交易中心,為都市圈城市提供鋼鐵、礦石等物流服務支持。發揮遼寧西柳服裝城國家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作用,支持海城西柳建設國家級紡織服裝產業集群供應鏈信息發布平臺,拓展內外貿結合業務。依托農貿、玉石、寵物、觀賞魚等專業市場優勢,整合都市圈商貿資源,推動特色市場專業化、規模化發展,共同打造都市圈生活消費品集散地。〔責任單位:市商務局,相關縣(市)區、開發區等〕

2.強化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加強與遼寧股權交易中心的交流與合作,為鞍山優質企業提供股權與融資、多層次資本市場、投資與融資、股權估值等方面的專業培訓,提升鞍山企業掛牌融資能力;共同打造金融綜合服務平臺和征信平臺,共建區域性金融中心。(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金融發展局等)

3.強化教育領域合作。研究組建高校教育科研協作聯盟,在人才培養、平臺共享、科研合作、協同創新、教師互聘、文獻共建、師生互訪等方面開展合作。加強與都市圈各市中小學名校合作,搭建學習交流平臺,多形式、多渠道開展教育教學交流活動,共同促進中小學教育質量提升。推進教育品牌化發展,共同舉辦職業院校技能大賽,聯合開展教師培訓,提升專業技能水平;研究建立產教融合發展聯盟,協商共建共用院校科研實驗室、職業技能等級培訓和實訓基地。(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職教城管委會等)

4.提升人才就業創業服務質量。積極參與建立沈陽現代化都市圈一體化就業服務平臺,共同出臺就業服務區域性、跨城鄉均等化措施,共同組織召開就業推介會、招聘會;聯合共建創業公共服務平臺,提供創業輔導、信息咨詢、技術支持等創業服務,制定出臺創業培訓、項目推介、場地提供、資金扶持、稅費減免等一系列優惠政策。(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財政局等)

(三)構建高度共享的開放與服務平臺

1.強化對外開放與合作。全面落實“共建共享沈陽中歐班列框架協議”,提升我市鋼鐵等大宗物流承載能力,共建以沈陽為集結中心的國際物流跨境通道。共同舉辦全球工業互聯網大會、沈陽農博會等國內外知名展會;積極參與京津冀招商引資促進周、中國沈陽國際制造業博覽會、中韓投資貿易博覽會、遼寧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等活動;與都市圈各兄弟城市協同構建智慧城市。〔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商務局、市招商引資服務中心,相關縣(市)區、開發區等〕

2.強化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共建共享。積極參與共建大型儀器設備共享聯盟、技術創新聯盟、產學研聯盟等,聯合提升技術攻關能力和科技服務質量,突破一批“卡脖子”技術和研發難點。推動東北科技大市場鞍山分市場掛牌,加大成果發布及技術需求對接力度,提高成果轉化落地效率。探索在沈陽設立協同創新區,支持鞍山企業在沈陽設立研發中心,研究建立“研發在沈陽,生產在周邊”的合作機制,推動一批研發設計在沈陽“飛地”、轉化落地在鞍山的優質項目。〔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發展改革委,相關縣(市)區、開發區等〕

3.強化政務服務合作。全力落實好“沈陽現代化都市圈一網通辦框架協議”、“沈陽現代化都市圈信用一體化框架協議”和“沈陽現代化都市圈檢驗檢測聯盟框架協議”,推動政務服務標準統一,流程、要件、時限同步和數據互通共享;參與建立都市圈統一的公共事務治理聯動平臺,共同打造最優質的營商服務環境。(責任單位:市營商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市場監管局等)

4.強化文體交流合作。參與共同建立沈陽現代化都市圈體育創新發展聯盟,加強體育賽事合作,積極參與都市圈各市舉辦的各類賽事活動;探索與都市圈各市、特別是沈陽市聯合舉辦體育賽事或設立鞍山分賽場。積極參與推動都市圈內圖書館、文化館以及大型體育場館互相開放,試點推進圖書館開展讀者信息館際互認和圖書通借通還服務。(責任單位:市文旅廣電局等)

5.共同完善醫療服務體系。推動門診通用病歷機制、雙向轉診機制、防疫互助機制和醫療機構診斷結果互認;推進創立醫學影像去膠片化管理新模式,與沈陽優質醫療機構建立專科聯盟,促進“健康遼寧影像云”項目落地,開展遠程會診、遠程影像、遠程彩超和遠程病理等服務,實現都市圈優質醫療資源共享。(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等)

(四)構建完善融通的基礎設施網絡

1.完善交通路網設施建設。加速實施沈海高速鞍山北互通立交及北出口連接線項目,加快推進鞍山軍民合用機場擴建項目前期工作,啟動鞍臺高速、沈遼鞍城際鐵路等項目前期工作。加快實施城市道路改造工程,全面提升公路通達能力。〔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交通運輸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相關縣(市)區、開發區等〕

2.完善能源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統籌優化城鄉配電網,加快推進500千伏主干網架、海城市析木500千伏輸變電、鞍山華潤熱電等項目建設。因地制宜發展風電、光伏等清潔能源,優化用能結構,推進鞍山集中式風電、龍潭抽水蓄能電站等項目建設。加大水資源開發利用和城市水系保護力度,加快推進岫巖石湖水庫等項目前期工作,籌劃實施引南濟糧引水工程,打造水清岸綠的水生態體系。〔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水利局、國網鞍山供電公司,相關縣(市)區、開發區等〕

(五)構建生態環境同保共治的綠色宜居城市

1.強化大氣和水土環境聯防聯治。共同建立都市圈環境安全信息共享機制,完善臨界區域突發環境事件風險防控措施。落實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協調機制,協同啟動重污染天氣預警,共同應對重污染天氣影響。實施干流斷面達標水利工程,加大沿線退耕封育力度,減少農業面源污染;開展水污染聯合執法專項行動,對沿河重點污水處理廠開展專項檢查,確保出水達標排放。積極參與都市圈聯合應急處置演練,全面提高應對突發環境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減少損害,保障公眾生命財產安全,維護社會穩定。(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市水利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等)

2.強化生態修復治理。實施南沙河等重點河流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合理布局綠化空間,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與修復。深入推進落實《鞍山市城市更新專項行動礦山生態修復工程實施方案》,到2024年,完成礦山生態修復治理面積1000公頃,實施人工造林125萬畝。〔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市自然資源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水利局,相關縣(市)區、開發區等〕

3.大力推進綠色低碳發展。開展國土綠化行動,增強森林、濕地等碳匯能力,加快碳匯交易市場建設。積極探索“無廢城市”建設,支持推廣尾礦、冶煉廢渣、爐渣等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推進鞍鋼礦業東部尾礦再選、鞍鋼鋼渣處理升級改造等項目建設;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支持園區開展循環化改造。〔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相關縣(市)區、開發區等〕

四、積極推進遼東綠色經濟區建設

(一)夯實綠色發展基礎,提升生態屏障新功能

1.強化森林資源管護,推進重點林區生態保護、管理、監測工作。充分挖掘林區生態資源潛力,發展循環低碳經濟,科學有序延長種植、養殖產業鏈,放大林區生態效益,將林區建設成為輻射遼寧東部以至東北地區的干鮮果基地、中藥材基地、山野菜種苗基地和苗木基地。(責任單位:市自然資源局、市農業農村局、岫巖縣政府)

