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各開發區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各有關單位:
《健康鞍山建設三年滾動計劃(2018-2020年)》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鞍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8年7月31日
(此件公開發布)
健康鞍山建設三年滾動計劃
(2018—2020年)
健康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條件,也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愿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城市健康、社會健康、人民健康,提出一系列健康領域發展新理念新思路新舉措。今后一個時期,是推進健康鞍山建設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為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健康鞍山2030”行動計劃》(鞍委發〔2017〕33號),扎實推進健康鞍山建設,切實增強各級政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順時應勢,抓住機遇,特制定健康鞍山建設三年滾動計劃。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落實全市衛生與健康大會精神,以“共建共享、全民健康”為主題,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為核心,以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為動力,以普及健康生活、優化健康服務、完善健康保障、建設健康環境、發展健康產業為重點,以智慧健康、前沿技術、高端人才為支撐,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統籌社會、行業、個人三個層面,全面維護人民健康,促進全市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為實現將我市建成“健康素養領先城市”、“區域醫療中心城市”、“全民共享幸福城市”、“生態宜居放心城市”和“產業蓬勃發展城市”的戰略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二、基本原則
(一)堅持以人為本,健康優先。堅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針對居民主要健康問題和需求,制定有利于健康的公共政策,促進健康服務公平、可及。
(二)堅持政府主導,全民參與。切實發揮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的組織協調作用,動員廣大群眾參與其中,讓全市人民成為活動參與主體,形成人人注重健康、人人追求健康的濃厚氛圍。
(三)堅持問題導向,創新發展。找準社會發展中影響健康的重點難點問題,科學施策,綜合治理。因地制宜,積極探索,創新工作策略、方法、模式,循序漸進推動健康鞍山建設持續發展。
三、總體目標
到2020年,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全面建立,居民健康素養水平持續提高,健康環境不斷優化,健康服務體系完善高效,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和基本體育健身服務,健康產業初具規模,主要健康指標達到全省前列。
四、主要任務
(一)普及健康生活。
1.推進健康大數據管理工程。對全市各類人群健康信息數據進行系統采集,逐步充實并完善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實現健康大數據資源共享。引入有健康大數據建設背景的健康城市合伙人,實施基線調研,明確健康大數據數據源,制定工程實施方案,完善各項健康大數據數據源系統建設,使各數據源系統具備向健康大數據管理平臺推送數據的能力。到2020年,初步建成健康大數據管理平臺一期工程。建立學生體質數字化管理服務平臺和手機APP監測系統,實現城區學生體檢納入數字化管理,開展初中升學體育考試統計分析和國家體質健康標準數據統計分析,促進兒童青少年學生健康水平明顯提升。(責任單位:市智慧辦、市衛生計生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委、市教育局)
