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各開發區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各有關單位:
現將《鞍山市人口發展規劃(2016-2030年)》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鞍山市人民政府
2019年4月17日
(此件公開發布)
鞍山市人口發展規劃(2016-2030年)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鞍山市經濟社會不斷發展,人口規模和人口結構均發生了顯著變化。20世紀90年代以來,生育水平持續下降,人口老齡化速度進一步加快,人口發展進入關鍵轉折時期。正確認識人口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準確把握人口變動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系統分析人口問題帶來的機遇與挑戰,科學謀劃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戰略規劃,對鞍山市取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勝利,實現人口與經濟、社會、環境、資源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第一章 規劃背景
進入21世紀以后,我市人口發展的內在動力和外部條件發生了顯著變化,人口轉變呈現出新特征。人口規模和人口結構等問題日益突出,人口與經濟社會之間的關系發生了深刻變化。準確把握人口發展的趨勢性變化特征,深刻認識這些變化對人口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挑戰,對于促進我市人口均衡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第一節 人口現狀
我市人口總量持續保持慣性低水平減少,人口結構轉變呈現出新的特征。
——人口總量基本穩定。2015年,全市常住總人口為360.9萬人,比2000年增加了2.5萬人。
——人口性別結構回歸合理區間。2015年,全市出生人口性別比約為107,比2010年的111有所下降;常住人口性別比由2000年的104.4下降到2015年的100.1。
——人口老齡化程度逐步加重。2015年,全市60歲及以上常住人口占比達到21.7%,比2000年的12.0%提高9.7個百分點。
——人口城鎮化水平持續提高。2015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高達72.2%,比2000年提高10.66個百分點,高出全國平均水平16.1個百分點。
——家庭規模略有縮減。2015年,全市平均每個家庭戶的規模為2.83人,比2010年的2.93人略有下降,顯著低于全國3.1的平均水平。
第二節 發展態勢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計劃生育政策調整等因素的影響,我市人口轉變既保持固有慣性特征,又呈現出一些新趨勢。
——生育水平提升趨勢仍然緩慢。全面兩孩政策實施效果初顯,生育水平有所上升,隨著生育政策的不斷完善,總和生育率在2020年將提升至1.4左右,2030年有望進一步達到1.8,但仍低于2.1的正常更替水平。
——人口規模呈現遞減趨勢。全市人口規模將維持遞減態勢,而且遞減速度將逐年加快。雖然人口規模已經呈現遞減趨勢,但隨著生育水平的提升,以及吸引外來人口的力度不斷加強,遞減趨勢將逐漸減弱。
——出生性別結構逐步回歸正常。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生育政策調整完善,全市出生人口性別比將呈現穩步下降態勢,穩定在正常水平范圍。
——人口老齡化的速度明顯加快。全市60歲及以上常住人口所占比重將快速上升,2030年達到約37.3%;勞動年齡人口比重逐年降低且老化現象不斷加重,到2030年時15-59歲常住人口占比降至約51.4%,勞動年齡人口中45歲及以上人口占比高達約46.0%;0-14歲少兒人口占比在短期內略有下降,2020年之后緩慢上升,2030年時達到約11.3%。
——人口城鎮化發展進入新階段。全市常住人口城鎮化的發展速度將有所減緩,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存量累積和現量增長相互疊加,未來人口城鎮化將由數量擴張轉向質量提升,促進戶籍人口城鎮化水平不斷提升,穩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發展。
——家庭多樣化趨勢將更加明顯。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以及全面兩孩政策的有效實施,全市家庭多樣化程度會進一步擴展。核心家庭、直系家庭仍然是主要的家庭形式,單人家庭、隔代家庭、獨居老人家庭等將越來越多。
第三節 問題與挑戰