2.加強江河湖泊濕地保護治理。增強水源涵養能力,加快推進岫巖水源保護區上游污水截流管網工程、石湖水庫和第二水源工程等重點水源項目建設。深化流域綜合治理,鞏固大洋河、英那河等干支流污染防治成果,堅持以水定產,倡導合理用水,建立水資源監控體系,保障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推動節水型社會建設。(責任單位:市水利局、岫巖縣政府)

3.加強耕地保護,優化生態安全屏障功能。提高耕地質量和農田生態功能,通過農藝調控、替代種植、種植結構調整,以及退耕還林還草等措施,推進受污染土壤的治理與修復,有效實現土壤的安全利用。加快以田、林、路、渠為基礎的電網、林網等配套設施建設。加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強化城鄉基礎設施建設,以垃圾處理、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為重點,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與傳統基礎設施建設并舉,全面促進城鄉綠色發展。(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市農業農村局、岫巖縣政府)

(二)優化綠色發展空間布局,構建區域發展新格局

1.構建空間新格局,完善城鎮功能。依托岫巖山地植被和水系濕地,構建“一核四區”的綠色發展空間格局,以清涼山、龍潭灣、藥山自然保護地的核心區,以及具有水源涵養和生物多樣性功能的生態極重要區為主體,構建遼東山地丘陵綠色生態屏障。重點打造三河環抱、四水擁城、山水相依、環境優美的生態宜居型山水園林城鎮。優化綠色城鎮空間,構建“大集中、小分散、藍綠融城”的城鄉空間布局。積極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切實提升防洪防澇消污減災等綜合能力。(責任單位: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規劃設計建筑集團有限公司、岫巖縣政府)

2.推動特殊類型地區加快轉型。重點在非金屬礦加工、岫玉、石材加工行業,選擇重點企業,優化廠區內能流、物流路徑,采用先進清潔生產工藝技術和高效末端治理裝備,加快企業清潔生產改造步伐,創建綠色工廠,持續降低工業生產過程中的資源能源消耗和污染物產生量,加速向“三低”行業集聚,營造有利于綠色低碳產業發展的良好環境。(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岫巖縣政府)

(三)構建綠色產業體系,開創生態經濟發展新局面

1.推進綠色農業產業發展。強化農產品品種、品質、品牌建設,推進農業循環經濟示范基地建設,實施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行動,大力推進農產品加工和林業清潔生產,推廣“秸稈-畜禽養殖-糞便-有機肥-果園(菜園)-綠色有機農產品生產”“秸稈-基質-食用菌基地-菌糠-生物飼料有機肥-生態養殖和有機農業”等生態循環種養模式,推動農村生活廢棄物循環利用、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農田廢棄物回收利用、農產品加工副產物綜合利用,構建農業循環產業鏈,提高農業附加值。(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生態環境局、岫巖縣政府)

2.打造干鮮果、山野菜、中藥材、苗木產業,加快林下經濟發展。引導利用退耕還林土地資源、林間空閑地發展榛子、核桃、板栗、梨、獼猴桃等優勢干鮮果,培育壯大農業合作社,促進產業化經營,開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延伸中藥材產業鏈條,提高林地生態功能,拓寬農民收入渠道。擴大育苗基地的生產能力,將岫巖打造成輻射遼寧東部以至東北地區的干鮮果、中藥材、山野菜種苗、苗木基地大縣。(責任單位:市自然資源局、市農業農村局、岫巖縣政府)

3.加快培育新興產業。在總結國有林場碳匯項目開發經驗基礎上,全面有序推進集體林權和個人林權林業碳匯項目開發工作,推進碳排放權等綠色生態產品市場交易,全力構建遼東綠色經濟區建設的“岫巖模式”。積極發展生態循環農業,探索農牧結合、產加配套、糧飼兼顧、種養循環、集約發展的循環農業發展道路。培育具有一定規模的農產品電商企業,促進互聯網與農業緊密融合。(責任單位:市自然資源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岫巖縣政府)

(四)做大做強旅游產業,建設遼東全域旅游示范區

1.加強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深入實施《岫巖旅游發展總體規劃》《岫巖全域旅游規劃》,強化旅游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構建內外通達的交通環境,對接沈陽桃仙機場、大連周水子機場等空港,對接沈陽觀光老火車等特色鐵路旅游線路,加快莊河至岫巖高速建設進程;依托現有國道、省道、縣道,梳理干線路網,形成“高速+國道+景區直達道路+旅游風景道”的快旅慢游的交通體系。充分利用水系、山體、綠地及公共中心開發休閑綠道系統。依托旅游大環線,沿線重點旅游片區及交通樞紐,完善旅游咨詢、宣傳、投訴處理、應急救援等服務功能。推進智慧旅游建設,建設智慧旅游云數據中心,實現“一部手機游岫巖”。強化旅游區的污水、生活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景區功能。(責任單位:市文旅廣電局、市交通運輸局、岫巖縣政府)

2.構建全域旅游新格局。圍繞打造“中國玉都”北方旅游名城的目標,深入挖掘岫巖特色歷史民俗文化資源,以玉石文化為龍頭,以核心景區開發為帶動,推進精品旅游目的地建設,打造百億旅游產業,培育新型經濟增長極。重點發展以玉皇山為龍頭的“玉皇山-洋河”旅游發展帶和以“藥山”為龍頭的哨子河旅游發展帶,形成全縣旅游發展的支撐主軸。堅持區域化聯動、組團化發展、一體化推進,打通全縣20大旅游景區景點。以全域旅游創建統領全縣經濟發展,促進旅游業與其他產業深度融合,實現旅游業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的發展格局。(責任單位:市文旅廣電局、岫巖縣政府)

3.培養旅游業發展新業態。推動旅游與大農業、工業的融合,打造省內知名的鄉村旅游品牌,形成工業旅游產品。以岫玉為核心,構建集加工、商貿、展覽、文創、旅游等多環節的產業鏈體系,形成遼東玉石產業集群。以前營子食品工業集聚區為依托,開展食用菌加工、獼猴桃、五味子、山野菜、水果、柞蠶繭工業加工項目與旅游結合,開發觀光研學、娛樂體驗、工業文創等旅游產品,促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責任單位:市文旅廣電局、市農業農村局、岫巖縣政府)

(五)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增強區域發展支撐能力

加快完善交通運輸網絡,發展綠色交通體系,提高交通能效。加快本岫莊(本溪-岫巖-莊河)高速公路建設,打通莊河與岫巖東北部礦產資源腹地的公路交通網連接,改善岫巖礦產資源外運條件。加快推進石湖水庫建設、第二水源工程、大洋河全域綜合整治及城鎮段防洪景觀工程建設。完成第二水源地高壓輸電線路架設,完善城鎮供水基礎設施,積極創建節水型城市,推進海綿城市建設,通過加快污水再生利用設施建設、加強雨水利用,進一步完善城市供水結構。加快農村供水基礎設施工程建設,保障農業生產供水,尤其是重點保障重點農田的灌溉用水。(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市水利局、岫巖縣政府)

(六)增進人民群眾福祉,鞏固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切實解決重點民生問題,增加公共服務供給。完成35個老舊小區綜合提升改造,在雅河辦事處建設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利用原西山小學閑置用地擴建特殊教育學校,實施遼寧省鞍山市岫巖滿族自治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建設項目。加強滿族文化遺產保護和利用,爭取將岫巖滿族民間鼓樂晉升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將滿族藥枕晉升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推進臥龍山山城遺址保護修繕工程。(責任單位: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發展改革委、市退役軍人局、市衛生健康委、市文旅廣電局、岫巖縣政府)

