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chinese熟女老女人hd,飘雪影视在线观看西瓜高清,三人成全免费观看电视剧高清

鞍政發〔2016〕56號
鞍山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全民健身實施
計劃(2016—2020年)的通知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各開發區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各有關單位:

現將《鞍山市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16—2020年)》印發給你們,請結合本地區、本部門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鞍山市人民政府     

2016年12月20日     

(此件公開發布)


 

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16—2020年)

為進一步推動全民健身事業發展,完善全民健身服務體系,提高全市人民的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根據《遼寧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16-2020年)的通知》(遼政發〔2016〕80號)精神,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計劃。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以全民健身國家戰略為引領,堅持“五位一體”總體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增強人民體質、提高全民素質和促進人民幸福為目標,牢牢把握“四個著力”、“四個驅動”主線,深化體育體制機制改革,創新體育發展方式,擴大體育產業和服務平臺;以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元化、多層次體育健身需求為出發點,統籌城鄉體育均衡發展,不斷提高公共體育服務水平,豐富全市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為全面振興鋼都作出貢獻。

二、發展目標

到2020年,全市居民體育健身意識普遍增強,形成體育生活方式的人數顯著增加,將全民健身融入鞍山經濟社會發展整體戰略,強化體育公共服務職能,進一步完善符合市情,覆蓋城鄉,完整持續的全民健身體系。形成多元主體協同合作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供給機制,經常性參加體育鍛煉人口比例超過43%,每萬人配備社會體育指導員人數達到20人以上,市級體育協會達到30個以上,全民健身晨晚練點達到320個,大型公共體育場館設施開放率達100%,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1.9平方米以上。提升居民健康素養,推動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國民體質監測合格以上的人數比例不低于92%。形成政府主導,部門協同,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全民健身事業發展新格局。

三、主要任務

(一)弘揚體育文化,營造全民健身氛圍。將體育文化融入體育健身的全周期和全過程,加大全民健身的宣傳和普及力度,充分利用報紙、雜志、電視及網絡媒體等平臺,普及科學健身知識,宣傳科學健身效果,弘揚身心健康是個人全面發展和適應社會重要能力的新理念,樹立以參加體育健身,擁有強健體魄為榮的個人發展新思想。廣泛開展體育健身與全民體育公益講座,傳播科學健身的信息,營造健身氛圍,推廣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增強城鄉居民的愛鍛煉、會鍛煉、勤鍛煉、樂分享的良好社會風尚。以舉辦體育賽事和大型群眾體育活動為抓手,大力宣傳運動項目文化,弘揚奧林匹克精神,挖掘保護和推廣鞍山市的民族體育、民間體育和民俗體育文化,形成具有鮮明特色的我市傳承傳統體育文化。打造體育文化特色的縣(市)區、開發區,鼓勵支持各縣(市)區、各開發區結合本地特點,培育具有地域特色和國際影響力的品牌賽事(活動),形成“一縣(市)區一品”的品牌體育文化城市的新格局。(牽頭部門:市委宣傳部。責任部門和單位:各縣<市>區政府、各開發區管委會、市體育局、市直機關工委、市總工會、團市委、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鞍山日報社、鞍山廣播電視臺、市教育局、市民委、市農委、鞍山鋼鐵集團公司工會、三冶集團有限公司工會)

(二)提升公共體育服務職能,讓體育發展更好地惠及民生。強化政府公共服務職責,落實各級政府發展全民健身事業的責任,建立和完善政府指導、社會承辦、市民廣泛參與的群眾體育運作機制,加快城鄉一體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為市民廣泛參與健身活動、提高健康水平提供條件和保障。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采取政府購買、政策扶持等多種形式,調動體育協會、俱樂部、其它社團等體育組織的積極性,擴大公共體育服務的覆蓋范圍,為市民提供更加優質、更為豐富的體育服務和產品。將全民健身事業納入縣(市)區、開發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將全民健身事業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并隨著地方經濟的發展逐步增加對全民健身的投入,切實保障人民群眾體育健身權利的實現。(牽頭部門:市政府辦公廳。責任部門和單位:各縣〈市〉區政府、各開發區管委會、市財政局、市發展改革委、市民政局、市公共資源交易管理局、市體育局)

(三)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推進健身活動生活化、經常化。按照“因時、因地、因需、小型多樣”原則,打造全民健身特色品牌,繼續做強做大鞍山市傳統的群眾體育大型活動,舉辦元旦長跑、萬人千臺乒乓球賽、萬人農民籃球賽、千山國際登山旅游節、健身操展演等比賽和活動,每個季度安排一項大型體育活動,每月組織一項群眾體育賽事。推動“非奧項目”的開展,重點開展棋類、橋牌、武術、體育舞蹈、健美、太極拳、木蘭扇、四種健身氣功等傳統體育項目。以我國承辦冬奧會為契機,引導和鼓勵開展冬季冰雪運動,著力培養以冰雪運動為核心的品牌賽事和產品,加大對戶外滑雪場和室內冰場的建設和支持力度,打造我市的冰雪人才培養和訓練基地。鼓勵各級各類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定期舉辦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全民健身競賽和活動,指導各街道、鄉鎮培育提煉社區和行政村級的全民健身活動品牌。促進新興的群體活動廣泛開展,擴大全民健身的滲透力和影響力。

激發市場活力,為社會力量舉辦全民健身活動創造便利條件,發揮網絡等新興活動組織的作用,完善業余體育競賽體系,重點開展競技性強,廣受市民喜愛的乒乓球、足球、籃球運動,推動各級各類體育賽事的成果惠及更多群眾,促進競技體育與群眾體育全面協調發展。重視發揮健身骨干在開展全民健身活動中的作用,引導、服務、規范全民健身活動健康發展。(牽頭部門:市體育局。責任部門和單位:各縣〈市〉區政府、各開發區管委會、市總工會、市直機關工委、市農委、市老齡委、市殘聯、市婦聯)