全市人口總量依然保持遞減趨勢,人口結構失衡問題比較突出,這對人口安全問題以及人口與經濟社會之間的平衡發展帶來諸多問題與挑戰。
——實現適度生育水平壓力較大。人口總和生育率長期處于更替水平以下,雖然實施全面兩孩政策后短期內有所回升,但是受經濟社會發展和生育行為選擇變化等因素的影響,長期內依然會持續較低的生育水平,人口規模的增加存在一定難度。
——老齡化加速的不利影響加劇。人口老齡化加速導致人口撫養比同步快速提升,這給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帶來的壓力明顯增加。人口紅利減弱,勞動力老化、有效供給不足日益凸顯,社會活力、創新動力、生產效率以及經濟增長潛力將持續受到人口老齡化的深遠影響。
——人口素質尚有待進一步提升。大專及以上受教育程度就業人口比例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市轄區以外就業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明顯偏低。人口健康狀況面臨諸多因素影響,慢病人口增長迅速、亞健康人群擴張顯著、老年病發生越來越頻繁。
——家庭發展能力有待提高。家庭發展能力也由于多樣化形式而逐步降低,健康、生育、養育、養老等傳統家庭功能被淡化,家庭的穩定性減弱。家庭與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以及個人的全面發展之間將面臨新的挑戰。隨著家庭成員年齡增長,計劃生育特殊困難家庭發展能力逐漸減弱的問題日益突出。
——人口城鎮化面臨挑戰。城鎮體系中市轄區與市轄縣的協調發展能力偏弱,市轄區的人口集聚和輻射功能不強,基本公共服務供給與人口發展需求之間的矛盾仍將長期存在。
總之,人口發展在未來15年會進入關鍵轉折期,人口總量持續減少、年齡結構快速老化的趨勢難以改變,人口內部結構部分優化與部分失衡加劇并存。此外,雖然人口紅利在逐步減少,但勞動力總量尚且充裕,這給全面統籌解決人口安全以及人口與經濟社會平衡發展問題留存了較大回旋空間。進一步完善人口發展戰略和政策體系,全面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最大限度地發揮人口對經濟社會發展的積極能動作用,對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高質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第二章 總體思路
面對人口發展重大趨勢性變化,全面落實人口均衡發展的重大國家戰略,加強統籌謀劃,把握人口發展的有利因素,積極應對風險挑戰,努力實現全市人口自身均衡發展,以及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協調可持續發展。
第一節 總體要求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在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以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為主線,強化人口發展的戰略地位和基礎作用,以人口空間建設和重點人群服務為戰略支撐,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鼓勵按政策生育,統籌完善生育、健康、就業、教育、人才、社會保障、戶籍等人口政策體系,加強配套政策銜接,加快形成規模適度、結構優化、素質提升、分布合理和流動有序的人口內部均衡格局,加快提高人口管理服務能力,形成有利于長期均衡發展的人口規模、結構和素質優勢,促進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協調可持續發展。
第二節 基本原則
——堅持綜合決策。注重把握人口各要素之間、人口與經濟社會及資源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切實將人口融入經濟社會政策,在經濟社會建設和發展重大決策中,充分考慮人口因素,建立健全人口與發展綜合決策機制。
——堅持以人為本。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順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圍繞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制定完善面向全人群、覆蓋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政策措施,促進共同參與、共享發展,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
——堅持正向調節。尊重人口自身發展規律和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關系變動規律,將生育水平調控到合理區間,推動人口結構優化調整、人口素質不斷提升、人口流動更加有序,統籌解決人口問題,促進人口均衡發展,持續增強人口資源稟賦。