(七)探索區域協同發展新路徑,提升開放合作水平

充分發揮遼東地區獨特的地緣優勢,增強區域發展開放度,擴大開放合作領域,加大通道全方位開放互通,深化區域合作,構建互利共贏的開放體系,探索區域協同發展新路徑。擴大農業領域開發合作,鼓勵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產品加工企業去沈陽、北京等大、中城市設立鮮活農產品直銷點,健全農產品產地營銷體系。開展旅游資源整合開發,全面推進與沈陽、大連、丹東旅游資源的深度對接合作,打造跨區域精品旅游線路,實施“蓋東—莊北—岫西”“鳳西—岫東”旅游產業功能區建設,實現旅游資源整合、利益共贏,帶動岫巖旅游升級增效。充分發揮玉文化產業園電商直播基地作用,鼓勵電子商務產業基地做大做強,推進建立實體與網絡互補、營銷與旅游兼容的現代營銷模式,積極帶動岫巖玉雕產業的發展。加強對內對外貿易合作交流,依托食用菌、岫玉、旅游產業優勢,加強主導產品貿易基地建設,開拓食用菌、鎂粉等歐洲外貿業務,開展跨境電商業務、貿易與通關環節業務外包等貿易合作方式,積極探索多種貿易合作和交易方式,促進岫巖外貿水平的提升。圍繞建立大交通、大樞紐、大物流格局,促進岫巖融入沈陽2小時經濟圈,加強與周邊城市互聯互通。加大區域產能合作,利用岫巖特色農產品、岫玉和康養資源,以及岫巖處于沈陽、大連、丹東和營口的中心區位優勢,開展區域間產能合作對接。(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農業農村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文旅廣電局、岫巖縣政府)

(八)完善創新體制機制,著力提升區域核心競爭力

增強區域發展活力,建立健全促進綠色發展的政府制度體系和市場制度體系,探索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研究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實施路徑,增強區域核心競爭力。進一步激發生態環境保護的市場動力和活力,在大洋河等流域推廣水環境治理、土地整備開發、投融資三位一體的財務模式。深入實施碳達峰行動,加強能耗總量和強度“雙控”、煤炭消費總量和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禁止新建高耗能、高排放項目,嚴格抑制高碳投資。鼓勵鎂砂等重點行業企業制定達峰目標和行動方案。大力推進林業碳匯項目。發揮林業獨特的“固碳”作用,積極推進林業碳匯項目,探索使用碳匯經濟建立生態補償長效機制。按照“先行先試、滾動開發”的原則,推動實施森林經營碳匯開發和碳匯造林項目。全面總結國有林場碳匯項目開發經驗基礎上,有序推進400多萬畝集體和個人林權碳匯項目開發,加快項目設計、審定、備案、監測等前期工作進程,盡快實現碳減排量核證、簽發、交易。(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生態環境局、市自然資源局、岫巖縣政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強化市級統籌,完善工作推進機制,成立市級領導小組,統籌推進各項工作落實。領導小組下設2個專項推進組,分別為沈陽現代化都市圈專項推進組和遼東綠色經濟區專項推進組。各有關縣(市)區、市直相關部門和單位負責研究部署本區域、本領域推進沈陽現代化都市圈和遼東綠色經濟區建設的具體工作,制定年度工作計劃,加強統籌協調和跟蹤督導,確保如期完成目標任務。

(二)狠抓任務落實

要清單化、項目化、工程化抓好工作落實,圍繞重點任務謀劃推進一批具有代表性、引領性的高質量項目、重大工程和改革創新舉措,明確時間節點,主動作為,力爭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率先取得突破。

(三)強化督導考核

建立健全工作考核制度,采取定期調度總結、不定期通報、組織開展評估等形式,及時跟蹤掌握發展情況,確保各項工作任務抓好抓實。

附件:鞍山市推進“一圈一帶兩區”建設2022年工作要點


附件

鞍山市推進“一圈一帶兩區”建設

2022年工作要點


為加快推進“一圈一帶兩區”建設,根據《鞍山市推進“一圈一帶兩區”區域協調發展三年行動方案》,按照項目化、清單化、工程化要求,制定2022年工作要點如下。

一、推進沈陽現代化都市圈建設

(一)產業發展方面

1.共建國家級綜合性鋼鐵產業基地,打造國家鐵礦石產業安全保障基地。推進西鞍山鐵礦采選項目完成征地拆遷、規劃設計等各項前期準備工作,力爭年內開工建設。(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商務局、千山區政府)

2.共建世界級菱鎂產業基地。充分發揮我市菱鎂資源世界第一優勢,著力打造海城菱鎂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編制《世界級菱鎂產業基地建設實施方案》,推進菱鎂資源整合與技術進步,提升國內國際市場定價話語權。(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資源局、海城市政府、岫巖縣政府)

3.加強與沈陽汽車產業協同發展。規劃建設鞍山中德汽車零部件產業園,力爭年內完成規劃設計等前期工作,引進相關企業入駐園區。(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經濟開發區管委會)

4.強化數字產業發展。加快數字產業園建設,引進一批數字企業入駐,入駐率不低于85%。(責任單位:市科技局、高新區管委會)

5.協同打造旅游精品路線和文旅品牌。圍繞千山、湯崗子溫泉、千山老院子等鞍山特色旅游資源,推動老工業基地文化、英模文化、鋼鐵文化、岫巖玉文化等融會貫通,共同設計精品旅游路線;共同開展四季游營銷互動活動。〔責任單位:市文旅廣電局、相關縣(市)區〕

(二)要素市場方面

6.加快推進鞍山陸港項目建設,力爭年內完成規劃設計、可研編制等項目前期工作,保稅物流中心主體工程基本完工;積極主動承接沈陽市鋼鐵物流市場轉移,打造輻射東北地區乃至全國的鋼鐵物流大市場,全面融入共建共享沈陽中歐班列集結中心。(責任單位:市商務局、立山區政府、經濟開發區管委會)

7.持續推進遼寧西柳服裝城國家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運行,擴大市場采購貿易出口額,力爭全年實現市場采購貿易出口額5億美元。(責任單位:市商務局、海城市政府)

8.加強與遼股交合作。利用“線上+線下”模式,搭建遼股交專家與我市企業對接平臺,為企業提供精準服務;利用遼股交培訓平臺,為企業提供資本市場服務,開展2次資本大講壇縣區行活動。〔責任單位:市金融發展局、相關縣(市)區〕

9.加強教育人才資源交流與合作。參與組建高校教育科研協作聯盟,在人才培養、平臺共享、協同創新等方面開展合作;加強與都市圈各市中小學名校合作,搭建學習交流平臺,多形式、多渠道開展教育教學交流活動;參與建立產教融合發展聯盟,協商共建共用院校科研實驗室、職業技能鑒定和實訓基地。〔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職教城管委會、相關縣(市)區等〕

(三)對外開放與服務平臺共享方面

10.共同參與和舉辦大型展會。組織我市相關企業參加全球工業互聯網大會、遼寧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遼寧國際農業博覽會、中國國際裝備制造業博覽會、中國國際數字和軟件服務交易會等展會,為企業提供外向發展的通道。〔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招商引資服務中心、相關縣(市)區等〕

11.聯合開展招商引資活動。共同參加遼寧-長三角、遼寧-珠三角、遼寧-京津冀招商促進周,積極融入國內大循環,提升區域整體競爭力。〔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招商引資服務中心、相關縣(市)區等〕