(四)完善全民健身設施,方便群眾就近就便健身。依照配置均衡、規模適當、方便實用、安全合理的原則,科學規劃和統籌建設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制定城市體育設施布局規劃及相應建設標準,合理布局我市體育設施,著力構建縣(市)區、開發區、鄉鎮(街道)、行政村(社區)群眾身邊的全民健身設施網絡和城市社區十五分鐘健身圈,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1.9平方米。加大對健身設施的投入,改善各類公共體育設施的無障礙條件,推進籠式足球場、小籃板工程、多功能運動場、全民健身中心、城市體育公園、中小型體育場館、縣級體育場、健身步道、戶外營地、自行車騎行道等設施建設。不斷完善現有體育場地和社區晨晚練點的體育健身設施,推進村居公共體育設施提檔升級。開展國民體質測試,開發應用國民體質健康監測大數據,研究制定并推廣普及健身指導方案、運動處方庫和群眾體育健身活動指南,開展科學健身指導,提高群眾的科學健身意識、素養和能力水平,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與全民健身相結合。加強全民健身科技創新平臺和科學健身指導服務站點建設,各縣(市)區、各開發區要有一個市民健身中心、一個體育健身休閑公園以及兩個國民體質監測中心。每個鄉鎮和街道要建一個健身廣場和使用面積600平方米以上的室內健身活動場所,每個行政村都實現擁有一個籃球場和一個不小于40平方米的體育健身活動室。盡量盤活城區閑置小型地塊,改造成市民健身場所。利用新技術盤活場地存量資源,加大健身路徑體育設施的更新和維修力度。管理好健身廣場、健身公園、健身路徑、健身中心等群眾健身場所,方便群眾就地就近參加體育活動。積極引導社會資金投入到體育設施建設及體育服務中來,爭取國家、省對全民健身體育設施的投入。倡導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的PPP模式,建設一批中小型便民體育健身場館。落實《遼寧省全民健身條例》關于公共體育場館向社會開放的規定,強化公共體育設施免費、低收費開放力度,完善促進開放的政策和機制,提升學校、機關、企事業單位等公共體育設施社會化開放程度,逐步實現資源共享,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更多的體育健身場所。(牽頭部門:市體育局。責任部門和單位:各縣〈市〉區政府、各開發區管委會、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市教育局)

(五)夯實全民健身整合功能,促進全民健身與健康鞍山計劃融合發展。充分發揮全民健身在促進素質教育、文化繁榮、社會包容、民生改善、民族團結、健身消費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健康鞍山行動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1.大力發展全民健身服務業,培育市級體育產業基地和全民健身重大項目,發展城市體育服務綜合體,以綜合體為依托,促進全民健身與文化、休閑、商貿等綜合發展。支持社會投資體育健身服務業,推進市奧體中心等公共體育場館經營,推進公共體育設施科學化、市場化、社會化的經營水平,拓展中高檔健身市場。積極引導體育競賽表演業,發揮市奧體中心的引領作用,探索體育賽事市場化運作模式,積極承辦全國性、國際性賽事,鼓勵鞍山企業通過專業隊“聯姻”的方式組建俱樂部,通過市、縣聯辦,努力打造具有較高影響力和一定特色的品牌賽事。(牽頭部門:市體育局。責任部門和單位:各縣〈市〉區政府、各開發區管委會、市服務業委、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

2.大力發展“健身旅游休閑”服務業。利用千山自然生態環境優勢,發展登山、攀巖、滑雪、滑冰、馬術等戶外運動項目。推廣游泳、網球、高爾夫球等運動休閑項目,建立具有國際知名度的運動休閑旅游區;依托岫巖、海城等地區豐富的山地和河流資源,開展徒步、露營、垂釣、野外生存、漂流、探洞、滑翔和山地自行車等戶外運動,培育戶外運動休閑基地;依托鞍山周邊豐富的水資源,以遼河、萬水河和楊柳河三河為軸線,發展水上運動項目,培育親水軸線運動功能區;借助高新區和經濟開發區的政策和產業優勢,引進一批在國內外有影響力的體育用品制造企業;圍繞湯崗子新城健康養生基地建設,發展運動休閑用品、康復健身器材制造業;發揮海城經濟區服裝和箱包產業集群優勢,培育一批體育服裝制造和商貿企業。(牽頭部門:市體育局。責任部門和單位:各縣〈市〉區政府、各開發區管委會、市服務業委、市旅游委、市衛生計生委)

3.拓展體育服務業領域,促進全民健身與健康、養老、衛生、教育、殘疾人等事業的發展。充分發揮全民健身的整合功能,促進體育產業與其他產業的有機融合,實現資源的最佳效益,探索建立健康促進服務中心,推動全民健身融入大健康范疇,制定健康鞍山行動計劃,建立健全健康體育體系,提升全民健康素養,探索各類健身項目運動指標(強度、密度、難度)與健康標準的對應點,加大心理健康問題基礎研究,把“人人健康”做為全民健身的發展目標,將健康政策融入體育,健康服務貫穿全民健身工作全過程,開創健康運動新紀元,使健康福祉惠及全體市民。制定實施青少年、婦女、老年人、職業群體及殘疾人群體的體質干預計劃,推廣青少年戶外體育活動,促進全民健身與青少年體育教育、健康工作的融合,開發青少年消費市場。(牽頭部門:市體育局。責任部門和單位:各縣〈市〉區政府、各開發區管委會、市婦聯、市殘聯、市老齡委、市服務業委、市衛生計生委、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民政局、市教育局)

(六)加強全民健身人才隊伍建設與管理,完善群眾體育組織網絡。樹立新型全民健身人才觀,發揮人才在推動全民健身中的基礎性、主導性作用,努力培養和打造適應全民健身發展需要的組織、管理、研究、健康指導、志愿服務、宣傳推廣等方面的人才隊伍。加強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工作,完善社會體育指導員管理制度,建立社會體育指導員網絡信息平臺,政府以購買服務形式,推行社會體育指導員服務崗位制度,創新全民健身人才培養模式。加大對民間健身領軍示范人物的發掘和扶持力度,提高一線社會體育指導員指導率。將全民健身人才培養與教育、農業、文化、衛生計生、工會、殘聯等部門和單位的人才教育培訓相銜接,暢通各類人才培養渠道。

