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chinese熟女老女人hd,飘雪影视在线观看西瓜高清,三人成全免费观看电视剧高清

鞍政發〔2016〕48號
鞍山市人民政府關于推進
工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施意見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各開發區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各有關單位:

為扎實推進全市工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擴大工業產品有效供給,提高工業經濟整體競爭力,根據《遼寧省人民政府關于推進工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施意見》(遼政發〔2016〕55號)精神,結合鞍山實際,現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統籌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緊緊抓住新一輪東北振興重大戰略機遇,堅持以“四個著力”為根本遵循,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工業強市建設”為主題,以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為重點,引導社會各類資源集聚,突破工業產業發展的瓶頸和短板,不斷優化工業供給結構,努力擴大工業有效供給,實現工業供需協同發展,為全市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堅強支撐。

(二)基本原則。

——堅持市場主導,有效發揮政府引導作用。正確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強化企業主體地位,進一步激發企業活力和創造力。著力破除制約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積極轉變政府職能,加強戰略研究、頂層設計和規劃引導,完善相關支持政策,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提升工業開放發展水平。

——堅持調存增優,實現工業結構優化升級。注重“加減乘除”并舉,處理好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的關系,形成互相支撐、彼此帶動、共同發展的良好格局。注重盤活存量,努力化解過剩產能,推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提升傳統產業比較優勢;注重做優增量,提高戰略性新興產業比重,加快壯大和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注重優化投資結構,整合政策資源,提高投資有效性;注重集聚發展,立足產業基礎和資源稟賦,促進產業集聚和區域協調發展。

——堅持創新驅動,實現工業發展動力轉變。以創新培育發展新動能,增強企業創新能力,構建產業技術創新體系,促進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不斷增強持續增長動力,壯大發展新引擎,實現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以兩化深度融合為主線,以智能制造、電子信息、新材料、消費品為主攻方向,實現工業產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

——堅持質量為先,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把質量提升作為工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著力點,培育和做強自主品牌,改善和提升工業整體素質,不斷提高工業供給質量和水平。突出節能降耗,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加大淘汰落后產能力度,推廣清潔生產,構建綠色制造體系,走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三)發展目標。

到2020年,全市工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效,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進一步增強,供給側綜合效能明顯提升,工業強市建設取得重要進展。

——工業供給結構進一步優化。傳統產業競爭優勢進一步提升,鋼鐵產品差異化率提高10%,礦產品深加工率提高10%,裝備制造業占工業經濟總量達到20%,消費品工業占比達到25%;新興產業比重加大,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達到15%。規模以上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單位工業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比2015年分別下降12%、22%、15%,工業固體廢物(含尾礦)綜合利用率達到30%。

——工業供給效能進一步提升。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科技活動經費支出占銷售收入的比重達到1%,重點骨干企業達到2%以上。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制造業重點領域應用取得明顯進展,兩化融合水平進一步提高,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到80%,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55%,工業供給創新動力不斷增強,供給質量效益明顯改善,綜合競爭實力進一步提升。

二、主要任務

(一)以優化供給結構為重點,補齊工業發展短板。

1.調整優化原材料工業。立足專、精、特、新”,以補齊產品結構短板、拉長產業鏈條、提升精深加工水平為重點,推進原材料工業向基地化、大型化、一體化方向發展。冶金行業以鋼鐵為重點,嚴格控制總量,加大化解過剩產能工作力度,引導企業通過主動壓減、兼并重組、國際產能合作等多種途徑退出部分過剩產能。加快產品升級、打造質量品牌、推進綠色發展,大力發展高速鐵路用鋼、高強度轎車用鋼、高檔電力用鋼等關鍵鋼材品種以及高端鋼材產品,重點建設鞍山鋼鐵及深加工產業基地和臺安彩涂板產業基地。菱鎂產業以提高集中度和礦產品深加工度為重點,以世界級菱鎂新材料生產和出口基地為目標,重點發展鎂耐材、鎂建材、鎂化工、鎂合金、滑石化學改性技術和滑石超細化涂料等產業,同時向鎂建材、鎂合金、鎂化工方向發展。建材行業以城市鋼結構建筑和整體模塊式建筑的新型現代環保建筑產業為主線,重點發展新型保溫材料、防火材料、綠色建筑裝修材料等產品,形成東北地區新型綠色建筑產業基地。化工行業要進一步提升煉化一體化水平,增強化工原料供應能力;加快發展精細化工產業,重點發展化工新材料和專用化學品,提高產品附加值。(責任部門:市經濟和信息化委)