12.強化細分行業科創平臺建設。緊抓沈陽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契機,借助沈陽科研院所、知名高校,依托鞍鋼、海鎂等龍頭企業,共建鋼鐵、菱鎂細分行業科創平臺。(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13.共建大型科研儀器共享服務平臺。完善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共享服務平臺建設,提高大型儀器共享券使用效率,進一步促進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向社會開放,提高科技資源利用效率。(責任單位:市科技局)

14.建立“揭榜掛帥”科研攻關機制。圍繞我市產業發展的戰略布局,大力宣傳“揭榜掛帥”政策,征集科技創新入庫需求,爭取省級“揭榜掛帥”項目不少于4個;適時開展市級“揭榜掛帥”項目。(責任單位:市科技局)

15.共建共享都市圈檢驗檢測公共服務平臺。共同完善平臺服務功能建設,收集整理我市檢驗檢測機構資源信息,推動數據共享,助力我市企業高質量發展。(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

(四)基礎設施方面

16.完善高速路網建設。加速實施沈海高速鞍山北互通立交及北出口連接線項目,啟動鞍臺高速項目前期工作。〔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交通運輸局、相關縣(市)區等〕

17.加強能源水利設施建設。推動海城析木500千伏輸變電項目按期復工,加快推進華潤熱電完成項目核準;啟動石湖水庫項目前期工作。〔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水利局、相關縣(市)區等〕

18.聯合組織和參與體育品牌賽事。積極參與都市圈各市組織的馬拉松、徒步節、武術文化節、國際青少年足球賽、校際冰球聯賽、電競大賽等品牌賽事活動。〔責任單位:市文旅廣電局、相關縣(市)區等〕

(五)生態環境方面

19.強化大氣污染聯防聯控。落實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協調機制和大氣污染聯防聯控聯席會議制度,加強環境空氣質量信息共享,制作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工作日報。與都市圈城市共享環境空氣質量信息,共同應對污染天氣,減少區域傳輸。(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

20.共同建立突發環境事件應急合作機制。共同簽訂“沈陽現代化都市圈突發環境事件聯防聯控框架協議”,舉行突發環境事件聯合應急演練。(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

二、推進遼東綠色經濟區建設

(一)生態治理方面

1.實施森林撫育經營和推進林業碳匯工作,實施岫巖縣長白山森林帶建設項目工程,人工造喬木林4000畝。推進碳匯造林項目和森林碳匯開發項目。(責任單位:市自然資源局、岫巖縣政府)

2.加快推進岫巖石湖水庫項目前期工作。重點推進可研報告及18個前置件的編制及批復工作。開展石湖水庫項目前期林地調查摸底工作,積極配合有關部門開展征用林地組卷上報及林地征用審批工作。(責任單位:市水利局、岫巖縣政府)

3.開展岫巖縣重點河段考核斷面達標攻堅行動。加強水土保持,推進中小流域綜合治理。(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市水利局、岫巖縣政府)

4.實施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工程,開展畜禽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配套設施排查工作。完成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自行監測任務。啟動生活垃圾填埋場地下水環境狀況調查。(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岫巖縣政府)

(二)產業發展方面

5.組織企業參加第二十屆中國國際農交會。(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岫巖縣政府)

6.推進綠色農產品和有機食品精深加工基地建設。推進省級“農產品加工集聚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岫巖縣政府)

7.加快推進岫巖縣牧牛鎮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項目建設,確保所有項目在2022年7月底前由縣級完成驗收工作。(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岫巖縣政府)

8.鼓勵電子商務產業基地做大做強,依托玉文化產業園電商直播基地作用,逐步建立實體與網絡互補、營銷與旅游兼容的現代營銷模式,推進岫巖玉產業高質量發展。(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文旅廣電局、岫巖縣政府)

(三)文旅康養方面

9.策劃開展遼東綠色經濟區四季文化旅游主題宣傳推廣活動。春季舉辦千畝映山紅旅游節和岫巖旅游推介會;夏季舉辦“廉潔岫巖一日行”文化旅游品牌推廣活動;秋季舉辦中國(鞍山)岫巖玉文化博覽會;冬季舉辦云岫農場冰雪嘉年華活動。(責任單位:市文旅廣電局、岫巖縣政府)

(四)基礎設施建設方面

10.全力推進中國三峽新能源350兆瓦風電項目建設,加快項目前期手續辦理工作,力爭年底前實現開工建設。(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岫巖縣政府)

11.推進公路網絡項目建設。積極推進干線公路網建設,開工建設饒蓋線盤道嶺隧道,擬于2023年末建成通車。(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岫巖縣政府)

12.推進能源水利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加快推進岫巖龍潭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前期工作。推進中小河流治理、農水供水等水利工程建設。落實青苔峪河治理工程。(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水利局、岫巖縣政府)

13.推進綠色城鎮項目建設。推進新建污水處理設施及污水管網工程項目和新建水源地二級保護區居民污水收集項目的前期手續工作。(責任單位: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岫巖縣政府)

鞍政辦發〔2022〕9號
鞍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鞍山市推進“一圈一帶兩區”區域協調發展三年行動方案的通知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各開發區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各有關單位:

《鞍山市推進“一圈一帶兩區”區域協調發展三年行動方案》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工作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鞍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2年4月15日      

(此件公開發布)


鞍山市推進“一圈一帶兩區”區域

協調發展三年行動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按照《遼寧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遼寧省推進“一圈一帶兩區”區域協調發展三年行動方案的通知》(遼政發﹝2022﹞6號)精神,全方位融入“一圈一帶兩區”區域發展格局,結合鞍山實際,制定本行動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東北、遼寧振興發展的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堅持新發展理念,履行維護國家“五大安全”政治使命,做好結構調整“三篇大文章”,建設“數字遼寧、智造強省”,堅持改革開放創新協同發力,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低碳轉型,發揮比較優勢,全面落實鞍山市十三次黨代會會議精神,建立健全區域協同發展體制機制,推動產業協作、基礎設施、公共服務一體化、生態文明、社會民生等領域全面融入沈陽現代化都市圈和遼東綠色經濟區建設,為新時代鞍山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提供有力支撐。

二、總體目標

沈陽現代化都市圈。推進沈陽現代化都市圈建設成效顯著,融合發展水平大幅提升,主導產業支撐作用不斷增強,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持續深入,都市圈副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進一步鞏固提升,基本建成東北地區重要制造業基地、“一帶一路”物流節點城市和北方重要休閑旅游目的地。制造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力爭達到30%。

遼東綠色經濟區。岫巖縣以打造“遼東綠色經濟區”為目標,積極建設“有魅力”的生態城市,打造“有鄉愁”的生態鄉村,發展壯大“有錢景”的生態產業,積極構建遼寧中部和南部的生態飛地、生態屏障、生態寶庫,探索形成遼東綠色經濟區建設的“岫巖模式”。加快建設生態環境樣板區、綠色產業示范區、生態體制改革試驗區、綠色生活先行區,打造東北地區生態經濟大縣,全面建設“中國玉都、生態水鄉”。

三、全面融入沈陽現代化都市圈

(一)構建深度融合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1.共建國家級綜合性鋼鐵產業基地。緊抓鞍本重組戰略機遇,整合都市圈鋼鐵產業資源,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重點推進西鞍山鐵礦、鞍山五礦陳臺溝鐵礦、鞍鋼礦業尾礦固廢綜合利用等項目建設,打造國家鐵礦石產業安全保障基地。以鞍鋼為盟主,依托鞍鋼集團鋼鐵研究院、鞍鋼國家級重點實驗室,聯合國內冶金行業知名高校、科研院所,打造鋼鐵科創中心,推動都市圈鋼鐵產業創新發展。充分利用好煤焦油、焦爐煤氣制氫、碳等鋼鐵副產品資源和技術優勢,大力發展精細化工、新型功能材料、新能源電池等產業,打造特色產業集群。強化與沈陽汽車產業配套協作,規劃建設鞍山中德汽車零部件產業園,引進一批知名汽車零部件企業,與沈陽乘用車產業共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汽車全產業鏈條。〔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自然資源局,相關縣(市)區、開發區〕