激發全民健身志愿者、退役運動員、體育社會組織帶頭人、智庫專家、媒體專家等積極參與全民健身的科學指導和文化宣傳等活力。加強競技體育與全民健身人才隊伍的互聯互通,形成全民健身與學校體育、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工作的良性互動局面。發揮互聯網等科技手段在人才培訓中的作用,鼓勵社會力量搭建健康綜合服務平臺,形成全民健身志愿服務的長效機制。

完善群眾體育組織網絡,不斷提高體育社會化程度,調動各級工會、共青團、婦聯、各街道和各行各業辦體育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各級體育總會的橋梁紐帶作用,不斷加強各級各類體育社團和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社區體育俱樂部、農村體育俱樂部(農民體協)、老年體育活動中心(俱樂部)等體育類民辦非企業單位的建設。形成以體育類社會組織為基礎,以社會體育指導站(點)為依托,以社會體育指導員為骨干,以廣大人民群眾為主體的覆蓋面廣、包容量大的社會體育組織網絡。(牽頭部門:市體育局。責任部門和單位:各縣<市>區政府、各開發區管委會、市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市衛生計生委、市農委、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市公共資源交易管理局、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七)加強青少年體育工作,厚植我市體育人才基礎優勢。認真貫徹落實國家《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以培養青少年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為重點,以加強體育課堂教學和課外體育活動為核心,扎實開展以“青少年陽光體育”為重點的體育活動,重點開展雙休日、節假日以及寒暑假期學生體育鍛煉活動。全面實施《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保證中小學生每天1小時的校園體育鍛煉時間,積極推進足球、籃球、乒乓球等傳統體育項目走入校園,豐富廣大青少年學生的課外體育活動,切實提高青少年耐力、力量、速度等體能素質。

建立體育部門與教育部門長效合作機制,研究完善體教結合政策措施,搭建協調高效的體教結合運作平臺,優化文化教育與運動訓練條件,形成“資源共享、責任共擔、人才共育、特色共建、成果共有”的格局。進一步改善少年兒童業余體校辦學條件,提升辦學質量。積極推進市隊校辦,加大對市隊校辦品牌項目的扶持,穩步推廣“市隊校辦”、“市校聯辦”的業余訓練模式。積極推進名校辦名隊工作,鼓勵和支持名校根據學校特點和發展需要,承辦市級體育訓練項目,培養學生特長,形成學校特色。同一區域內應考慮梯隊建設,形成體系。加強體育特色學校項目管理和支持力度,完善工作制度,努力促進足球、籃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項目在傳統體育項目學校的開展,逐步形成“校校有體育特色”、“生生會體育技能”的新局面,拓寬體育后備人才的培養渠道。

充分發揮足球育人功能,培育健康足球文化,積極發展足球協會、足球俱樂部,建設鞍山足球學校,逐步將我市足球運動做大做強,形成我市足球運動品牌。積極舉辦、承辦全市足球聯賽、籠式足球、室內足球、沙灘足球比賽等各級各類足球競賽活動,建立與周邊城市足球友誼賽、邀請賽制度,提高足球普及率、提高競技水平。進一步發展校園足球,在原有基礎場上,遴選一批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各級各類學校要把足球列入體育課教學內容,妥善處理好學生足球訓練和文化學習之間的關系,積極推進足球教學模式多樣化進程。組建一批青少年足球運動隊,支持其加強建設、提高水平和辦出特色。注重青少年足球賽事與職業聯賽、區域等級賽事、青少年等級賽事的有機銜接,發掘和培養更多的青少年足球后備人才。(牽頭部門:市體育局。責任部門和單位:各縣(市)區政府、各開發區管委會、市教育局)

(八)推動鞍山“國球名城”建設,拓展乒乓球運動新領域。充分發揮我市乒乓球事業發展的基礎優勢,從我市乒乓球發展實際出發,制定我市乒乓球事業發展中長遠規劃,統籌處理好發展乒乓球運動與全民健身、競技體育、體育產業的協調關系。引導企業、機關、部隊、農村、學校和街道社區普遍開展乒乓球運動。夯實乒乓球事業發展的人口、設施、管理、文化、人才和產業基礎,建設以縣(市)區、開發區為中心,以街道、鄉鎮和俱樂部為基礎,方便社區居民和村民日常體育鍛煉的乒乓球運動設施網絡,打造城市社區15分鐘乒乓球健身圈。建設集教學、住宿和對外接待功能于一體的外向型、綜合性乒乓球培訓教學基地。到2020年,乒乓球全面融入城市生活,經常參加乒乓球運動的人數達到10萬人;每個社區(行政村)均有專門的乒乓球活動室;開展校園乒乓球活動的小學、中學、大學數量達到學校總數的30%;向省以上高水平運動隊培養輸送運動員5-8人,各類乒乓球教練員人數達到500名,裁判員人數達到70名;每年舉辦市級乒乓球賽事和相關活動4次以上,承辦3次以上國內或省級乒乓球賽事;培育一批新型乒乓球俱樂部和企業,建立3-5個具有一定規模的乒乓球培訓學校和基地,拓展國際交流,面向國際培養人才;乒乓球產業規模占體育產業比重20%以上,奮力打造遼寧地區乒乓球發展核心城市,確立東北第一、全國一流、國際知名的乒乓球優勢地位。(牽頭部門:市體育局。責任部門和單位:各縣〈市〉區政府、各開發區管委會、市直機關工委、市農委、市教育局、市民政局、鞍山鋼鐵集團公司工會、三冶集團有限公司工會)