2.推進健康素養促進工程。開展健康素養宣傳推廣,廣泛開展“健康促進縣(市)區”“健康促進場所”和“健康家庭”創建活動。到2020年,至少建成1個國家級健康促進縣(市)區;1個國家級健康促進醫院,省級健康促進醫院和市級健康促進醫院實現全覆蓋;20個健康促進機關;20個健康促進企業;100個健康促進學校;100個健康促進社區;1000個健康家庭。健康素養促進工程取得明顯成效,健康教育示范基地建設初具規模。加強重點人群性教育,在商場、建筑工地等公共區域投放計生藥具自動發放機100套。(責任單位:市衛生計生委)
3.推進控煙限酒禁毒工程。積極推進無煙環境創建,強化公共場所控煙執法,推動《鞍山市控制吸煙條例》立法進程。每年開展一次全市性大型控煙、限酒、戒毒健康教育宣傳活動。開展無煙單位創建評選活動,促進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帶頭開展公共場所控煙。在車站、醫院、公園等公共場所全部設置固定室外(園外)吸煙點,配備明晰標識指引。開展限酒健康教育活動,引導人們摒棄不健康飲酒行為。建立集生理脫毒、心理康復、就業扶持、回歸社會于一體的戒毒康復模式,提升對吸毒人員的管理服務水平,到2020年,全市實現吸毒人員網格化管理服務,各縣(市)區、開發區均建成社區戒毒康復中心。(責任單位:市衛生計生委、市公安局)
4.推進心理健康促進工程。加強心理健康服務,建立一支由市精神衛生中心、綜合醫院心理門診及社會心理健康研究或援助機構專業人員組成的心理健康促進骨干隊伍,成立鞍山市心理咨詢與治療中心。強化對常見精神障礙和心理行為問題的干預,加大對兒童、青少年、老年人、殘疾人等重點人群心理問題早期發現和及時干預力度。設立心理衛生援助熱線,建立心理健康促進主題網站,開通醫患線上線下互動平臺,每年上傳心理健康促進核心信息不少于50條。全市二級以上綜合醫院普遍建立心理健康咨詢門診,對抑郁癥、焦慮癥等常見精神障礙進行有效治療,對心理行為問題進行疏導。學校應全部配齊心理健康教師,設立心理咨詢室,配備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疏導設施和設備。設立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專項經費,開展心理教師專業培訓。部分學校嘗試開展心理健康監測工作。(責任單位:市衛生計生委、市教育局)
5.推進休閑健身場地提標改造工程。加快推進奧體中心社會化經營進程,拓展服務,提升場館功能。積極承辦全國性、國際性賽事,鼓勵鞍山企業通過與專業隊“聯姻”的方式組建俱樂部,積極爭取國家級職業聯賽主場落戶鞍山。推進休閑健身場地提標改造,將體育場地設施建設納入各縣(市)區、開發區發展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新建居住區和社區按室內人均建筑面積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標準配套建設群眾健身設施。奧體中心等公共體育設施實行免費或低收費開放,企事業單位、學校在不影響生產和教學的情況下,積極創造條件對外開放體育場地,面向社會公布開放時間,盡可能方便群眾就近就便開展體育活動。體育行政主管部門要制定相應的公共體育場地設施管理辦法,對場地管理、鍛煉者的權利與義務、突發事件預防和處置等作出明確規定。(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規劃局、市體育局、市教育局)
6.推進全民健身“121”工程。倡導群眾每天參加一次以上體育健身活動,學會二種以上體育健身方法,每年進行一次體質測定。每個家庭做到擁有一件以上體育健身器材,每個季度全家進行二次以上戶外體育活動,每個家庭有一份(冊)以上體育健身報刊圖書。社區要提供一處以上體育健身活動場所,每年組織二次社區范圍的體育健身活動,建立一支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全市學生每天參加一小時體育活動,中小學生開展健康體檢,部分學校嘗試開展遠足、野營活動。在城區按照標準至少建成3條健康步道、3個健康公園,設立標識和健康知識宣傳欄。以千山風景區、東山風景區及各類健身廣場、公園為依托,以“日行一萬步,吃動兩平衡”為理念,以元旦、春季全民健身節和全民健身月為節點,開展健步走活動。每年舉辦一屆“萬人千臺”乒乓球系列賽、農村萬人籃球系列賽和千山國際登山旅游節,打造具有全國影響的品牌活動。(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教育局、市旅游委)