2.共建世界級菱鎂產業基地。進一步強化與營口、遼陽等地合作,著力打造海城牌樓菱鎂產業轉型升級試驗區;大力推進海鎂混改等項目,借助沈陽市科研院所、高校等技術攻關服務平臺,在鞍建設菱鎂產業技術創新中心,聯合開展技術攻關,加速菱鎂資源整合與技術進步,推動產業鏈價值鏈向高端邁進。〔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自然資源局,相關縣(市)區、開發區等〕

3.強化數字產業合作發展。依托鞍鋼、云數科技、希思騰科等重點企業,加強與沈陽東軟集團等優勢企業合作,共同打造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智能制造等新興產業鏈條;加速實施數字產業園、鞍鋼工業互聯網二級標識解析節點等項目,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發展,加快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進程。〔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大數據管理局、市科技局,相關縣(市)區、開發區等〕

4.推動文旅健康產業融合發展。圍繞千山、湯崗子溫泉、千山老院子等鞍山特色旅游資源,推動老工業基地文化、英模文化、鋼鐵文化、岫巖玉文化等融會貫通;與都市圈各市建立利益共粘機制,共享文旅資源優惠政策,共同設計精品旅游路線,攜手開展文旅營銷互動活動,共建區域性文化創意中心。大力發展銀發經濟,依托湯崗子溫泉省級特色小鎮,推動都市圈各市中醫診療技術及中醫藥產業與湯崗子醫院康復理療技術融合發展,共建亞洲知名醫養康養基地;謀劃建設老齡裝備產業園,發展功能代償、康復器械、健康監測等老齡人適用產品,建設都市圈老齡康養旅居目的地、老齡裝備制造業集聚地和老齡消費集散地。〔責任單位:市文旅廣電局、市衛生健康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相關縣(市)區、開發區等〕

(二)構建高效流動的資源要素市場

1.強化特色商貿物流中心功能。依托鋼鐵產業供應源頭和鋼材現貨交易市場集聚優勢,加快推動鞍山陸港項目建設,支持德鄰陸港為頭部企業,加快整合都市圈鋼材市場,打造東北最大的鋼材現貨交易中心,為都市圈城市提供鋼鐵、礦石等物流服務支持。發揮遼寧西柳服裝城國家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作用,支持海城西柳建設國家級紡織服裝產業集群供應鏈信息發布平臺,拓展內外貿結合業務。依托農貿、玉石、寵物、觀賞魚等專業市場優勢,整合都市圈商貿資源,推動特色市場專業化、規模化發展,共同打造都市圈生活消費品集散地。〔責任單位:市商務局,相關縣(市)區、開發區等〕

2.強化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加強與遼寧股權交易中心的交流與合作,為鞍山優質企業提供股權與融資、多層次資本市場、投資與融資、股權估值等方面的專業培訓,提升鞍山企業掛牌融資能力;共同打造金融綜合服務平臺和征信平臺,共建區域性金融中心。(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金融發展局等)

3.強化教育領域合作。研究組建高校教育科研協作聯盟,在人才培養、平臺共享、科研合作、協同創新、教師互聘、文獻共建、師生互訪等方面開展合作。加強與都市圈各市中小學名校合作,搭建學習交流平臺,多形式、多渠道開展教育教學交流活動,共同促進中小學教育質量提升。推進教育品牌化發展,共同舉辦職業院校技能大賽,聯合開展教師培訓,提升專業技能水平;研究建立產教融合發展聯盟,協商共建共用院校科研實驗室、職業技能等級培訓和實訓基地。(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職教城管委會等)

4.提升人才就業創業服務質量。積極參與建立沈陽現代化都市圈一體化就業服務平臺,共同出臺就業服務區域性、跨城鄉均等化措施,共同組織召開就業推介會、招聘會;聯合共建創業公共服務平臺,提供創業輔導、信息咨詢、技術支持等創業服務,制定出臺創業培訓、項目推介、場地提供、資金扶持、稅費減免等一系列優惠政策。(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財政局等)

(三)構建高度共享的開放與服務平臺

1.強化對外開放與合作。全面落實“共建共享沈陽中歐班列框架協議”,提升我市鋼鐵等大宗物流承載能力,共建以沈陽為集結中心的國際物流跨境通道。共同舉辦全球工業互聯網大會、沈陽農博會等國內外知名展會;積極參與京津冀招商引資促進周、中國沈陽國際制造業博覽會、中韓投資貿易博覽會、遼寧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等活動;與都市圈各兄弟城市協同構建智慧城市。〔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商務局、市招商引資服務中心,相關縣(市)區、開發區等〕

2.強化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共建共享。積極參與共建大型儀器設備共享聯盟、技術創新聯盟、產學研聯盟等,聯合提升技術攻關能力和科技服務質量,突破一批“卡脖子”技術和研發難點。推動東北科技大市場鞍山分市場掛牌,加大成果發布及技術需求對接力度,提高成果轉化落地效率。探索在沈陽設立協同創新區,支持鞍山企業在沈陽設立研發中心,研究建立“研發在沈陽,生產在周邊”的合作機制,推動一批研發設計在沈陽“飛地”、轉化落地在鞍山的優質項目。〔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發展改革委,相關縣(市)區、開發區等〕

3.強化政務服務合作。全力落實好“沈陽現代化都市圈一網通辦框架協議”、“沈陽現代化都市圈信用一體化框架協議”和“沈陽現代化都市圈檢驗檢測聯盟框架協議”,推動政務服務標準統一,流程、要件、時限同步和數據互通共享;參與建立都市圈統一的公共事務治理聯動平臺,共同打造最優質的營商服務環境。(責任單位:市營商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市場監管局等)

4.強化文體交流合作。參與共同建立沈陽現代化都市圈體育創新發展聯盟,加強體育賽事合作,積極參與都市圈各市舉辦的各類賽事活動;探索與都市圈各市、特別是沈陽市聯合舉辦體育賽事或設立鞍山分賽場。積極參與推動都市圈內圖書館、文化館以及大型體育場館互相開放,試點推進圖書館開展讀者信息館際互認和圖書通借通還服務。(責任單位:市文旅廣電局等)

5.共同完善醫療服務體系。推動門診通用病歷機制、雙向轉診機制、防疫互助機制和醫療機構診斷結果互認;推進創立醫學影像去膠片化管理新模式,與沈陽優質醫療機構建立專科聯盟,促進“健康遼寧影像云”項目落地,開展遠程會診、遠程影像、遠程彩超和遠程病理等服務,實現都市圈優質醫療資源共享。(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等)

(四)構建完善融通的基礎設施網絡

1.完善交通路網設施建設。加速實施沈海高速鞍山北互通立交及北出口連接線項目,加快推進鞍山軍民合用機場擴建項目前期工作,啟動鞍臺高速、沈遼鞍城際鐵路等項目前期工作。加快實施城市道路改造工程,全面提升公路通達能力。〔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交通運輸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相關縣(市)區、開發區等〕