四、保障措施

(一)健全全民健身計劃實施的領導協調機制。為推進實施全民健身國家戰略,加強對《鞍山市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16-2020)》有關工作的統籌協調和貫徹落實,成立鞍山市貫徹落實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16-2020)領導小組(以下簡稱領導小組)。領導小組統籌協調鞍山市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16-2020)落實的全局性工作,指導全市各級各部門開展工作,加強對各項工作落實情況的督促檢查。建立健全由各級政府牽頭,各相關部門參與的組織機構。統籌組織、協調、配置我市的全民健身資源;協同財政、金融、稅收、土地等部門,解決全民健身計劃實施中出現的具體問題;整合基層宣傳、衛生計生、文化、教育、民政、養老、殘疾、旅游等部門相關工作,形成全民健身工作各層級的部門聯動的全民健身組織體系。各級政府要科學決策,加強頂層設計。把全民健身事業納入本級政府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以及基本公共服務發展規劃,把全民健身重點工作納入政府年度民生實事推進和考核。進一步擴大城鄉公共體育服務的覆蓋面,提升公共體育服務質量,推動公共體育服務均等化。(牽頭部門:市政府辦公廳。責任部門和單位:各縣〈市〉區政府、各開發區管委會、市體育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衛生計生委、市旅游委、市殘聯、市工作實績考核辦、市財政局、市民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教育局、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

(二)完善法治與政策保障。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和《遼寧省全民健身條例》,結合鞍山市全民健身發展實際,出臺配套的“規章制度、指導辦法”等行政規范性文件,依法保障公民的體育健身權利以及健康體育鍛煉方式的權益,為我市全民健身事業和健康鞍山的持續發展提供完善的法制保障。

推行體育行業職業資格認證制度,高危險性體育項目行政審批制度和體育健身服務質量認證制度,建立健全全民健身執法機制和執法體系,完善體育用地的規劃政策,將體育場地設施用地納入城鄉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年度用地計劃,合理安排體育用地。(牽頭部門:市體育局。責任部門和單位:各縣<市>區政府、各開發區管委會、市政府法制辦、市規劃局、市國土資源局)

(三)加大全民健身活動資金投入與保障。建立多元化資金籌集機制,優化投融資引導政策,推動落實財稅等各項優惠政策。縣(市)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應將全民健身工作相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并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逐步增加對全民健身的投入。各級政府應在經費、機構、人員編制等方面給予支持,尤其應該加大公共財政對全民健身服務的投入力度。

充分發揮稅收的杠桿調節作用,加大全民健身相關稅費優惠力度。建立多元化社會資金籌集機制,優化投融資引導政策。探索政府購買全民健身服務的新模式,引導社會力量興辦全民健身事業,鼓勵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對全民健身事業提供捐贈和贊助,并依法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牽頭部門:市政府辦公廳。責任部門和單位:各縣〈市〉區政府、各開發區管委會、市編委辦、市財政局、市國稅局、市地稅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體育局)

(四)構建全民健身評價體系。各縣(市)區政府、各開發區管委會要制定本地《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16-2020)》,做好任務分工和監督檢查,嚴格過程監管與績效評估,并在2020年對本地區全民健身計劃實施情況進行全面評估。組織技術力量,制定符合鞍山發展實際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標準和績效評估標準,以此推進全市全民健身公共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形成多層級、多主體、全方位的全民健身發展水平立體評估體系。(牽頭部門:市工作實績考核辦。責任部門和單位:各縣〈市〉區政府、各開發區管委會、市體育局)

(五)創新全民健身激勵體制。搭建更加適應我市發展需求的全民健身激勵平臺,拓展激勵范圍,有效調動城鄉基層單位和個人積極性,發揮典型示范帶動作用。推行《國家體育鍛煉標準》,頒發體育鍛煉標準證書、證章,通過對各級政府或行政部門的全民健身績效考評、體育名城的創建、體育先進單位和個人的表彰及評比等激勵手段,形成多渠道,市場化的全民健身激勵機制,引導市場和各社會組織主動參與和積極支持全民健身事業。(牽頭部門:市體育局。責任部門和單位:各縣〈市〉區政府、各開發區管委會)

(六)加強全民健身的綜合保障。強化全民健身科技創新,加快全民健身公共信息服務網絡建設,積極融入智慧城市建設,推進“互聯網+體育”創新創建工作,打造智慧體育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建立和完善全民健身基礎數據統計體系,加強全民健身科研工作,研究制定全民健身服務標準,繼續做好體育場地普查、國民體質監測以及全民健身活動狀況調查數據分析,提高全民健身科學化水平,推進全民健身科學化。(牽頭部門:市體育局。責任部門和單位:各縣〈市〉區政府、各開發區管委會、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市總工會、市直機關工委、市教育局、鞍山鋼鐵集團公司工會、三冶集團有限公司工會)

 

附件:鞍山市貫徹落實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16-2020)工作領導小組


 

附件

 

鞍山市貫徹落實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16-2020)工作領導小組

主任:  趙愛軍市長

副主任:王守衛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王忠哲副市長

委員:  叢波市委宣傳部副部長

        楊振業市編委辦主任

        李寒松市直機關工委書記

        馬長青市發展改革委主任

        王丹群市經濟和信息化委主任

        李季市教育局局長

        付志鵬市民政局副局長

        張曉強市財政局副局長

        馬曉平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局長

        陳望新市國土資源局局長

        張興東市住房城鄉建設委主任

        曹海峰市規劃局局長

        陳毅菲市農委主任

        李鋒市服務業委主任

        閔霄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局長

        高光來市衛生計生委主任

        黃凱市體育局局長

        張敬軍市政府法制辦主任

        陳寶珂市旅游委主任

        李成剛市公共資源交易管理局局長

        王增祥市老齡辦主任

        程斌市總工會副主席

        楊永峰團市委書記

        劉南市婦聯主席

        關懷遠市殘聯理事長

        吳慶豐市職教城管委會主任

        聞然海城市市長

        劉廣新臺安縣縣長

        岫巖縣政府主要領導

        王凱鐵東區區長

        范丹宇鐵西區區長

        馬培剛立山區區長

        靳洪利千山區區長

        賈清瑞高新區管委會主任

        鄭繼中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任

        范靜國千山風景區管委會主任

        劉耀業鞍山日報社總編

        閆富明鞍山廣播電視臺臺長

        馮凌旭鞍山鋼鐵集團公司工會副主席

        田樹玉三冶集團有限公司工會

        孔祥龍市國家稅務局局長

        丁尚滿市地方稅務局局長

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體育局,負責領導小組日常工作,辦公室主任:黃凱(兼)。


 