——深化改革創新。積極轉變人口調控與人口服務管理的理念和方法,統籌推進生育政策、計劃生育服務管理制度、家庭發展支持體系和治理機制綜合改革。完善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制,推進社會治理精細化,構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第三節 主要目標
到2020年,全面兩孩政策效應充分發揮,生育水平適度提高,人口素質不斷提升,人口結構逐步優化,人口分布更加合理、重點人群保障增強。到2030年,人口自身均衡發展的態勢基本形成,人口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程度顯著提高。
——人口總量??偤蜕手鸩教嵘⒎€定在適度水平,減緩人口總量的遞減速度。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總量達到358萬左右,2030年達到350萬左右。
——人口結構。出生人口性別比到2020年控制在106左右,到2030年穩定在105左右,總人口性別結構趨于合理。
——人口素質。出生缺陷得到有效防控,慢病人群和亞健康人群得到有效控制,人口健康水平和人均預期壽命持續提高。加快從人口數量向人口質量的轉變,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進一步增加,人才隊伍不斷壯大,保證勞動力的有效供給。
——人口分布。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穩步提升,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加快推進,市轄區人口集聚能力進一步增強。人口流動合理有序,人口分布與區域發展、主體功能布局、產業集聚的協調度達到更高水平。
——重點人群。城鄉居民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完善,家庭發展能力、社會保障能力和貧困人口發展能力不斷增強,老年人、婦女、兒童、殘疾人、貧困人口等群體的基本權益得到更好保障,生活水平持續提高,共建共享能力明顯增強。
專欄1 預期發展目標 | |||||
領域 | 主要指標 | 單位 | 2015年 | 2020年 | 2030年 |
人口總量 | 總人口(常?。?/span> | 萬人 | 361 | 358 | 350 |
總和生育率 |
| 0.8 | 1.4 | 1.8 | |
人口結構 | 出生人口性別比 | 100 | 107 | 106 | 105 |
人口素質 | 人均預期壽命 | 歲 | 79.6 | 80.5 | 81 |
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 年 | 13.8 | 14.5 | 15.5 | |
人口分布 | 常住人口城鎮化率 | % | 72.2 | 75 | 80 |
第三章 戰略布局
第一節 推動實現適度生育水平
——積極全面落實生育政策??茖W評估經濟社會發展對生育行為的影響,準確把握群眾生育愿望變化趨勢。做好生育政策效果跟蹤評估工作,密切監測生育水平的變動態勢。大力宣傳生育政策,重點關注生育水平過低地區人口發展態勢,對生育兩個孩子以內(含兩個)的不實行審批,推行生育服務登記制度和生育證明網上辦理。根據人口與計劃生育相關法律、法規和規章,及時調整穩妥推進鞍山市生育政策實施,促進生育政策與相關經濟社會政策配套銜接。努力重建生育文化,營造良好的生育氛圍和環境。
——合理配置公共服務資源。健全婦幼健康計劃生育服務體系,提升婦幼健康和計劃生育服務能力。深入開展育齡婦女生育觀宣傳教育,繼續做好婚前醫學檢查、孕前優生健康檢查工作。加快兒童醫院和婦產醫院項目建設,為婦女兒童提供優質的孕產保健服務,做好流動孕、產婦和兒童跨地區保健服務以及避孕節育的接續。加強孕、產婦與新生兒危急重癥救治能力建設,有效控制孕、產婦和嬰兒死亡率。健全出生缺陷防治體系,提升產前篩查和診斷能力,提高新生兒疾病篩查率。
合理規劃配置兒童照料、學前和中小學教育等資源,滿足新增公共服務需求。引導和鼓勵社會力量舉辦非營利性婦女兒童醫院、普惠性托兒所和幼兒園等服務機構。在大型公共場所、公共交通工具、旅游景區景點等設置母嬰室或嬰兒護理臺,保障母嬰權益。
——完善并強化家庭功能體系。開展文明家庭創建活動,建立穩定的夫妻關系、良好的親子關系、和諧的代際關系、友好的鄰里關系,注重家庭、家教和家風,動員各界廣泛參與家庭文明建設,推動形成愛國愛家、相親相愛、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新時代社會主義新型家庭文化。深入推進創建幸福家庭等家庭發展能力建設,構建家庭保健、幼兒教育等家庭發展服務體系。建立計劃生育特殊困難家庭信息檔案,完善計劃生育家庭特別扶助制度,加大對殘疾人家庭、貧困家庭、計劃生育特殊困難家庭、老年空巢家庭、單親家庭等的幫扶支持力度。提高家庭對老年人的贍養與善后能力,面向家庭開展子女有贍養父母法定義務的宣傳教育,增強家庭贍老意識,落實家庭贍養責任,提升家庭在老年健康管理和日常保健、照護等方面的能力。