7.推進全民自救互救能力建設工程。持續推進自救互救知識普及,每年開展“世界急救日”和“急救白金十分鐘”科普宣傳志愿服務活動,提高全民防患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紅十字會、院前急救機構在摸清全市醫療衛生人員、交巡警、消防人員、公共交通和旅游業從業人員底數的基礎上,組織開展預防、避險、自救、互救、減災等衛生應急知識技能培訓,培訓率達到20%。在學校、機關、企事業單位和機場、車站、大型商場、電影院等公共及人群密集場所投放自救互救設備,全市萬人以上人群密集公共場所AED(自動體外除顫器)年度增配5臺,累計配備15臺。(責任單位:市衛生計生委)
8.實施健康教育“六進”項目。推廣普及健康知識與技能,每年培訓基層健康科普講座師資人員100人,組建市、縣、鄉、村四級健康科普宣講團,每年進機關、企業、學校、社區、農村、家庭開展宣講活動500場。創作健康科普作品,辦好健康科普欄目,播放健康科普視頻,每年開展線下公益講座不少于1000場。(責任單位:市衛生計生委)
9.實施膳食營養干預項目。實施國民營養計劃,推進健康飲食文化建設,引導合理膳食。圍繞合理膳食、健康廚房、健康生活理念等內容,每年開展不少于一周“合理膳食名家講壇”、健康知識展覽、專家義診、健康教育資料發放等多種形式的健康促進活動。提高學生午餐膳食質量,開展學校營養配餐培訓工作,城區有食堂的學校全部配備營養師。(責任單位:市衛生計生委、市教育局)
(二)優化健康服務。
10.推進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完善工程。基本醫療衛生資源按常住人口和服務半徑合理布局,確保城區每3—10萬居民規劃設置1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每個鄉鎮有1所政府辦衛生院,每個行政村有1所政府辦村衛生室,實現人人享有均等化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目標。整合城市醫療資源,最終形成以鞍山市中心醫院、鞍鋼集團總醫院、中國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鞍山醫院為核心組建的三個醫療集團,實現醫療資源有效配置和利用,醫療服務整體水平大幅提升。推進部分醫療機構轉型,城區二級公立醫院逐步轉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康復醫療機構和老年醫療護理機構,填補我市醫療服務體系的薄弱環節。推進縣級醫院、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一體化管理,在海城市、臺安縣、岫巖縣建設5個醫共體,形成分工協作、上下聯動機制,提升醫療服務質量。加強康復、老年病、長期護理、慢性病管理、安寧療護等接續性醫療機構建設,促進醫養結合健康發展,將康復、護理院、安寧療護機構列入醫療機構設置規劃,鼓勵社會資本在城區設置此類機構,2020年前達到各區至少設置1家。鼓勵二級以上醫療機構設立老年病科,所有醫療機構為老年人設立掛號、就醫等便利服務的綠色通道。(責任單位:市衛生計生委)
11.推進重大疾病防控工程。做好重大疾病防控工作,完成市級消除瘧疾考核評估工作。以重大公共衛生項目為依托,做好艾滋病、結核病等防控工作,傳染病發病率維持在低水平。結核病發病率控制在58/10萬以下。組織開展春秋兩季重大動物疫病集中防疫工作,對畜禽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布病、炭疽進行強制免疫,對禽間H7N9流感進行監測。強化動物檢疫,做好突發重大動物疫情應急各項準備工作。(責任單位:市衛生計生委)
12.推進醫療服務質量提升工程。全面深入地貫徹《醫療質量管理辦法》,建立以質控中心為主要形式的,與國內同步、國際接軌全行業醫療質量控制體系,2020年力爭實現臨床和醫技重點專業質控工作全覆蓋。建立完善的醫療機構內部質量控制機制和有效的院科兩級質量管理機制。制定基層醫療機構質量標準。持續推進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不斷改善群眾就醫體驗。就診流程更加合理,掛號、結算、取藥排隊時間控制在8分鐘以內,住院患者除急診外全部實現分時段預約。預約診療率比2017年增加15個百分點,出院患者實施臨床路徑比例≥40%,抗菌藥物使用強度≤40DDD。開展“名醫、名科、名院”創建活動,“10名健康衛士”和“10名最美護士”評選活動,激發單位和醫務人員的創建熱情,促進醫療質量的提升。(責任單位:市衛生計生委)