 


 


 


鞍政發〔2016〕56號
鞍山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16—2020年)的通知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各開發區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各有關單位:

現將《鞍山市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16—2020年)》印發給你們,請結合本地區、本部門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鞍山市人民政府     

2016年12月20日     

(此件公開發布)


 

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16—2020年)

為進一步推動全民健身事業發展,完善全民健身服務體系,提高全市人民的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根據《遼寧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16-2020年)的通知》(遼政發〔2016〕80號)精神,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計劃。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以全民健身國家戰略為引領,堅持“五位一體”總體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增強人民體質、提高全民素質和促進人民幸福為目標,牢牢把握“四個著力”、“四個驅動”主線,深化體育體制機制改革,創新體育發展方式,擴大體育產業和服務平臺;以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元化、多層次體育健身需求為出發點,統籌城鄉體育均衡發展,不斷提高公共體育服務水平,豐富全市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為全面振興鋼都作出貢獻。

二、發展目標

到2020年,全市居民體育健身意識普遍增強,形成體育生活方式的人數顯著增加,將全民健身融入鞍山經濟社會發展整體戰略,強化體育公共服務職能,進一步完善符合市情,覆蓋城鄉,完整持續的全民健身體系。形成多元主體協同合作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供給機制,經常性參加體育鍛煉人口比例超過43%,每萬人配備社會體育指導員人數達到20人以上,市級體育協會達到30個以上,全民健身晨晚練點達到320個,大型公共體育場館設施開放率達100%,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1.9平方米以上。提升居民健康素養,推動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國民體質監測合格以上的人數比例不低于92%。形成政府主導,部門協同,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全民健身事業發展新格局。

三、主要任務

(一)弘揚體育文化,營造全民健身氛圍。將體育文化融入體育健身的全周期和全過程,加大全民健身的宣傳和普及力度,充分利用報紙、雜志、電視及網絡媒體等平臺,普及科學健身知識,宣傳科學健身效果,弘揚身心健康是個人全面發展和適應社會重要能力的新理念,樹立以參加體育健身,擁有強健體魄為榮的個人發展新思想。廣泛開展體育健身與全民體育公益講座,傳播科學健身的信息,營造健身氛圍,推廣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增強城鄉居民的愛鍛煉、會鍛煉、勤鍛煉、樂分享的良好社會風尚。以舉辦體育賽事和大型群眾體育活動為抓手,大力宣傳運動項目文化,弘揚奧林匹克精神,挖掘保護和推廣鞍山市的民族體育、民間體育和民俗體育文化,形成具有鮮明特色的我市傳承傳統體育文化。打造體育文化特色的縣(市)區、開發區,鼓勵支持各縣(市)區、各開發區結合本地特點,培育具有地域特色和國際影響力的品牌賽事(活動),形成“一縣(市)區一品”的品牌體育文化城市的新格局。(牽頭部門:市委宣傳部。責任部門和單位:各縣<市>區政府、各開發區管委會、市體育局、市直機關工委、市總工會、團市委、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鞍山日報社、鞍山廣播電視臺、市教育局、市民委、市農委、鞍山鋼鐵集團公司工會、三冶集團有限公司工會)

(二)提升公共體育服務職能,讓體育發展更好地惠及民生。強化政府公共服務職責,落實各級政府發展全民健身事業的責任,建立和完善政府指導、社會承辦、市民廣泛參與的群眾體育運作機制,加快城鄉一體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為市民廣泛參與健身活動、提高健康水平提供條件和保障。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采取政府購買、政策扶持等多種形式,調動體育協會、俱樂部、其它社團等體育組織的積極性,擴大公共體育服務的覆蓋范圍,為市民提供更加優質、更為豐富的體育服務和產品。將全民健身事業納入縣(市)區、開發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將全民健身事業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并隨著地方經濟的發展逐步增加對全民健身的投入,切實保障人民群眾體育健身權利的實現。(牽頭部門:市政府辦公廳。責任部門和單位:各縣〈市〉區政府、各開發區管委會、市財政局、市發展改革委、市民政局、市公共資源交易管理局、市體育局)

(三)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推進健身活動生活化、經常化。按照“因時、因地、因需、小型多樣”原則,打造全民健身特色品牌,繼續做強做大鞍山市傳統的群眾體育大型活動,舉辦元旦長跑、萬人千臺乒乓球賽、萬人農民籃球賽、千山國際登山旅游節、健身操展演等比賽和活動,每個季度安排一項大型體育活動,每月組織一項群眾體育賽事。推動“非奧項目”的開展,重點開展棋類、橋牌、武術、體育舞蹈、健美、太極拳、木蘭扇、四種健身氣功等傳統體育項目。以我國承辦冬奧會為契機,引導和鼓勵開展冬季冰雪運動,著力培養以冰雪運動為核心的品牌賽事和產品,加大對戶外滑雪場和室內冰場的建設和支持力度,打造我市的冰雪人才培養和訓練基地。鼓勵各級各類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定期舉辦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全民健身競賽和活動,指導各街道、鄉鎮培育提煉社區和行政村級的全民健身活動品牌。促進新興的群體活動廣泛開展,擴大全民健身的滲透力和影響力。

激發市場活力,為社會力量舉辦全民健身活動創造便利條件,發揮網絡等新興活動組織的作用,完善業余體育競賽體系,重點開展競技性強,廣受市民喜愛的乒乓球、足球、籃球運動,推動各級各類體育賽事的成果惠及更多群眾,促進競技體育與群眾體育全面協調發展。重視發揮健身骨干在開展全民健身活動中的作用,引導、服務、規范全民健身活動健康發展。(牽頭部門:市體育局。責任部門和單位:各縣〈市〉區政府、各開發區管委會、市總工會、市直機關工委、市農委、市老齡委、市殘聯、市婦聯)