——提高育齡婦女生育意愿。保障育齡婦女合法權益。落實人口與計劃生育相關法律、法規和規章,做好計劃生育相關政策的銜接工作,確保產假、陪護假等惠民措施落到實處。規范各類單位用工行為,推進已建工會企業簽訂女職工權益保護專項集體合同。落實女職工勞動保護、生育保險等相關政策,用人單位不得在勞動合同或聘用合同中與女職工約定限制其結婚、生育等合法權益的內容,依法保障育齡婦女各項權利。推進生育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合并實施,確保職工生育期間的生育保險待遇不降低。
第二節 繼續增加勞動力的有效供給
——全面提升人口綜合素質。首先,提升平均教育水平。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著力培養創新型、應用型、高技能、高素質勞動者。推進各級各類教育協調發展和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加快城鄉義務教育公辦學校標準化建設。大力改善普通高中辦學條件,不斷提高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水平。統籌發展職業教育,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培養產業應用型人才和技術技能型人才。加強高等教育內涵建設,提升高等教育綜合實力和競爭力,重點建設有特色的學科專業,全面提升高校創新人才培養能力,推動經濟創新驅動發展。
其次,提升勞動力技能素質。強化企業在職工培訓中的主體作用,完善以提升就業技能、崗位技能和創業能力為主的培訓體系,持續提升企業職工的勞動技能和工作效能。鼓勵和支持大齡勞動力就業創業,加強大齡勞動力職業培訓,提高其就業技能和市場競爭力。完善就業援助和特殊群體就業政策,實施精準就業服務,進一步完善務工環境,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構建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體系,加快推動傳統農民向新型職業農民轉變。持續推進農業富余勞動力進城務工、跨地區有序流動并穩定生活,落實農業轉移人口就業扶持政策,健全職業培訓、就業服務、勞動維權“三位一體”的工作機制,促進農業轉移人口有效融入當地社會發展。鼓勵進城務工人員返鄉創業,為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創造條件。
最后,提高勞動力健康素質。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普及科學健身知識和健身方法,推動全民健身生活化。推進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引導居民合理膳食、穩健心理,塑造自主自律的健康行為。開展勞動力職業健康服務,推動用人單位落實職工定期免費體檢制度,保護勞動者健康權益。加強安全生產,切實降低重特大事故發生頻次和危害后果,大力減少工傷事故。強化職業病防控與診治,開展重點行業領域職業病危害專項治理,開展職業病危害基本情況普查,健全有針對性的健康干預措施。
——有效利用國內外優秀人才。實施人才戰略,推進人才發展體制改革和政策創新,完善全鏈條育才、全視角引才、全方位用才的發展體系。深化與國家機關、部屬高校的人才戰略合作,聚焦鞍山市特色優勢領域和重點學科,多渠道多形式引進急需緊缺專門人才和海外高層次人才。全面實施《鋼都英才服務全面振興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堅持培養與引進并重,不斷集聚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圍繞傳統優勢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先進裝備制造、精細化工、鋼鐵物流、新一代信息技術、磁應用等重點領域,有計劃、有重點地支持100名左右本地成長的高層次人才。
為推動各類人才隊伍協調發展,實施重大人才工程。在實施高技能人才培養計劃上,全市將著力構建以行業企業為主體、職業院校為基礎、企業與院校合作、政府推動與社會支持相結合的技術技能人才教育培訓體系。到2020年,新建省級重點職業技能培訓示范基地1個、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1個、省級技能大師工作站2個、市級技能大師工作站5個,對建立的市級技能大師工作站給予10萬元補助資金,省級以上的給予1:1配套資金支持。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全面激發人才創新創業活力。完善創新人才合理分享創新收益的激勵機制,允許高等院校、公立醫院和科研院所等人才智力密集型、承擔國家及省重點項目的單位突破績效工資控制線。