13.推進臨床重點專科建設工程。打造鞍山市中心醫院重癥醫學專科,開展無創或微創血流動力學指標的監測、床旁血液濾過與血液灌流聯合治療急性重度藥物中毒、枸櫞酸局部抗凝CRRT等新技術,提升重癥醫療服務能力。打造中國醫大鞍山醫院燒傷專科,開展激光疤痕治療、大面積燒傷懸浮床、大面積燒傷搶救床旁血濾、慢性難愈燒傷PRP治療等新技術,全面提升燒傷診療和科研水平。打造鞍山市腫瘤專科,建立于金明院士(工程院院士)工作站,2020年爭取進入國家級重點建設專科行列。打造鞍山市婦兒醫院新生兒專科,開展高頻通氣和NO(一氧化氮)吸入治療新生兒肺動脈高壓等原因引起的重癥呼衰、腦功能監測等新技術,提高新生兒疾病的整體診治水平。打造湯崗子醫院康復醫學專科,鞏固與國家臨床重點專科-疼痛專科醫聯體的協作,將軟組織疼痛康復中心打造成“醫—養”結合的特有治療模式,提升慢性病治療和疾病康復技術水平。打造海城市正骨醫院中醫正骨專科,以微創理論結合蘇氏正骨技術,開展創傷骨折及骨病治療。打造齊敏醫學美容醫院整形美容專科,形成區域內特色專科優勢。跟蹤醫學科技最新進展,依托鞍鋼集團總醫院、鞍山市中心醫院、鞍山市婦兒醫院、鞍山市腫瘤醫院,大力推進以基因檢測為主要內容的精準醫療,開展腫瘤、小兒遺傳病篩查,提升疾病防控水平。(責任單位:市衛生計生委)
14.推進中醫藥振興發展工程。完善中醫藥服務體系,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鞍山市中醫院通過三級甲等中醫院評審。所有綜合醫院全部設置中醫科,增設中醫病房。在海城市、臺安縣和鐵西區建立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基地,到2020年,實現全市中醫館建設全覆蓋。全面完成中醫藥發展管理體系、標準體系、評價體系的建設工作。開展地區挖掘民間診療技術和方法項目,委托同仁堂中醫醫院開展傳統制藥、鑒定、炮制技術及老藥工經驗的專題培訓。繼續推進人才培養,完善鞍山市中醫藥人才培訓基地建設,在湯崗子醫院建立針灸與推拿實訓基地,在市中醫院建立養老護理人員實訓基地,舉辦中醫非藥物療法專題培訓班,實現中醫非藥物療法在各級醫療機構廣泛使用、范圍全覆蓋。(責任單位:市衛生計生委)
15.推進基層醫療衛生綜合服務能力提升工程。政府辦鄉鎮衛生院房屋和設備標準化率達100%,為全面提升基層服務能力和質量奠定基礎。做好村醫遴選和準入,村醫整體水平顯著提高。到2020年,各縣(市)區、開發區均制定鄉村醫生生活補助辦法,落實養老待遇。加快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不斷完善簽約服務內涵。以政府購買服務方式推進社區家庭醫生基礎簽約,提供14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以社會化供給方式推進社區家庭醫生有償簽約,提供動態電子健康檔案、24小時健康咨詢、定期體檢、遠程會診等高端服務。以醫師多點執業方式推進專科家庭醫生有償簽約,提供婦產科、兒科、內科、腫瘤科等精準服務。(責任單位:市衛生計生委、市發展改革委)
16.推進計劃生育服務水平提升工程。提升計劃生育服務水平,開展政務信息資源共享平臺建設,推進衛生計生、民政、公安、教育、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等政府部門間信息共享。加強孕前優生健康檢查的指導和督導,利用婚前醫學檢查等有利條件,在全市的婦幼健康服務機構落實孕前優生健康檢查,力爭2020年免費孕前優生檢查城鄉全覆蓋。通過婦幼健康服務機構中的優生門診,以及各級醫療機構中的不孕不育門診,加強高齡孕產婦、再生育和不孕不育人群的服務指導。依托市婦兒醫院建設鞍山市產前診斷中心,2018年通過臨床基因擴增檢驗,實現乙型肝炎病毒核酸檢測、遺傳性耳聾基因檢測、孕婦外周血胎兒游離DNA產前篩查與診斷技術。(責任單位:市衛生計生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委、市發展改革委)
17.實施免疫接種門診數字化管理項目。加強預防接種服務質量,提高預防接種服務水平。各縣(市)區、開發區要合理設置預防接種單位。繼續推進數字化預防接種門診建設,2018年各縣(市)區、開發區至少設置一家數字化門診,到2020年全市數字化門診數量增加20%,提升全市免疫規劃工作質量,為全市人民特別是適齡兒童提供更加安全高質的預防接種服務。(責任單位:市衛生計生委)
18.實施重點實驗室建設項目。市疾控中心繼續做大做強國家艾滋病確證實驗室、國家流感檢測網絡實驗室、國家麻疹檢測網絡實驗室、國家碘缺乏病實驗室和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實驗室,躋身省內一流實驗室行列,為科學決策提供更加有力的技術支撐。(責任單位:市衛生計生委)
19.實施慢性病防治中心建設項目。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推動疾病治療向健康管理轉變。充分發揮我市腫瘤防治辦公室、心腦血管防治辦公室等慢性病防治專業機構的作用。依托市腫瘤醫院建立癌癥篩查治療中心,實現癌癥的早診早治。以市長大醫院為主體推進腦卒中篩查治療中心建設,2020年底前成立腦卒中篩查治療中心,通過加強人群篩查、管理、干預、隨訪、診療等方面的工作進一步提高我市腦卒中防控質量。(責任單位:市衛生計生委)