(四)完善全民健身設施,方便群眾就近就便健身。依照配置均衡、規模適當、方便實用、安全合理的原則,科學規劃和統籌建設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制定城市體育設施布局規劃及相應建設標準,合理布局我市體育設施,著力構建縣(市)區、開發區、鄉鎮(街道)、行政村(社區)群眾身邊的全民健身設施網絡和城市社區十五分鐘健身圈,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1.9平方米。加大對健身設施的投入,改善各類公共體育設施的無障礙條件,推進籠式足球場、小籃板工程、多功能運動場、全民健身中心、城市體育公園、中小型體育場館、縣級體育場、健身步道、戶外營地、自行車騎行道等設施建設。不斷完善現有體育場地和社區晨晚練點的體育健身設施,推進村居公共體育設施提檔升級。開展國民體質測試,開發應用國民體質健康監測大數據,研究制定并推廣普及健身指導方案、運動處方庫和群眾體育健身活動指南,開展科學健身指導,提高群眾的科學健身意識、素養和能力水平,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與全民健身相結合。加強全民健身科技創新平臺和科學健身指導服務站點建設,各縣(市)區、各開發區要有一個市民健身中心、一個體育健身休閑公園以及兩個國民體質監測中心。每個鄉鎮和街道要建一個健身廣場和使用面積600平方米以上的室內健身活動場所,每個行政村都實現擁有一個籃球場和一個不小于40平方米的體育健身活動室。盡量盤活城區閑置小型地塊,改造成市民健身場所。利用新技術盤活場地存量資源,加大健身路徑體育設施的更新和維修力度。管理好健身廣場、健身公園、健身路徑、健身中心等群眾健身場所,方便群眾就地就近參加體育活動。積極引導社會資金投入到體育設施建設及體育服務中來,爭取國家、省對全民健身體育設施的投入。倡導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的PPP模式,建設一批中小型便民體育健身場館。落實《遼寧省全民健身條例》關于公共體育場館向社會開放的規定,強化公共體育設施免費、低收費開放力度,完善促進開放的政策和機制,提升學校、機關、企事業單位等公共體育設施社會化開放程度,逐步實現資源共享,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更多的體育健身場所。(牽頭部門:市體育局。責任部門和單位:各縣〈市〉區政府、各開發區管委會、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市教育局)

(五)夯實全民健身整合功能,促進全民健身與健康鞍山計劃融合發展。充分發揮全民健身在促進素質教育、文化繁榮、社會包容、民生改善、民族團結、健身消費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健康鞍山行動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1.大力發展全民健身服務業,培育市級體育產業基地和全民健身重大項目,發展城市體育服務綜合體,以綜合體為依托,促進全民健身與文化、休閑、商貿等綜合發展。支持社會投資體育健身服務業,推進市奧體中心等公共體育場館經營,推進公共體育設施科學化、市場化、社會化的經營水平,拓展中高檔健身市場。積極引導體育競賽表演業,發揮市奧體中心的引領作用,探索體育賽事市場化運作模式,積極承辦全國性、國際性賽事,鼓勵鞍山企業通過專業隊“聯姻”的方式組建俱樂部,通過市、縣聯辦,努力打造具有較高影響力和一定特色的品牌賽事。(牽頭部門:市體育局。責任部門和單位:各縣〈市〉區政府、各開發區管委會、市服務業委、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

2.大力發展“健身旅游休閑”服務業。利用千山自然生態環境優勢,發展登山、攀巖、滑雪、滑冰、馬術等戶外運動項目。推廣游泳、網球、高爾夫球等運動休閑項目,建立具有國際知名度的運動休閑旅游區;依托岫巖、海城等地區豐富的山地和河流資源,開展徒步、露營、垂釣、野外生存、漂流、探洞、滑翔和山地自行車等戶外運動,培育戶外運動休閑基地;依托鞍山周邊豐富的水資源,以遼河、萬水河和楊柳河三河為軸線,發展水上運動項目,培育親水軸線運動功能區;借助高新區和經濟開發區的政策和產業優勢,引進一批在國內外有影響力的體育用品制造企業;圍繞湯崗子新城健康養生基地建設,發展運動休閑用品、康復健身器材制造業;發揮海城經濟區服裝和箱包產業集群優勢,培育一批體育服裝制造和商貿企業。(牽頭部門:市體育局。責任部門和單位:各縣〈市〉區政府、各開發區管委會、市服務業委、市旅游委、市衛生計生委)

3.拓展體育服務業領域,促進全民健身與健康、養老、衛生、教育、殘疾人等事業的發展。充分發揮全民健身的整合功能,促進體育產業與其他產業的有機融合,實現資源的最佳效益,探索建立健康促進服務中心,推動全民健身融入大健康范疇,制定健康鞍山行動計劃,建立健全健康體育體系,提升全民健康素養,探索各類健身項目運動指標(強度、密度、難度)與健康標準的對應點,加大心理健康問題基礎研究,把“人人健康”做為全民健身的發展目標,將健康政策融入體育,健康服務貫穿全民健身工作全過程,開創健康運動新紀元,使健康福祉惠及全體市民。制定實施青少年、婦女、老年人、職業群體及殘疾人群體的體質干預計劃,推廣青少年戶外體育活動,促進全民健身與青少年體育教育、健康工作的融合,開發青少年消費市場。(牽頭部門:市體育局。責任部門和單位:各縣〈市〉區政府、各開發區管委會、市婦聯、市殘聯、市老齡委、市服務業委、市衛生計生委、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民政局、市教育局)

(六)加強全民健身人才隊伍建設與管理,完善群眾體育組織網絡。樹立新型全民健身人才觀,發揮人才在推動全民健身中的基礎性、主導性作用,努力培養和打造適應全民健身發展需要的組織、管理、研究、健康指導、志愿服務、宣傳推廣等方面的人才隊伍。加強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工作,完善社會體育指導員管理制度,建立社會體育指導員網絡信息平臺,政府以購買服務形式,推行社會體育指導員服務崗位制度,創新全民健身人才培養模式。加大對民間健身領軍示范人物的發掘和扶持力度,提高一線社會體育指導員指導率。將全民健身人才培養與教育、農業、文化、衛生計生、工會、殘聯等部門和單位的人才教育培訓相銜接,暢通各類人才培養渠道。