2.完善能源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統籌優化城鄉配電網,加快推進500千伏主干網架、海城市析木500千伏輸變電、鞍山華潤熱電等項目建設。因地制宜發展風電、光伏等清潔能源,優化用能結構,推進鞍山集中式風電、龍潭抽水蓄能電站等項目建設。加大水資源開發利用和城市水系保護力度,加快推進岫巖石湖水庫等項目前期工作,籌劃實施引南濟糧引水工程,打造水清岸綠的水生態體系。〔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水利局、國網鞍山供電公司,相關縣(市)區、開發區等〕

(五)構建生態環境同保共治的綠色宜居城市

1.強化大氣和水土環境聯防聯治。共同建立都市圈環境安全信息共享機制,完善臨界區域突發環境事件風險防控措施。落實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協調機制,協同啟動重污染天氣預警,共同應對重污染天氣影響。實施干流斷面達標水利工程,加大沿線退耕封育力度,減少農業面源污染;開展水污染聯合執法專項行動,對沿河重點污水處理廠開展專項檢查,確保出水達標排放。積極參與都市圈聯合應急處置演練,全面提高應對突發環境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減少損害,保障公眾生命財產安全,維護社會穩定。(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市水利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等)

2.強化生態修復治理。實施南沙河等重點河流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合理布局綠化空間,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與修復。深入推進落實《鞍山市城市更新專項行動礦山生態修復工程實施方案》,到2024年,完成礦山生態修復治理面積1000公頃,實施人工造林125萬畝。〔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市自然資源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水利局,相關縣(市)區、開發區等〕

3.大力推進綠色低碳發展。開展國土綠化行動,增強森林、濕地等碳匯能力,加快碳匯交易市場建設。積極探索“無廢城市”建設,支持推廣尾礦、冶煉廢渣、爐渣等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推進鞍鋼礦業東部尾礦再選、鞍鋼鋼渣處理升級改造等項目建設;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支持園區開展循環化改造。〔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相關縣(市)區、開發區等〕

四、積極推進遼東綠色經濟區建設

(一)夯實綠色發展基礎,提升生態屏障新功能

1.強化森林資源管護,推進重點林區生態保護、管理、監測工作。充分挖掘林區生態資源潛力,發展循環低碳經濟,科學有序延長種植、養殖產業鏈,放大林區生態效益,將林區建設成為輻射遼寧東部以至東北地區的干鮮果基地、中藥材基地、山野菜種苗基地和苗木基地。(責任單位:市自然資源局、市農業農村局、岫巖縣政府)

2.加強江河湖泊濕地保護治理。增強水源涵養能力,加快推進岫巖水源保護區上游污水截流管網工程、石湖水庫和第二水源工程等重點水源項目建設。深化流域綜合治理,鞏固大洋河、英那河等干支流污染防治成果,堅持以水定產,倡導合理用水,建立水資源監控體系,保障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推動節水型社會建設。(責任單位:市水利局、岫巖縣政府)

3.加強耕地保護,優化生態安全屏障功能。提高耕地質量和農田生態功能,通過農藝調控、替代種植、種植結構調整,以及退耕還林還草等措施,推進受污染土壤的治理與修復,有效實現土壤的安全利用。加快以田、林、路、渠為基礎的電網、林網等配套設施建設。加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強化城鄉基礎設施建設,以垃圾處理、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為重點,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與傳統基礎設施建設并舉,全面促進城鄉綠色發展。(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市農業農村局、岫巖縣政府)

(二)優化綠色發展空間布局,構建區域發展新格局

1.構建空間新格局,完善城鎮功能。依托岫巖山地植被和水系濕地,構建“一核四區”的綠色發展空間格局,以清涼山、龍潭灣、藥山自然保護地的核心區,以及具有水源涵養和生物多樣性功能的生態極重要區為主體,構建遼東山地丘陵綠色生態屏障。重點打造三河環抱、四水擁城、山水相依、環境優美的生態宜居型山水園林城鎮。優化綠色城鎮空間,構建“大集中、小分散、藍綠融城”的城鄉空間布局。積極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切實提升防洪防澇消污減災等綜合能力。(責任單位: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規劃設計建筑集團有限公司、岫巖縣政府)

2.推動特殊類型地區加快轉型。重點在非金屬礦加工、岫玉、石材加工行業,選擇重點企業,優化廠區內能流、物流路徑,采用先進清潔生產工藝技術和高效末端治理裝備,加快企業清潔生產改造步伐,創建綠色工廠,持續降低工業生產過程中的資源能源消耗和污染物產生量,加速向“三低”行業集聚,營造有利于綠色低碳產業發展的良好環境。(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岫巖縣政府)

(三)構建綠色產業體系,開創生態經濟發展新局面

1.推進綠色農業產業發展。強化農產品品種、品質、品牌建設,推進農業循環經濟示范基地建設,實施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行動,大力推進農產品加工和林業清潔生產,推廣“秸稈-畜禽養殖-糞便-有機肥-果園(菜園)-綠色有機農產品生產”“秸稈-基質-食用菌基地-菌糠-生物飼料有機肥-生態養殖和有機農業”等生態循環種養模式,推動農村生活廢棄物循環利用、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農田廢棄物回收利用、農產品加工副產物綜合利用,構建農業循環產業鏈,提高農業附加值。(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生態環境局、岫巖縣政府)

2.打造干鮮果、山野菜、中藥材、苗木產業,加快林下經濟發展。引導利用退耕還林土地資源、林間空閑地發展榛子、核桃、板栗、梨、獼猴桃等優勢干鮮果,培育壯大農業合作社,促進產業化經營,開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延伸中藥材產業鏈條,提高林地生態功能,拓寬農民收入渠道。擴大育苗基地的生產能力,將岫巖打造成輻射遼寧東部以至東北地區的干鮮果、中藥材、山野菜種苗、苗木基地大縣。(責任單位:市自然資源局、市農業農村局、岫巖縣政府)

3.加快培育新興產業。在總結國有林場碳匯項目開發經驗基礎上,全面有序推進集體林權和個人林權林業碳匯項目開發工作,推進碳排放權等綠色生態產品市場交易,全力構建遼東綠色經濟區建設的“岫巖模式”。積極發展生態循環農業,探索農牧結合、產加配套、糧飼兼顧、種養循環、集約發展的循環農業發展道路。培育具有一定規模的農產品電商企業,促進互聯網與農業緊密融合。(責任單位:市自然資源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岫巖縣政府)

(四)做大做強旅游產業,建設遼東全域旅游示范區

1.加強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深入實施《岫巖旅游發展總體規劃》《岫巖全域旅游規劃》,強化旅游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構建內外通達的交通環境,對接沈陽桃仙機場、大連周水子機場等空港,對接沈陽觀光老火車等特色鐵路旅游線路,加快莊河至岫巖高速建設進程;依托現有國道、省道、縣道,梳理干線路網,形成“高速+國道+景區直達道路+旅游風景道”的快旅慢游的交通體系。充分利用水系、山體、綠地及公共中心開發休閑綠道系統。依托旅游大環線,沿線重點旅游片區及交通樞紐,完善旅游咨詢、宣傳、投訴處理、應急救援等服務功能。推進智慧旅游建設,建設智慧旅游云數據中心,實現“一部手機游岫巖”。強化旅游區的污水、生活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景區功能。(責任單位:市文旅廣電局、市交通運輸局、岫巖縣政府)