——促進大齡勞動力充分就業。實施大齡勞動力人力資本開發行動,支持大齡勞動力就業創業,加強大齡勞動力在崗繼續教育培訓和再就業職業培訓,提高就業技能,避免過早退出就業市場。加強公共就業服務網絡平臺建設,為大齡失業人員提供更多個性化職業指導、職業介紹、政策咨詢等公共就業服務;結合大齡失業人員特點,提供更多非全職就業、志愿服務和社區工作等崗位。
第三節 優化人口空間布局,實現人口綠色發展
——持續推進“以人為本”新型城鎮化建設。按照國務院對《鞍山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年)》的批復精神,認真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持經濟、社會、人口、環境和資源相協調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深入實施新一輪東北振興戰略,提高新型城鎮化水平。加快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暢通落戶渠道,全面提高人口城鎮化質量。全面實施居住證制度,推進居住證制度覆蓋全部未落戶城鎮常住人口,保障居住證持有人享有國家規定的各項基本公共服務和辦事便利,切實保障進城落戶農業轉移人口與城鎮居民享有同等權利和義務。堅持城鄉統籌發展,從戶籍管理、土地管理、社會保障、生態環境等方面加快消除制約城鄉協調發展的體制性障礙,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
——完善流動人口管理服務政策體系。深化戶籍制度改革,統一城鄉戶口登記制度,放寬戶口遷移政策和放寬城鎮落戶條件,形成人口合理有序流動的新格局。鼓勵市、縣級政府不斷擴大對居住證持有人的公共服務范圍并提高服務標準。加快建立與戶籍制度脫鉤的基本公共服務提供機制,逐步實現轉移人口在就業服務、子女教育、醫療衛生、住房租購等方面與城鎮居民享有同等權利、履行同等義務。增強基本公共服務對人口集聚和吸納能力的支撐,健全流動人口的動態監測體系,掌握全市流動人口生存發展狀況、完善流動人口管理服務機制。
——促進人口與資源環境綠色發展。推行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實施人口綠色發展計劃,努力建設人口均衡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積應對并緩解人口與資源環境的緊張矛盾。推廣綠色低碳技術和產品,嚴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行業發展,節約集約利用土地、水和能源等資源,促進資源循環利用。積極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節約的生活方式,鼓勵綠色出行。
第四章 重點任務
第一節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
伴隨我市人口老齡化發展的不斷深入,以問題為導向,以頂層設計為支撐,建立健全以社會保障、養老服務、健康照護等為核心的制度及政策框架,激發人口均衡發展的活力與動力。
——開發老年人力資源。充分發揮老年人參與經濟社會活動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作用,有效挖掘開發老年人力資源,通過教育培訓、健康服務、就業促進等方式鼓勵大齡失業人員回歸勞動力市場。鼓勵專業技術領域人才延長工作年限,積極發揮其在科學研究、學術交流和咨詢服務等方面的作用。鼓勵老年人積極參與家庭發展、互助養老、社區治理、社會公益等活動,繼續發揮余熱并實現個人價值。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確保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著力挖掘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儲蓄性養老保險和商業醫療保險,建立健全長期護理保險制度,開發多渠道的籌資機制。規范化發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并探索發展商業護理保險、護理救助、護理互助保險等多元化新型護理保險制度,強調以失能半失能老人、貧困老人、高齡老人等為重點實施對象,擴大特殊人群的補貼范圍,逐步提高補貼標準,促進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與補貼制度的配套發展。
——促進健康養老服務體系產業化。向全社會開發開放養老服務的市場化發展道路,構建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支撐,功能完善、規模適度、覆蓋城鄉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促進居家養老服務的多元化發展,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居家養老服務,提供日常生活、醫療保健、精神生活、法律咨詢等養老服務。利用新時代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創新手段,開創為老服務的新平臺,提供各類養老服務。促進社區養老服務的便利化發展,按照有關標準建設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老年人活動中心等社區養老服務設施。鼓勵扶持民辦養老服務機構發展,全面推進養老機構向社會延伸服務,形成各具特色的機構養老服務模式。