激發全民健身志愿者、退役運動員、體育社會組織帶頭人、智庫專家、媒體專家等積極參與全民健身的科學指導和文化宣傳等活力。加強競技體育與全民健身人才隊伍的互聯互通,形成全民健身與學校體育、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工作的良性互動局面。發揮互聯網等科技手段在人才培訓中的作用,鼓勵社會力量搭建健康綜合服務平臺,形成全民健身志愿服務的長效機制。

完善群眾體育組織網絡,不斷提高體育社會化程度,調動各級工會、共青團、婦聯、各街道和各行各業辦體育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各級體育總會的橋梁紐帶作用,不斷加強各級各類體育社團和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社區體育俱樂部、農村體育俱樂部(農民體協)、老年體育活動中心(俱樂部)等體育類民辦非企業單位的建設。形成以體育類社會組織為基礎,以社會體育指導站(點)為依托,以社會體育指導員為骨干,以廣大人民群眾為主體的覆蓋面廣、包容量大的社會體育組織網絡。(牽頭部門:市體育局。責任部門和單位:各縣<市>區政府、各開發區管委會、市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市衛生計生委、市農委、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市公共資源交易管理局、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七)加強青少年體育工作,厚植我市體育人才基礎優勢。認真貫徹落實國家《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以培養青少年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為重點,以加強體育課堂教學和課外體育活動為核心,扎實開展以“青少年陽光體育”為重點的體育活動,重點開展雙休日、節假日以及寒暑假期學生體育鍛煉活動。全面實施《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保證中小學生每天1小時的校園體育鍛煉時間,積極推進足球、籃球、乒乓球等傳統體育項目走入校園,豐富廣大青少年學生的課外體育活動,切實提高青少年耐力、力量、速度等體能素質。

建立體育部門與教育部門長效合作機制,研究完善體教結合政策措施,搭建協調高效的體教結合運作平臺,優化文化教育與運動訓練條件,形成“資源共享、責任共擔、人才共育、特色共建、成果共有”的格局。進一步改善少年兒童業余體校辦學條件,提升辦學質量。積極推進市隊校辦,加大對市隊校辦品牌項目的扶持,穩步推廣“市隊校辦”、“市校聯辦”的業余訓練模式。積極推進名校辦名隊工作,鼓勵和支持名校根據學校特點和發展需要,承辦市級體育訓練項目,培養學生特長,形成學校特色。同一區域內應考慮梯隊建設,形成體系。加強體育特色學校項目管理和支持力度,完善工作制度,努力促進足球、籃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項目在傳統體育項目學校的開展,逐步形成“校校有體育特色”、“生生會體育技能”的新局面,拓寬體育后備人才的培養渠道。

充分發揮足球育人功能,培育健康足球文化,積極發展足球協會、足球俱樂部,建設鞍山足球學校,逐步將我市足球運動做大做強,形成我市足球運動品牌。積極舉辦、承辦全市足球聯賽、籠式足球、室內足球、沙灘足球比賽等各級各類足球競賽活動,建立與周邊城市足球友誼賽、邀請賽制度,提高足球普及率、提高競技水平。進一步發展校園足球,在原有基礎場上,遴選一批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各級各類學校要把足球列入體育課教學內容,妥善處理好學生足球訓練和文化學習之間的關系,積極推進足球教學模式多樣化進程。組建一批青少年足球運動隊,支持其加強建設、提高水平和辦出特色。注重青少年足球賽事與職業聯賽、區域等級賽事、青少年等級賽事的有機銜接,發掘和培養更多的青少年足球后備人才。(牽頭部門:市體育局。責任部門和單位:各縣(市)區政府、各開發區管委會、市教育局)

(八)推動鞍山“國球名城”建設,拓展乒乓球運動新領域。充分發揮我市乒乓球事業發展的基礎優勢,從我市乒乓球發展實際出發,制定我市乒乓球事業發展中長遠規劃,統籌處理好發展乒乓球運動與全民健身、競技體育、體育產業的協調關系。引導企業、機關、部隊、農村、學校和街道社區普遍開展乒乓球運動。夯實乒乓球事業發展的人口、設施、管理、文化、人才和產業基礎,建設以縣(市)區、開發區為中心,以街道、鄉鎮和俱樂部為基礎,方便社區居民和村民日常體育鍛煉的乒乓球運動設施網絡,打造城市社區15分鐘乒乓球健身圈。建設集教學、住宿和對外接待功能于一體的外向型、綜合性乒乓球培訓教學基地。到2020年,乒乓球全面融入城市生活,經常參加乒乓球運動的人數達到10萬人;每個社區(行政村)均有專門的乒乓球活動室;開展校園乒乓球活動的小學、中學、大學數量達到學校總數的30%;向省以上高水平運動隊培養輸送運動員5-8人,各類乒乓球教練員人數達到500名,裁判員人數達到70名;每年舉辦市級乒乓球賽事和相關活動4次以上,承辦3次以上國內或省級乒乓球賽事;培育一批新型乒乓球俱樂部和企業,建立3-5個具有一定規模的乒乓球培訓學校和基地,拓展國際交流,面向國際培養人才;乒乓球產業規模占體育產業比重20%以上,奮力打造遼寧地區乒乓球發展核心城市,確立東北第一、全國一流、國際知名的乒乓球優勢地位。(牽頭部門:市體育局。責任部門和單位:各縣〈市〉區政府、各開發區管委會、市直機關工委、市農委、市教育局、市民政局、鞍山鋼鐵集團公司工會、三冶集團有限公司工會)