2.構建全域旅游新格局。圍繞打造“中國玉都”北方旅游名城的目標,深入挖掘岫巖特色歷史民俗文化資源,以玉石文化為龍頭,以核心景區開發為帶動,推進精品旅游目的地建設,打造百億旅游產業,培育新型經濟增長極。重點發展以玉皇山為龍頭的“玉皇山-洋河”旅游發展帶和以“藥山”為龍頭的哨子河旅游發展帶,形成全縣旅游發展的支撐主軸。堅持區域化聯動、組團化發展、一體化推進,打通全縣20大旅游景區景點。以全域旅游創建統領全縣經濟發展,促進旅游業與其他產業深度融合,實現旅游業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的發展格局。(責任單位:市文旅廣電局、岫巖縣政府)

3.培養旅游業發展新業態。推動旅游與大農業、工業的融合,打造省內知名的鄉村旅游品牌,形成工業旅游產品。以岫玉為核心,構建集加工、商貿、展覽、文創、旅游等多環節的產業鏈體系,形成遼東玉石產業集群。以前營子食品工業集聚區為依托,開展食用菌加工、獼猴桃、五味子、山野菜、水果、柞蠶繭工業加工項目與旅游結合,開發觀光研學、娛樂體驗、工業文創等旅游產品,促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責任單位:市文旅廣電局、市農業農村局、岫巖縣政府)

(五)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增強區域發展支撐能力

加快完善交通運輸網絡,發展綠色交通體系,提高交通能效。加快本岫莊(本溪-岫巖-莊河)高速公路建設,打通莊河與岫巖東北部礦產資源腹地的公路交通網連接,改善岫巖礦產資源外運條件。加快推進石湖水庫建設、第二水源工程、大洋河全域綜合整治及城鎮段防洪景觀工程建設。完成第二水源地高壓輸電線路架設,完善城鎮供水基礎設施,積極創建節水型城市,推進海綿城市建設,通過加快污水再生利用設施建設、加強雨水利用,進一步完善城市供水結構。加快農村供水基礎設施工程建設,保障農業生產供水,尤其是重點保障重點農田的灌溉用水。(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市水利局、岫巖縣政府)

(六)增進人民群眾福祉,鞏固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切實解決重點民生問題,增加公共服務供給。完成35個老舊小區綜合提升改造,在雅河辦事處建設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利用原西山小學閑置用地擴建特殊教育學校,實施遼寧省鞍山市岫巖滿族自治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建設項目。加強滿族文化遺產保護和利用,爭取將岫巖滿族民間鼓樂晉升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將滿族藥枕晉升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推進臥龍山山城遺址保護修繕工程。(責任單位: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發展改革委、市退役軍人局、市衛生健康委、市文旅廣電局、岫巖縣政府)

(七)探索區域協同發展新路徑,提升開放合作水平

充分發揮遼東地區獨特的地緣優勢,增強區域發展開放度,擴大開放合作領域,加大通道全方位開放互通,深化區域合作,構建互利共贏的開放體系,探索區域協同發展新路徑。擴大農業領域開發合作,鼓勵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產品加工企業去沈陽、北京等大、中城市設立鮮活農產品直銷點,健全農產品產地營銷體系。開展旅游資源整合開發,全面推進與沈陽、大連、丹東旅游資源的深度對接合作,打造跨區域精品旅游線路,實施“蓋東—莊北—岫西”“鳳西—岫東”旅游產業功能區建設,實現旅游資源整合、利益共贏,帶動岫巖旅游升級增效。充分發揮玉文化產業園電商直播基地作用,鼓勵電子商務產業基地做大做強,推進建立實體與網絡互補、營銷與旅游兼容的現代營銷模式,積極帶動岫巖玉雕產業的發展。加強對內對外貿易合作交流,依托食用菌、岫玉、旅游產業優勢,加強主導產品貿易基地建設,開拓食用菌、鎂粉等歐洲外貿業務,開展跨境電商業務、貿易與通關環節業務外包等貿易合作方式,積極探索多種貿易合作和交易方式,促進岫巖外貿水平的提升。圍繞建立大交通、大樞紐、大物流格局,促進岫巖融入沈陽2小時經濟圈,加強與周邊城市互聯互通。加大區域產能合作,利用岫巖特色農產品、岫玉和康養資源,以及岫巖處于沈陽、大連、丹東和營口的中心區位優勢,開展區域間產能合作對接。(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農業農村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文旅廣電局、岫巖縣政府)

(八)完善創新體制機制,著力提升區域核心競爭力

增強區域發展活力,建立健全促進綠色發展的政府制度體系和市場制度體系,探索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研究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實施路徑,增強區域核心競爭力。進一步激發生態環境保護的市場動力和活力,在大洋河等流域推廣水環境治理、土地整備開發、投融資三位一體的財務模式。深入實施碳達峰行動,加強能耗總量和強度“雙控”、煤炭消費總量和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禁止新建高耗能、高排放項目,嚴格抑制高碳投資。鼓勵鎂砂等重點行業企業制定達峰目標和行動方案。大力推進林業碳匯項目。發揮林業獨特的“固碳”作用,積極推進林業碳匯項目,探索使用碳匯經濟建立生態補償長效機制。按照“先行先試、滾動開發”的原則,推動實施森林經營碳匯開發和碳匯造林項目。全面總結國有林場碳匯項目開發經驗基礎上,有序推進400多萬畝集體和個人林權碳匯項目開發,加快項目設計、審定、備案、監測等前期工作進程,盡快實現碳減排量核證、簽發、交易。(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生態環境局、市自然資源局、岫巖縣政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強化市級統籌,完善工作推進機制,成立市級領導小組,統籌推進各項工作落實。領導小組下設2個專項推進組,分別為沈陽現代化都市圈專項推進組和遼東綠色經濟區專項推進組。各有關縣(市)區、市直相關部門和單位負責研究部署本區域、本領域推進沈陽現代化都市圈和遼東綠色經濟區建設的具體工作,制定年度工作計劃,加強統籌協調和跟蹤督導,確保如期完成目標任務。

(二)狠抓任務落實

要清單化、項目化、工程化抓好工作落實,圍繞重點任務謀劃推進一批具有代表性、引領性的高質量項目、重大工程和改革創新舉措,明確時間節點,主動作為,力爭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率先取得突破。

(三)強化督導考核

建立健全工作考核制度,采取定期調度總結、不定期通報、組織開展評估等形式,及時跟蹤掌握發展情況,確保各項工作任務抓好抓實。

附件:鞍山市推進“一圈一帶兩區”建設2022年工作要點


附件

鞍山市推進“一圈一帶兩區”建設

2022年工作要點


為加快推進“一圈一帶兩區”建設,根據《鞍山市推進“一圈一帶兩區”區域協調發展三年行動方案》,按照項目化、清單化、工程化要求,制定2022年工作要點如下。

一、推進沈陽現代化都市圈建設

(一)產業發展方面

1.共建國家級綜合性鋼鐵產業基地,打造國家鐵礦石產業安全保障基地。推進西鞍山鐵礦采選項目完成征地拆遷、規劃設計等各項前期準備工作,力爭年內開工建設。(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商務局、千山區政府)

2.共建世界級菱鎂產業基地。充分發揮我市菱鎂資源世界第一優勢,著力打造海城菱鎂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編制《世界級菱鎂產業基地建設實施方案》,推進菱鎂資源整合與技術進步,提升國內國際市場定價話語權。(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資源局、海城市政府、岫巖縣政府)

3.加強與沈陽汽車產業協同發展。規劃建設鞍山中德汽車零部件產業園,力爭年內完成規劃設計等前期工作,引進相關企業入駐園區。(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經濟開發區管委會)