2.鞏固提升裝備制造業。著力建設智能車間、智能工廠,開展智能制造示范,推進生產過程智能化,研究開發先進制造技術,向“微笑曲線”兩端服務領域縱向延伸,努力實現裝備制造業高端化、精密化、智能化和綠色化發展。在鋼鐵、礦山開發等流程制造領域,通過引入項目建設實現提質增效,進一步增強產品競爭力。不斷推進跨專業技術對接,提升集成創新能力,實現產品高效運行、良好匹配和智能控制,建成世界一流的冶金和礦山成套裝備集成中心和冶金、礦山關鍵設備的制造基地。在工業自動化及輸變電領域,加快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在產品中的深度嵌入,增強產品的自感知、自反饋、自診斷功能。重點發展煉焦配煤優化系統、煉鐵優化專家系統、轉爐控制系統、精煉爐控制系統、連鑄動態控制系統、帶鋼熱連軋控制系統、火災和氣體檢測系統等;輸變電裝備重點發展高壓柔性直流輸變電成套裝備、特大功率變頻器、智能電網多節點實時控制系統、電網動態無功補償裝置、特高壓交直流電網繼電保護裝置、特高壓交直流絕緣器件、高壓開關、互感器等。要重點攻關基礎零部件的生產制造,加大對已有軸承、風機、齒輪、液壓件、密封件、緊固件以及大型高端鑄鍛件等產業集聚區的支持和指導,加強集聚區鑄造、鍛造、熱處理的集中化生產,培育一批專業化分工、產業鏈協同的特色產業集聚區。(責任部門:市經濟和信息化委)

3.做優做精消費品工業。圍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提升中高端消費品供給能力,培育多點支撐的產業發展格局。輕工行業要瞄準細分市場,加快品牌建設,積極發展市場前景好、社會需求大、經濟效益高、環境污染小的產業。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要增加優質農產品加工品種供給,發展特色農產品加工,延長農業產業鏈條,培育龍頭企業,提升農產品加工產業集聚。紡織行業要推進信息化與企業生產經營各環節深度融合,提高服裝紡織業信息化、數字化水平,強化品牌建設,提升時尚創意設計能力,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和市場競爭力。實施品牌戰略,加快服裝自主品牌建設,提高自主品牌出口比重,大力提高產品質量和檔次。做強西柳、南臺等七大專業市場集群,實施“互聯網+流通”工程,深化普及電子商務應用,加快培育本土特色電商平臺,加快專業大市場網上商城建設。(責任部門: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市農委、市服務業委)

4.做大做強電子信息產業。瞄準補齊產品結構短板,大力推動智能終端、LED、動力電池、工業控制與嵌入式軟件、基礎元器件、光伏、大數據及云平臺等領域發展。在智能終端領域,通過招商引資,引進年產千萬部智能手機項目,建成北方重要的智能手機生產基地;依托亞世光電等企業,通過生產線智能化升級改造,擴大生產規模,降低生產成本,使之成為國內重要的工業智能終端顯示器生產基地;在LED領域,全產業鏈發展LED的顯示與照明產業。計劃到2020年,我市LED全產業鏈企業達到100家以上,產值超百億元。補齊LED產業鏈條及相適應的配套體系;在動力電池領域,重點推進遼寧九夷鋰能股份有限公司投資10億元高能鋰離子動力電池制造項目和鑫普能源公司投資4.48億元建設鎳氫動力電池及回收產業化基地等重點項目;在工業控制與嵌入式軟件領域,依托原有冶金自動化軟件優勢,向其他控制領域拓展。通過引進西門子等行業領先企業,帶動我市工業自動化服務類企業向智能化服務類企業提升;在基礎元器件領域,重點發展傳感器、激光元器件、陀螺儀、磁性元器件、陶瓷貼片電容、IGBT高功率電力電子元器件等產品;在光伏領域,重點發展太陽能組件和新一代薄膜太陽能電池。謀劃推進與中建材在鞍山建立年產300MW銅銦鎵錫新一代薄膜太陽能電池項目;在大數據及云平臺領域,推進深圳夢網科技公司在我市建設面向金融、保險及互聯網等行業的移動大數據中心項目。推進鞍鋼和鞍山市聯合組建區域大數據中心,主要服務于智慧城市建設、工業互聯網和智能制造。(責任部門:市經濟和信息化委)

(二)以化解過剩產能為重點,引導產業有序發展。

5.加快化解過剩產能。以化解鋼鐵行業過剩產能為重點,完善激勵政策,鼓勵企業通過主動壓減、轉型轉產、搬遷改造、國際產能合作等途徑,主動退出過剩產能。在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前提下,對主動退出產能的企業,要通過完善不良貸款核銷政策、減免相關環節稅費、放寬不良貸款轉讓要求等措施給予支持。嚴格執行環保、能耗、質量、安全、技術等法律法規和產業政策,達不到標準要求的產能要依法依規退出。(責任部門: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市環保局、市國土資源局、市安全生產監管局、市質監局、銀監會鞍山銀監分局、市國稅局、市地稅局)