四、保障措施

(一)健全全民健身計劃實施的領導協調機制。為推進實施全民健身國家戰略,加強對《鞍山市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16-2020)》有關工作的統籌協調和貫徹落實,成立鞍山市貫徹落實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16-2020)領導小組(以下簡稱領導小組)。領導小組統籌協調鞍山市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16-2020)落實的全局性工作,指導全市各級各部門開展工作,加強對各項工作落實情況的督促檢查。建立健全由各級政府牽頭,各相關部門參與的組織機構。統籌組織、協調、配置我市的全民健身資源;協同財政、金融、稅收、土地等部門,解決全民健身計劃實施中出現的具體問題;整合基層宣傳、衛生計生、文化、教育、民政、養老、殘疾、旅游等部門相關工作,形成全民健身工作各層級的部門聯動的全民健身組織體系。各級政府要科學決策,加強頂層設計。把全民健身事業納入本級政府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以及基本公共服務發展規劃,把全民健身重點工作納入政府年度民生實事推進和考核。進一步擴大城鄉公共體育服務的覆蓋面,提升公共體育服務質量,推動公共體育服務均等化。(牽頭部門:市政府辦公廳。責任部門和單位:各縣〈市〉區政府、各開發區管委會、市體育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衛生計生委、市旅游委、市殘聯、市工作實績考核辦、市財政局、市民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教育局、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

(二)完善法治與政策保障。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和《遼寧省全民健身條例》,結合鞍山市全民健身發展實際,出臺配套的“規章制度、指導辦法”等行政規范性文件,依法保障公民的體育健身權利以及健康體育鍛煉方式的權益,為我市全民健身事業和健康鞍山的持續發展提供完善的法制保障。

推行體育行業職業資格認證制度,高危險性體育項目行政審批制度和體育健身服務質量認證制度,建立健全全民健身執法機制和執法體系,完善體育用地的規劃政策,將體育場地設施用地納入城鄉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年度用地計劃,合理安排體育用地。(牽頭部門:市體育局。責任部門和單位:各縣<市>區政府、各開發區管委會、市政府法制辦、市規劃局、市國土資源局)

(三)加大全民健身活動資金投入與保障。建立多元化資金籌集機制,優化投融資引導政策,推動落實財稅等各項優惠政策。縣(市)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應將全民健身工作相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并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逐步增加對全民健身的投入。各級政府應在經費、機構、人員編制等方面給予支持,尤其應該加大公共財政對全民健身服務的投入力度。

充分發揮稅收的杠桿調節作用,加大全民健身相關稅費優惠力度。建立多元化社會資金籌集機制,優化投融資引導政策。探索政府購買全民健身服務的新模式,引導社會力量興辦全民健身事業,鼓勵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對全民健身事業提供捐贈和贊助,并依法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牽頭部門:市政府辦公廳。責任部門和單位:各縣〈市〉區政府、各開發區管委會、市編委辦、市財政局、市國稅局、市地稅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體育局)

(四)構建全民健身評價體系。各縣(市)區政府、各開發區管委會要制定本地《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16-2020)》,做好任務分工和監督檢查,嚴格過程監管與績效評估,并在2020年對本地區全民健身計劃實施情況進行全面評估。組織技術力量,制定符合鞍山發展實際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標準和績效評估標準,以此推進全市全民健身公共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形成多層級、多主體、全方位的全民健身發展水平立體評估體系。(牽頭部門:市工作實績考核辦。責任部門和單位:各縣〈市〉區政府、各開發區管委會、市體育局)

(五)創新全民健身激勵體制。搭建更加適應我市發展需求的全民健身激勵平臺,拓展激勵范圍,有效調動城鄉基層單位和個人積極性,發揮典型示范帶動作用。推行《國家體育鍛煉標準》,頒發體育鍛煉標準證書、證章,通過對各級政府或行政部門的全民健身績效考評、體育名城的創建、體育先進單位和個人的表彰及評比等激勵手段,形成多渠道,市場化的全民健身激勵機制,引導市場和各社會組織主動參與和積極支持全民健身事業。(牽頭部門:市體育局。責任部門和單位:各縣〈市〉區政府、各開發區管委會)

(六)加強全民健身的綜合保障。強化全民健身科技創新,加快全民健身公共信息服務網絡建設,積極融入智慧城市建設,推進“互聯網+體育”創新創建工作,打造智慧體育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建立和完善全民健身基礎數據統計體系,加強全民健身科研工作,研究制定全民健身服務標準,繼續做好體育場地普查、國民體質監測以及全民健身活動狀況調查數據分析,提高全民健身科學化水平,推進全民健身科學化。(牽頭部門:市體育局。責任部門和單位:各縣〈市〉區政府、各開發區管委會、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市總工會、市直機關工委、市教育局、鞍山鋼鐵集團公司工會、三冶集團有限公司工會)

 

附件:鞍山市貫徹落實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16-2020)工作領導小組


 

附件

 

鞍山市貫徹落實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16-2020)工作領導小組

主任:  趙愛軍市長

副主任:王守衛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王忠哲副市長

委員:  叢波市委宣傳部副部長

        楊振業市編委辦主任

        李寒松市直機關工委書記

        馬長青市發展改革委主任

        王丹群市經濟和信息化委主任

        李季市教育局局長

        付志鵬市民政局副局長

        張曉強市財政局副局長

        馬曉平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局長

        陳望新市國土資源局局長

        張興東市住房城鄉建設委主任

        曹海峰市規劃局局長

        陳毅菲市農委主任

        李鋒市服務業委主任

        閔霄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局長

        高光來市衛生計生委主任

        黃凱市體育局局長

        張敬軍市政府法制辦主任

        陳寶珂市旅游委主任

        李成剛市公共資源交易管理局局長

        王增祥市老齡辦主任

        程斌市總工會副主席

        楊永峰團市委書記

        劉南市婦聯主席

        關懷遠市殘聯理事長

        吳慶豐市職教城管委會主任

        聞然海城市市長

        劉廣新臺安縣縣長

        岫巖縣政府主要領導

        王凱鐵東區區長

        范丹宇鐵西區區長

        馬培剛立山區區長

        靳洪利千山區區長

        賈清瑞高新區管委會主任

        鄭繼中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任

        范靜國千山風景區管委會主任

        劉耀業鞍山日報社總編

        閆富明鞍山廣播電視臺臺長

        馮凌旭鞍山鋼鐵集團公司工會副主席

        田樹玉三冶集團有限公司工會

        孔祥龍市國家稅務局局長

        丁尚滿市地方稅務局局長

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體育局,負責領導小組日常工作,辦公室主任:黃凱(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