4.強化數字產業發展。加快數字產業園建設,引進一批數字企業入駐,入駐率不低于85%。(責任單位:市科技局、高新區管委會)

5.協同打造旅游精品路線和文旅品牌。圍繞千山、湯崗子溫泉、千山老院子等鞍山特色旅游資源,推動老工業基地文化、英模文化、鋼鐵文化、岫巖玉文化等融會貫通,共同設計精品旅游路線;共同開展四季游營銷互動活動。〔責任單位:市文旅廣電局、相關縣(市)區〕

(二)要素市場方面

6.加快推進鞍山陸港項目建設,力爭年內完成規劃設計、可研編制等項目前期工作,保稅物流中心主體工程基本完工;積極主動承接沈陽市鋼鐵物流市場轉移,打造輻射東北地區乃至全國的鋼鐵物流大市場,全面融入共建共享沈陽中歐班列集結中心。(責任單位:市商務局、立山區政府、經濟開發區管委會)

7.持續推進遼寧西柳服裝城國家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運行,擴大市場采購貿易出口額,力爭全年實現市場采購貿易出口額5億美元。(責任單位:市商務局、海城市政府)

8.加強與遼股交合作。利用“線上+線下”模式,搭建遼股交專家與我市企業對接平臺,為企業提供精準服務;利用遼股交培訓平臺,為企業提供資本市場服務,開展2次資本大講壇縣區行活動。〔責任單位:市金融發展局、相關縣(市)區〕

9.加強教育人才資源交流與合作。參與組建高校教育科研協作聯盟,在人才培養、平臺共享、協同創新等方面開展合作;加強與都市圈各市中小學名校合作,搭建學習交流平臺,多形式、多渠道開展教育教學交流活動;參與建立產教融合發展聯盟,協商共建共用院校科研實驗室、職業技能鑒定和實訓基地。〔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職教城管委會、相關縣(市)區等〕

(三)對外開放與服務平臺共享方面

10.共同參與和舉辦大型展會。組織我市相關企業參加全球工業互聯網大會、遼寧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遼寧國際農業博覽會、中國國際裝備制造業博覽會、中國國際數字和軟件服務交易會等展會,為企業提供外向發展的通道。〔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招商引資服務中心、相關縣(市)區等〕

11.聯合開展招商引資活動。共同參加遼寧-長三角、遼寧-珠三角、遼寧-京津冀招商促進周,積極融入國內大循環,提升區域整體競爭力。〔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招商引資服務中心、相關縣(市)區等〕

12.強化細分行業科創平臺建設。緊抓沈陽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契機,借助沈陽科研院所、知名高校,依托鞍鋼、海鎂等龍頭企業,共建鋼鐵、菱鎂細分行業科創平臺。(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13.共建大型科研儀器共享服務平臺。完善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共享服務平臺建設,提高大型儀器共享券使用效率,進一步促進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向社會開放,提高科技資源利用效率。(責任單位:市科技局)

14.建立“揭榜掛帥”科研攻關機制。圍繞我市產業發展的戰略布局,大力宣傳“揭榜掛帥”政策,征集科技創新入庫需求,爭取省級“揭榜掛帥”項目不少于4個;適時開展市級“揭榜掛帥”項目。(責任單位:市科技局)

15.共建共享都市圈檢驗檢測公共服務平臺。共同完善平臺服務功能建設,收集整理我市檢驗檢測機構資源信息,推動數據共享,助力我市企業高質量發展。(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

(四)基礎設施方面

16.完善高速路網建設。加速實施沈海高速鞍山北互通立交及北出口連接線項目,啟動鞍臺高速項目前期工作。〔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交通運輸局、相關縣(市)區等〕

17.加強能源水利設施建設。推動海城析木500千伏輸變電項目按期復工,加快推進華潤熱電完成項目核準;啟動石湖水庫項目前期工作。〔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水利局、相關縣(市)區等〕

18.聯合組織和參與體育品牌賽事。積極參與都市圈各市組織的馬拉松、徒步節、武術文化節、國際青少年足球賽、校際冰球聯賽、電競大賽等品牌賽事活動。〔責任單位:市文旅廣電局、相關縣(市)區等〕

(五)生態環境方面

19.強化大氣污染聯防聯控。落實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協調機制和大氣污染聯防聯控聯席會議制度,加強環境空氣質量信息共享,制作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工作日報。與都市圈城市共享環境空氣質量信息,共同應對污染天氣,減少區域傳輸。(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

20.共同建立突發環境事件應急合作機制。共同簽訂“沈陽現代化都市圈突發環境事件聯防聯控框架協議”,舉行突發環境事件聯合應急演練。(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

二、推進遼東綠色經濟區建設

(一)生態治理方面

1.實施森林撫育經營和推進林業碳匯工作,實施岫巖縣長白山森林帶建設項目工程,人工造喬木林4000畝。推進碳匯造林項目和森林碳匯開發項目。(責任單位:市自然資源局、岫巖縣政府)

2.加快推進岫巖石湖水庫項目前期工作。重點推進可研報告及18個前置件的編制及批復工作。開展石湖水庫項目前期林地調查摸底工作,積極配合有關部門開展征用林地組卷上報及林地征用審批工作。(責任單位:市水利局、岫巖縣政府)

3.開展岫巖縣重點河段考核斷面達標攻堅行動。加強水土保持,推進中小流域綜合治理。(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市水利局、岫巖縣政府)

4.實施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工程,開展畜禽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配套設施排查工作。完成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自行監測任務。啟動生活垃圾填埋場地下水環境狀況調查。(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岫巖縣政府)

(二)產業發展方面

5.組織企業參加第二十屆中國國際農交會。(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岫巖縣政府)

6.推進綠色農產品和有機食品精深加工基地建設。推進省級“農產品加工集聚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岫巖縣政府)

7.加快推進岫巖縣牧牛鎮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項目建設,確保所有項目在2022年7月底前由縣級完成驗收工作。(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岫巖縣政府)

8.鼓勵電子商務產業基地做大做強,依托玉文化產業園電商直播基地作用,逐步建立實體與網絡互補、營銷與旅游兼容的現代營銷模式,推進岫巖玉產業高質量發展。(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文旅廣電局、岫巖縣政府)

(三)文旅康養方面

9.策劃開展遼東綠色經濟區四季文化旅游主題宣傳推廣活動。春季舉辦千畝映山紅旅游節和岫巖旅游推介會;夏季舉辦“廉潔岫巖一日行”文化旅游品牌推廣活動;秋季舉辦中國(鞍山)岫巖玉文化博覽會;冬季舉辦云岫農場冰雪嘉年華活動。(責任單位:市文旅廣電局、岫巖縣政府)

(四)基礎設施建設方面

10.全力推進中國三峽新能源350兆瓦風電項目建設,加快項目前期手續辦理工作,力爭年底前實現開工建設。(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岫巖縣政府)

11.推進公路網絡項目建設。積極推進干線公路網建設,開工建設饒蓋線盤道嶺隧道,擬于2023年末建成通車。(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岫巖縣政府)

12.推進能源水利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加快推進岫巖龍潭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前期工作。推進中小河流治理、農水供水等水利工程建設。落實青苔峪河治理工程。(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水利局、岫巖縣政府)

13.推進綠色城鎮項目建設。推進新建污水處理設施及污水管網工程項目和新建水源地二級保護區居民污水收集項目的前期手續工作。(責任單位: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岫巖縣政府)

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