20.實施院士工作站建設項目。加快落實鞍山市婦兒醫院與博奧生物集團有限公司生物芯片北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簽署的新生兒耳聾基因檢測協議。繼續推進鞍鋼總醫院院士工作站參與劉宗正院士項目,搭建生物芯片技術平臺,開展個體化藥物診療指導門診。支持鞍山松楨燒傷康復醫院院士工作站組建中國松楨燒創傷醫療集團院士專家臨床合作科技創新聯盟,成立松華燒創傷醫院付小兵院士專家工作站,解決難愈性創面的治療難度大、治療費用高的難題,建立醫院創面修復專科與社區醫療的雙向聯動點20個,不斷提升基層醫療機構創面治療水平。幫助鞍山市長大醫院與北京宣武醫院建立院士專家工作站。探索中醫發展之路,創建鞍山首個中醫院士專家工作站。(責任單位:市衛生計生委)
21.實施鞍山籍外地醫學專家庫項目。通過鄉情紐帶,聯系溝通鞍山籍外地醫學專家,為鞍山的醫學發展助力。鞍山籍北京醫學專家庫由現有50人增加到80人,專業涵蓋鞍山所有臨床和醫技科室。每年開展一次大規模專家義診活動,兩次專業學術講座。力爭建立鞍山籍上海醫學專家庫。(責任單位:市衛生計生委)
22.實施“院院聯合”項目。充分利用國家和省知名醫療機構的技術和管理優勢,加強溝通協作,與其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每年選送50-100名專業技術骨干進修培訓,提升技術水平。加快建立南京市具有特色專科的醫院與市中心醫院、腫瘤醫院、長大醫院等醫療機構的合作關系,提供優勢學科支撐,提升專科醫療技術能力。通過開通遠程會診、遠程影像、遠程病理、遠程教育和遠程培訓等醫療服務,為提升鞍山醫療質量提供重要路徑。(責任單位:市衛生計生委)
23.推進智慧醫療建設項目。基于全市人口健康信息平臺與基層醫療機構管理信息系統,建立覆蓋全市各級醫療機構的分級診療信息系統,實現各級醫療機構間的智能雙向轉診。建立全市統一的預約掛號服務平臺,并與省12320預約掛號服務平臺實現對接。加強基層醫療機構信息管理系統升級項目的實施和推廣,與“健康遼寧影像云”項目同步實施遠程醫療系統建設項目。(責任單位:市衛生計生委)
(三)完善健康保障。
24.推進基本醫保提標擴面工程。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醫保籌資機制,新農合籌資水平進一步提高,保障待遇增強,跨省異地結算全面推廣,實現新農合全國聯網結算。推進新農合信息化建設,健全“基本醫保、大病保險、補充保障、民政救助”保障體系。(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衛生計生委)
25.推進重特大疾病扶貧保障工程。擴大重大疾病病種覆蓋范圍,完善新農合大病保險市級統籌。提高新農合大病保險籌資標準,提高保險比例,調整起付線,進一步增強保障能力。繼續完善貧困對象補充醫療保險,特困人員醫療費用按照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等醫療保障制度規定支付后仍有不足的,由救助供養經費予以支持,實現特困人員免費就醫。進一步提高困難群體的醫療救助范圍和醫療救助比例。(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民政局、市衛生計生委、市保險行業協會)
26.推進醫保支付方式分類改革工程。根據國家、省、市對進一步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的總體部署和要求,堅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結余的原則,按照“1+9”的框架模式抓好頂層設計,在一個全市總體改革實施方案的指導下,進一步細化分解“實行單病種結算”等九項具體改革措施。從2018年1月起,以醫保基金總額預算為基礎,逐步推行以單病種付費為主、按床日付費等為補充的多元化、復合式醫保支付方式,其中單病種付費的病種數量不少于100種;到2020年,醫保支付方式改革覆蓋全市所有的定點醫療機構及醫療服務,實現“患者得實惠、醫院有發展、基金能保障”的目標。(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衛生計生委)
27.推進藥品供應保障工程。鞏固基本藥物制度。加強和完善短缺藥品監測和預警機制,探索建立短缺藥品儲備機制,保障我市短缺藥品的供應。有效促進“兩票制”工作的落實,完善監督管理制度,逐步擴大“兩票制”藥品采購范圍,探索醫用耗材的“兩票制”工作。(責任單位: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市衛生計生委)
(四)建設健康環境。