6.嚴格控制新增產能。組織協調產能嚴重過剩行業新(改、擴)建和在建項目產能置換,充分運用市場機制、經濟手段和法治辦法,積極穩妥化解過剩產能,防止新增過剩產能。對產能嚴重過剩行業新增產能項目不得備案、不得辦理土地供應、能評、環評審批和新增授信支持等相關業務。(責任部門: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和信息化委)

7.推進兼并重組壓減產能。支持企業跨行業、跨地區、跨所有制兼并重組,優化產業布局,減少同業競爭。支持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等按照市場化原則,參與處理破產重組或退出企業的債權債務。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加快推動“僵尸企業”退出。研究實施社會托底政策,做好失業保險工作和失業人員轉業轉崗培訓,完善下崗分流人員安置政策,依法妥善處理兼并重組中的勞動關系問題。(責任部門: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8.推動國際產能合作。鼓勵鋼鐵企業以“一帶一路”沿線資源條件好、配套能力強、市場潛力大的國家為重點,有力有序推動過剩產能走出去。鼓勵企業利用各種渠道和平臺,積極探索國際合作新模式,融入全球產業鏈。引導企業結合項目建設,開展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先進設備、技術、設計、工程建設、標準、服務等全產業鏈輸出,提高國際化經營能力。(責任部門:市外經貿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和信息化委、)

(三)以創新融合發展為重點,培育工業供給新動能。

9.積極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深入實施“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雙創戰略,支持高新區、經濟開發區、海城菱鎂基地、海城農高區等重點科技園區,加快培育創新主體,大力發展市場化、網絡化的“眾創空間”,著力打造一批創客空間和創新工場,形成產業孵化基地。在工業園區、大學科技園和科研院所等有條件的場所,規劃建設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的眾創空間,并在房租、寬帶接入費用和用于創業服務的公共軟件、開發工具等方面給予適當財政補貼。通過發揮政策集成和協同效應,實現創新與創業相結合、線上與線下相結合、孵化與投資相結合,為廣大創新創業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間、網絡空間、社交空間和資源共享空間,促進鞍山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深入發展。到2020年,建成30個眾創空間等新型孵化機構,形成眾創空間面積12萬平,孵化企業、注冊會員及研發團隊等達到600個,就業人員達1萬人,孵化企業年營業收入力爭達到120億元。(責任部門:市科技局、市經濟和信息化委)

10.加強技術創新能力建設。以創新驅動為著力點,加快創新體系建設,鼓勵企業建設省級以上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工程)實驗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等,提高企業研發機構比例,形成高層次人才和實用技能人才配備有序的創新團隊。在智能制造、基礎零部件、激光科技、新材料等領域鼓勵關聯企業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下游用戶形成聯合開發、優勢互補、成果共享、風險共擔的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機制,聯合建立研發機構、產業技術聯盟等技術創新組織,攻克一批對產業競爭力有全局性影響、帶動性強的關鍵技術。到2020年,培育形成國家級研發機構5家,省級研發機構150家。(責任部門:市科技局、市經濟和信息化委)

11.推進兩化融合和智能制造發展。積極促進工業互聯網發展,開發利用工業大數據,大力推進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體系建設,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國發〔2016〕28號),引導制造業企業與互聯網企業跨界融合,培育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新模式。積極推進制造過程智能化,加快企業信息化提升改造。圍繞重點產業,推進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的示范應用,促進企業研發數字化、生產智能化和管理現代化水平的提升。在機械、電子等行業,重點推動數字化協同設計、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虛擬制造和柔性化生產等方面的應用,提高信息化管控水平;在冶金、化工、建材等行業,重點推動主要耗能設備和工藝流程的智能化改造,普及先進流程控制和制造執行系統,深化核心系統綜合集成,提高生產運營、節能降耗等方面的智能化水平;在輕工、紡織等行業,重點推動產品設計、質量管理、產品溯源等關鍵環節的信息化應用。到2020年,滾動推出50個市級智能制造示范項目,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到80%。(責任部門:市經濟和信息化委)

12.推進軍民融合發展。以《中國制造2025鞍山行動綱要》為指引,鼓勵和引導“軍轉民”和“民轉軍”,促進軍民有機結合。努力推動本地優勢企業與軍工企業合作,打造軍民兩用產業,提升鞍山工業經濟總體實力。(責任部門:市經濟和信息化委)