——大力推行“醫養結合、康護一體”模式。構建居家養老與醫療相互融合的服務模式;鼓勵有條件的醫療機構為患有嚴重疾病的老年人提供上門服務;支持綜合醫院派出醫護人員走進社區,普及專業性知識;引導養老服務機構和醫療服務機構合作,提高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務水平;建立養老服務機構與醫療、社區服務中心、養生機構長期穩定的契約合作關系,為老年人提供日常醫療保健和咨詢服務。通過切實的醫療服務,在社區層面建立老年人健康管理信息系統,加強老年人健康指標監測和檔案信息動態管理。
第二節 貧困人口精準脫貧與殘疾人口服務保障
——推動貧困人口精準脫貧。確保按時完成脫貧任務,完善社會救助體系,保障好城鄉生活困難人員基本生活。建立扶貧智庫或專業咨詢團隊,客觀評價項目落地可行性,充分調動貧困群眾參與積極性,注重扶貧過程中的雙向溝通。重點培育扶貧對象自立精神,樹立正確價值觀。打造扶貧產業鏈,推進就業扶貧,重點幫扶特殊困難人群,通過精準對接、勞務協作和政策扶持,促進有就業意愿和就業能力的未就業貧困人口和非建檔立卡的農村低保對象、貧困殘疾人的穩定就業。
組織市區重點以上技工院校開展技能脫貧行動,打造教育培訓-就業創業-脫貧致富的完整產業鏈條,以職業教育和培訓為重點,瞄準貧困人口、農村低保對象以及貧困殘疾人進行精準發力,促進就業脫貧。確保將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人或者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人無贍養、撫養、扶養能力的殘疾人納入政府兜底范圍給予生活保障,解決基本生活問題。
——保障殘疾人口合法權益。依托各街道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愛心企業助殘聯盟與用工單位建立起長效合作機制,加快輔助性就業機構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多層次引進生產項目,細化補貼標準,縮短殘疾人工作搜尋時間,保障殘疾人勞動收入來源。全面建設殘疾人服務體系,增強殘疾人基本權益保障意識,創建殘疾人“互聯網+健康醫療”服務模式,充分發揮基層公共服務設施助殘功能,有條件的地方對貧困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給予補助,力爭做到康復設施和康復指導服務的全面覆蓋,使他們逐漸融入社會。
加大殘疾學生或殘疾家庭學生教育專項資金支持力度,教育支持補貼覆蓋要全面,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采取減免費用、發放助學金、給予生活補助、安排勤工助學等教育救助等不同措施對殘疾學生及殘疾家庭學生進行教育補助,減少因殘致貧家庭學生的經濟負擔。保障殘疾人獲得基本義務教育,著重發展殘疾人職業教育,積極開展學前教育,逐步發展高級中等以上教育。
第三節 完善婦女兒童權益保障體系
——促進女性全面發展。堅持男女平等基本國策,切實保障婦女的合法權益,著力提升婦女社會參與能力與生命生活質量。加大對婦女的教育投入,強化職業教育及就業培訓,鼓勵婦女進入到勞動力市場,有針對性的提升婦女在就業市場的核心競爭力。著力增加婦女就業機會,維護婦女的工作權益,延長帶薪產假的時間,完善計劃生育獎勵假制度和配偶陪產假制度,鼓勵雇主為孕期和哺乳期的婦女提供靈活工作時間安排及必要的便利條件,支持婦女生育后重返工作崗位。擴寬女性就業的方向與渠道,幫助農村婦女與返鄉婦女就近就地創業就業,使婦女能夠共享經濟發展的成果。提升女性就醫的環境與質量,加大對農村婦女、殘疾婦女、生活困難婦女等婦女群體,定期免費開展常見婦科疾病篩查工作的范圍與力度,努力實現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的健康局面。
——構建適度普惠的兒童福利體系。堅持“以人為本,兒童優先”的原則,建構符合本市實際的兒童福利服務體系。大力實施各項兒童關愛計劃以解決特殊兒童基本生活、健康成長等方面的重點問題。加大對農村留守兒童、困境兒童的保障工作,對孤兒、殘疾兒童、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及其他事實無人照料兒童等特殊兒童群體的服務保障力度,探索建立包括兒童養育、教育、健康等方面信息的兒童信息報告監測反饋機制,保證兒童福利狀況的定期排查與情況報送。加強對貧困地區兒童營養補給、兒童生理及心理健康干預、新生兒項目篩查等工作的力度,嚴懲打擊遺棄嬰兒、拐賣婦女兒童、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違法行為。
第四節 強化家庭功能及持續性