28.推進“藍天、碧水、青山、凈土”工程。全面完成鋼鐵、礦山等重點企業治理改造,石化、化工等重點企業全面完成VOC整治,小型企業環境治理整治工作全面完成。加強環境執法,嚴查環境違法行為,督辦屬地環保部門依法查處環境違法行為。重點推進鐵礦、菱鎂礦、滑石礦生態修復,依托“植被恢復與環境的生態性保護”技術,有效解決高陡裸露巖石坡面等植被自然生長困難土地的植被恢復難題和水土流失問題。整治運糧河、楊柳河城市段,完成南沙河的清淤治理,城市河流體系基本形成。貫徹落實《鞍山市菱鎂產業創新發展實施方案》,有效整合菱鎂礦山資源,堅持集約開發,控制采礦總量,使資源得到有效利用。全面開展海綿城市建設,完成排水雨污分流一期、二期工程,共44條道路。加強現有7個自然保護區的保護管理、科研監測、宣傳教育、生態文化示范基地和其他基礎設施建設,強化濕地自然保護區內濕地及其生物多樣性的保護與管理。鞏固遼河臺安段7.28萬畝已收租河灘地生態恢復成果,持續推進生態廊道建設,完善管理措施。繼續開展臺安西北部沙化土地治理,新建設防沙治沙林面積0.3萬畝。(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委、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市國土資源局、市環保局、市林業局、市水利局)
29.推進“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鎮”創建工程。開展省級“健康城市”建設試點,制定完善的健康細胞建設標準,啟動健康細胞建設工程。繼續推動國家衛生城鎮創建,為健康村鎮建設奠定基礎。按照《遼寧省健康縣城(鄉鎮)建設試點指標體系(試行)》和《遼寧省健康村建設試點指標體系(試行)》要求,到2020年,海城市、臺安縣、岫巖縣、千山區至少各有一個鎮被評為國家衛生鎮,開展健康村鎮建設工作。(責任單位:市衛生計生委)
30.推進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程。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統籌治理城鄉環境衛生問題。對全市村莊進行環境綜合整治,升級改造基礎設施,重點建設垃圾清運系統,形成環境治理常態化,全部農村地區實現“村收集、鎮轉運(處理)、縣處理”,做到垃圾不積存、無污染,在有條件的地區大力推廣垃圾分類。到2020年底,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提高到85%;國家衛生鄉鎮(縣城)比例提高到5%;農村集中式供水人口比例提高到95%;建制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提高到95%、生活污水處理率提高到95%,行政村生活垃圾收集處理和生活污水處理水平明顯提高;具備條件的鄉道、村道實現“田路分家”、“路宅分家”,路面保持整潔、無雜物,邊溝排水通暢,無淤積、堵塞。(責任單位: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市衛生計生委)
31.推進道路交通安全提升工程。強化對道路交通違法行為管理,提升機動車駕駛人和交通參與者文明素質和守法意識,力爭守法率達到98%。確保道路安全暢通,維修改造干線公路490公里,農村公路600公里,橋梁348延米,提升橋梁安全防護等級,完成國道標志牌更換。深入開展危險化學品安全綜合治理,定期督導檢查。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得到有效落實。涉及危險貨物運輸的安全風險和危險源進一步摸清并進行重點管控,人口密集區危險貨物運輸企業搬遷工程全面啟動實施,危險貨物信息共享機制初步建立,危險貨物安全運輸基礎進一步夯實,應急救援能力得到大幅提高,安全保障水平進一步提升,危險貨物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責任單位:市交通委、市公安局)
32.實施國家級檢驗檢測中心建設項目。對我市食品藥品監管、質監、農委等行政部門所屬的檢驗檢測資源開展調研,制定整合方案。組織合并同類檢驗參數項目,組建新檢驗中心,按照國家級檢驗檢測中心建設項目標準完善實驗室基礎設施建設、設備投入和人才引進,形成真正的檢驗檢測能力。(責任單位:市編委辦、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市質監局、市農委)
33.實施職業病危害普查項目。對全市職業病危害嚴重行業、領域進行調查摸底,2020年底重點行業的用人單位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率達到85%以上。(責任單位:市安全生產監管局、市衛生計生委)
34.實施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市項目。建立食用農產品全程追溯協作機制,完善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機制,實現食用農產品來源可溯、去向可查、質量可信的目標。加強檢驗檢測能力建設,通過食品檢驗項目/參數超過1500項。強化日常監督檢查,對25%生產企業實現雙隨機一公開監督檢查,問題整改完成率100%;實現15%食品生產企業進入“遼寧省重點食品企業食品安全主體責任管理系統”。對各縣(市)區、開發區餐飲日常監督檢查工作至少雙隨機檢查一次,督導檢查1次。食品經營者日常監督檢查覆蓋率達100%。擴大產品抽檢覆蓋面,食用農產品抽檢5000批次,食品抽檢監測14072批次。定期向全社會發布信用評級結果,實現多部門、跨地區信用獎懲聯動。依法采集、整理、保存食品生產經營單位信用信息,建立和完善企業基礎數據庫,實現“一戶一檔”。嚴格執行國家和地方食品安全標準,鼓勵企業制定并執行比國家標準或地方食品安全標準更嚴格的標準。將食品安全納入公民法制普及、科普常識、職業技能和學生課堂教育。建立新聞發言人制度,定期召開新聞發布會、新聞通氣會、記者招待會,主動發布權威信息,及時解疑釋惑。(責任單位: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市衛生計生委)
(五)發展健康產業。
35.推進健康產業環境締造工程。持續實施鞍山市“城市合伙人”行動計劃,支持健康產業“城市合伙人”在鞍發展產業。建立合伙人與市政府及有關部門溝通聯系的綠色通道,開放政府信息。“城市合伙人”領導小組辦公室為“城市合伙人”提供專項服務。(責任單位:市金融辦)
36.推進健康產業平臺托舉工程。建立健康科技協同創新平臺的工作機制。構建銜接緊密、轉化順暢、協同整合、服務基層的健康產業科技創新體系,推動民生需求重點關注的重大疾病防控、腫瘤精準治療、食品安全監測保障等技術的創新突破和普及推廣。培育生物、健康、公共安全等戰略新興產業,指導產業向價值鏈中高端邁進。集聚科技創新資源,加速推進我市科技健康產業的成果轉化,讓更多的健康產業成果惠及百姓、惠及民生。(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金融辦)
37.實施溫泉產業帶項目。依托鞍山溫泉歷史悠久、水質卓越的獨特優勢,以湯崗子溫泉為統領,深入挖掘鞍山溫泉文化,舉辦中國鞍山溫泉旅游節,創建國家溫泉城市,充分發揮鞍山溫泉療養康樂旅游的引擎效應。打造國際化的溫泉健康理療中心,深挖湯崗子溫泉歷史悠久的皇家御泉養生文化,系統梳理其文化內涵,大力宣傳“亞洲第一熱礦泥”、優質溫泉水資源等獨特的資源稟賦價值,做大做強湯崗子溫泉旅游品牌。以湯崗子溫泉為龍頭,分市場、分區域、分層次、分類型開發千山、耿莊、騰鰲等地區溫泉資源,加快溫泉產業集群的步伐,充分發揮集群效應,實行產品互補、差異化經營,建成湯崗子療養康樂溫泉集聚區、千山休閑養生溫泉集聚區、耿莊康樂養生溫泉集聚區、騰鰲生態養生溫泉集聚區。通過打造溫泉小鎮、溫泉旅游度假村、溫泉星級企業、養老養生溫泉基地等多種形式,實現溫泉旅游產業業態的創新升級發展。整合溫泉旅游產品與商務設施、周邊旅游景點等其它各類旅游資源,實現溫泉旅游與觀光、購物、餐飲、住宿等產業鏈條的有機融合,創新溫泉保健品、溫泉美容護膚品、溫泉特色美食及溫泉旅游紀念品等的研發、經營與市場推廣,促進溫泉產業與金融、養老等產業的跨界融合,打造大溫泉旅游產業鏈。(責任單位:市旅游委)
38.實施千山旅游度假區項目。全力打造千山國家級旅游度假區,不斷完善旅游服務功能。全面升級千山景區周邊村鎮休閑度假功能,打造功能齊全的“風情小鎮”。加強智慧景區建設,實現景區智能化全覆蓋。實施度假區質量提升工程,全面提升度假區服務水平,加速制定千山餐飲、民宿等行業服務標準,加大度假區從業人員培訓力度,加強標準化、規范化管理。系統梳理千山歷史文化內涵,融合中國傳統文化,構建千山特色的禪修概念體系。選擇條件較為成熟的寺廟建立禪修道場,開發禪修課程、訓練營等禪修養心體驗性產品。選擇基礎較好的區域改造、建設禪修度假民宿和主題街區等旅游新業態,定期舉辦禪修旅游文化節。深挖千山釋道同源、佛道共居一山的宗教文化基底,發揮宗教界的主體作用,完善寺觀功能,加強僧團建設。依托天成彌勒大佛、世界最大玉佛、無量觀等宗教資源,突出彌勒文化、玉佛文化、養生文化,定期舉辦“中華祈福文化節”,開發以“彌勒祈福”、“靈氣佛光”、“康壽延年”為主題的系列宗教祈福旅游線路,把千山打造成關外第一朝覲祈福圣地。持續推進摩力圣匯溫泉度假酒店、熱島玉溫泉、萬邦理想城、溫泉養生SPA、宋建華中醫針灸診所和未來世界城項目。(責任單位:市旅游委、千山風景區管委會、市發展改革委)
39.實施中醫藥生態保健旅游區項目。依托中草藥產地資源,創建中醫藥旅游示范基地。以“中醫治未病、康復理療、養生保健、藥膳食療、健康養老”為重點,積極發展中醫藥生態保健旅游產業。依托湯崗子療養院傳統的物理療法、中醫療法,加強康復理療技術的傳承與創新,樹立湯崗子溫泉康復理療技術的國際領先地位。以海城市英落鎮、臺安縣西佛鎮、岫巖縣藥山鎮中草藥產地藥材種植為基礎,推進中醫藥健康旅游深度開發,創建省級中醫藥旅游示范基地。開發一批中醫藥旅游產品,豐富體驗式旅游產品供給。(責任單位:市旅游委、市衛生計生委)