——完善支持家庭發展政策。建立健全以生育支持、幼兒養育、青少年發展、老人贍養、病殘照料、善后服務等為主體內容的家庭發展政策,增強家庭撫幼和養老功能。完善稅收、教育、住房、社會保障等配套政策,建立健全鼓勵按政策生育、幼兒養育等家庭發展支持體系,減輕生養子女家庭負擔。堅持落實產假制度及配偶陪產制度,探索多樣化的對生育二孩家庭的各種獎勵政策,鼓勵雇主為孕期及哺乳期婦女提供便利的工作條件與靈活的工作時間,支持哺乳期、育兒期婦女盡可能長時間照料幼兒,支持鼓勵婦女生育后回歸工作崗位。加強對社區幼兒照料中心、托老日間照料中心的建設。建立健全特殊困難家庭特別扶助制度,加大對殘疾人家庭、貧困家庭、老年空巢家庭、單親家庭、計劃生育特殊困難家庭等的幫扶支持力度。深入推進創建幸福家庭和新家庭計劃等家庭發展能力建設,構建家庭保健、新型養老服務、幼兒教育等家庭發展服務體系。
——著力發展家庭服務業。擴寬家庭服務業的服務受眾、服務內容與服務方式。大力發展家政服務、養老服務、健康服務、社區照料服務和病患陪護服務等家庭服務業,逐步建立惠及城鄉居民多種形式需求的家庭服務體系。鼓勵和推廣社區或鄰里開展幼兒照顧志愿服務,加快培養月嫂和育兒嫂,推動政府、機構、社區和家庭形成嬰幼兒照護合力。鼓勵社會中介組織、家政服務企業等社會力量參與居家養老服務,將預防、醫療、康復、護理等相銜接的覆蓋全生命周期的醫療服務體系與家庭養老服務實現無縫對接,促進健康老齡化工程的實現。引入專業人才促進家庭養老功能的有效發揮及其持續發展,推動養老服務業從業人員的職業化發展。加大對養老服務業從業人員的培訓力度,完善培訓的內容、程序及方式,對參訓人員按相關規定給予補貼,不斷提高從業人員的專業水平和工資待遇,保障相關人員的職業化發展。通過培訓、競賽等方式,提升家庭服務行業從業人員的技能水平與職業道德,加大資金投入建設家庭服務業實訓基地。開展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并將其納入城鄉公共服務體系。
第五章 規劃實施
第一節 加強組織領導與協調
建立健全人口發展工作協調機制,協調解決人口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堅持把統籌解決人口問題、實現長期人口均衡發展納入經濟發展社會全局進行總體部署。在黨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人口工作機制下,各部門根據本規劃提出的各項任務和政策措施,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和具體實施方案,并由市發展改革委牽頭推進規劃實施、政策落實,做好人口發展規劃與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及相關專項規劃的銜接,切實抓好人口發展各項工作。
第二節 加大宣傳力度
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深入開展人口省情、人口規劃和人口政策的宣傳解讀,主動回應社會關切,合理引導社會預期。充分發揮各類媒體的作用,深入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宣傳活動,加強正面引導,主動回應社會關切,對規劃實施過程中的典型經驗和成效及時進行總結、宣傳和推廣,積極參與人口發展領域省際、國際合作,借鑒學習先進經驗,為政策實施營造良好輿論氛圍。
第三節 健全監測評估機制
加強人口發展中長期預測,健全人口動態監測和評估體系,建立規劃實施定期通報制度,加強對規劃實施情況的跟蹤分析,及時發現和解決規劃實施過程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將本規劃執行情況納入重大事項督查范圍,以5年為期定期組織對本規劃實施情況的評估,并將本規劃相關指標和公共服務任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和績效考核體系,確保規劃各項任務落到實處。加強人口安全風險防控,定期發布全市人口預測預警信息。
第四節 加快人口信息化建設
注重整體規劃、協調推進,在注重信息化頂層設計的同時實行標準規范建設,按照國家電子政務建設的總體部署,統籌兼顧各級政府部門和社會公眾需求,以提高應用水平為重點,以建設開發高質量的全員人口信息資源為核心,實現信息化與主要業務工作的一體化,逐步提升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水平,促進人口與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秉持以人為本的宗旨,密切結合行政管理機構運作體制,及時采集信息,按照數源相對、業務協同的要求,在保障網絡信息系統安全前提下,充分發揮現有基礎設施作用,全面建成實用、共享、安全的人口信息共享網絡體系,促進各相關政府部門的互聯互通,為提高衛生計生服務和管理水平發揮重要作用。增強成本收益意識,尊重客觀經濟規律,在滿足功能前提下,優先選用技術成熟、物美價廉的產品,合理控制開發運行成本,借助市場力量,逐步推動系統建設的外包和托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