40.加快推進醫養結合產業。推進城市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建立完善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網絡,建設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托老所、老年人活動中心、互助式養老服務中心等社區養老設施,實現城市社區日間照料服務全覆蓋。積極探索市場化服務機制,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社區養老服務,逐步建立起連片輻射、連鎖經營、統一管理的居家養老服務模式。支持有條件的養老機構設置醫療機構,將部分符合條件的二級醫院轉型為養老機構,力爭每個縣(市)區有1所以上的老年養護院。加強農村養老服務設施建設,支持有條件的鄉鎮實現鄉鎮衛生院與農村養老機構一體化管理。加強行政村、較大自然村農村幸福院等互助性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到2020年,全市100%的鄉鎮和90%以上的農村建立帶有為老齡服務功能的綜合服務設施站點。(責任單位:市民政局、市衛生計生委)
41.實施時尚休閑運動項目。利用千山自然生態環境優勢,發展登山、攀巖、滑雪、滑冰、馬術等戶外運動項目,推廣游泳、網球、高爾夫球等運動休閑項目,建立具有國際知名度的運動休閑旅游區。依托岫巖、海城等地區豐富的山地和河流資源,開展徒步、露營、垂釣、野外生存、漂流、探洞、滑翔和山地自行車等戶外活動,培育戶外運動休閑基地。依托鞍山周邊豐富的水資源,以遼河、萬水河和楊柳河三河為軸線,發展摩托艇、皮劃艇、龍舟等水上運動項目,培育親水軸線運動功能區。在大孤山鎮加快建設戶外營地、汽車露營營地,在千山風景區打造具有區域特色的健身休閑示范區。在岫巖縣打造滑翔傘飛行營地。(責任單位:市體育局)
42.實施健康服務業項目。大力發展健康體檢、健康咨詢、疾病預防等服務,制定符合我市實際的相關行業標準。推進健康管理行業發展,力爭到2020年,多樣化、多層次的健康服務業更加豐富,基本實現健康產業由醫療保健為主向健康管理為主的轉變。鼓勵醫療衛生機構和社會力量發展健康體檢、體質測定、體育鍛煉達標測試、健康咨詢等健康服務,開展針對不同消費水平人群的健康咨詢和管理。規范母嬰照料服務,制定孕產婦健康咨詢和育嬰師規范服務指南,加強婦幼保健專業機構與家政服務機構合作,不斷提升家政服務機構技術能力和服務質量,向群眾提供高質量、科學化的產婦照料、早期教育、營養喂養等社會服務。加強心理健康促進,鼓勵社會力量建立專業化、規范化的心理咨詢、輔導機構,開設心理咨詢熱線,醫療機構要將心理咨詢和服務體現到治療疾病過程中,實現由治療為主向預防為主的轉變。(責任單位:市衛生計生委、市行政審批局)
43.推進區域醫療資源共享項目。積極引進第三方高端醫學檢驗中心、醫學影像中心、消毒供應中心、病理診斷中心和血液透析中心的技術、設備和團隊,構建高效實用的區域醫療資源一體化服務平臺。實現各級醫療衛生機構醫學檢驗、醫學影像、消毒供應、病理診斷和血液透析業務整合和共享,提升服務質量和水平。推進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探索建立醫療保險與第三方檢查機構直接結算機制。建立第三方檢查機構與公立醫院間檢驗檢查結果互認體系。鼓勵二級以下醫院和基層醫療機構充分利用第三方檢查機構的優質資源,不斷提高檢查水平和醫療質量控制水平,鼓勵三級以上醫院依托第三方檢查機構的設備和專家團隊優勢開展個性化高端檢驗檢查項目服務。推進互聯網健康咨詢、預約診療、移動支付、檢驗結果查詢共享和健康管理等應用,逐步建立遠程醫療服務體系,推進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和居民健康卡在區域內共享使用。(責任單位:市衛生計生委)
五、保障措施
(一)加大工作力度。各級政府要牢固樹立大局意識,把健康鞍山建設列入政府重要議事日程,加強組織領導和統籌規劃,扎實推進建設工作。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和單位要進一步增強健康鞍山建設的責任意識,層級分解工作任務,實行目標管理。
(二)加強溝通協調。強化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意識理念,增強全局觀念,加強溝通協調,密切配合。涉及多個部門的工作,牽頭部門要加強協調調度,相關部門全力配合,做到有布置、有督查、有結果。
(三)強化責任落實。市衛生計生委要會同相關部門做好對目標任務落實情況監測,依據《健康鞍山建設三年滾動計劃(2018-2020年)責任清單》(見附件),對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和單位進行督促檢查,如有必要適時對目標任務進行調整修訂。
附件:健康鞍山建設三年滾動計劃(2018-2020年)責任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