13.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積極引導和支持制造業企業從生產制造型向生產服務型轉變。加快鞍鋼等重點企業生產性服務業分立,吸引民營資本投入生產性服務業。開展EPC工程總包,帶動設計、工程咨詢、服務外包等壯大發展。依托傳統市場優勢,促進線上線下融合,加快通尊電商產業示范園、大德電商谷產業園、鐵東電子商務大廈、經開區電商產業園等電子商務集聚區建設。圍繞鋼鐵、礦產品、閥門等優勢特色產業,培育電商平臺和大宗商品現貨電子交易平臺,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推進西柳、南臺等“前店后廠+電子商務”產業發展新模式,加快海城“西柳購”等專業大市場網上商城建設,積極爭取國家“市場采購貿易”試點和跨境電商試點。依托鋼鐵加工、礦產品、服裝箱包、農產品等優勢產業,積極發展特色農產品冷鏈物流、制造業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城鄉物流配送、物流信息平臺,加快推進經濟開發區物流港、海城龍基物流園等項目建設,帶動現代物流業快速發展。(責任部門:市服務業委、市經濟和信息化委)

14.大力推動工業綠色發展。以冶金、化工、建材、電力等主要耗能行業為重點,組織實施鍋爐(窯爐)、電機系統、余熱余壓利用、能量系統優化等節能改造。推進能源智慧化管理,升級改造企業能源管理中心,實施能源動態監測、控制和優化管理。以電機等設備再制造為主體,培育再制造企業,打造再制造基地。提高高耗能、高排放行業準入門檻,強化實施項目能評制度,嚴格執行遼寧省主要產品能耗限額標準。加強節能監察執法,對超標準、違規使用落后用能設備企業執行懲罰性電價和差別電價,強化對鋼鐵、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業管理,依法加大違法企業處罰力度。加大先進節能環保技術、工藝、裝備的研制和推廣力度,鼓勵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應用新工藝、新材料、新能源和高效智能裝備,推進制造業綠色低碳發展。到2020年,建成1個電機再制造基地、1個千兆瓦工業余熱利用區域能源中心、5個資源綜合利用項目,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12%。(責任部門: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市發展改革委)

15.推進工業強基工程。圍繞重大裝備、重點領域的配套需求,鼓勵企業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下游用戶聯合建立研發機構、產業技術聯盟等技術創新組織,積極開展核心基礎零部件、先進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產業技術基礎等領域共性技術、高端技術、前瞻性技術的研發攻關,有針對性地發展精密軸承、高檔齒輪、高端閥門、高檔模具、智能風機、高檔水泵等高性能產品,提高產品的質量、可靠性、一致性和使用壽命,加大工業基礎領域企業技術改造力度,推進創新成果產業化。到2020年,突破20項基礎工藝和技術,開發20種基礎新材料和基礎零部件。(責任部門: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市科技局)

(四)以供需協同為重點,不斷擴大工業有效供給。

16.促進重點行業有效投資。規范和優化投資審批、核準流程,全面清理和壓縮行政審批事項,實行負面清單管理。修訂與項目建設相關的規劃、環保、土地、節能、消防、人防等建設規范和技術標準,簡化程序、精簡要件。創新政府融資思路,轉變現有財政涉企資金點式無償投入方式,建立普惠制的支持產業發展金融體系,逐步實行財政涉企性資金基金化。設立鞍山市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以股權投資方式對股權投資基金或企業進行投資,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原則進行投資運作,引導社會資本進入股權投資領域,支持企業發展。全面放開公共事業領域,引導社會資本投資燃氣、供暖、教育、衛生、污水處理、垃圾焚燒等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項目,參與國有企業改制重組及合資經營。(責任部門:市編委辦、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公共行政服務中心、市國資委)

17.推動本地工業產品擴大應用。推薦本市有質量、有技術、有品牌、有市場的產品列入《遼寧省重點工業產品目錄》。建立《鞍山市重點工業產品目錄》,針對公共產品供給市場,發揮政府投資拉動作用和招標采購政策的導向作用,擴大鞍山本地符合要求產品和服務的應用。針對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和重大工程市場,圍繞能源、水利、交通、通信等項目,組織開展技術對接、供需對接、服務對接等活動,鼓勵本地企業實行工程總承包、總集成。針對產業鏈配套協作市場,鼓勵龍頭企業與中小企業開展產業鏈上下游配套合作,提高本地化配套水平。針對城鄉居民消費市場,支持企業開發適應市場需求、滿足消費結構升級需要的產品和服務,鼓勵企業創新服務模式,開展個性化定制服務,加強品牌建設,提高產品質量。(責任部門:市經濟和信息化委)

18.支持企業開拓國際市場。依托我市鋼鐵、裝備、礦產品加工產業優勢,開拓海外資源、基礎設施建設市場,大力實施“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加強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健全完善產能合作項目協調服務和對接推進機制,加大在境外建設產業園區工作力度,推動重大國際產能合作項目建設。積極促進我市企業與央企、軍工對接,加快走出去步伐,推動承接海外工程項目。大力引進和培育外貿綜合服務企業,充分發揮大連忠進、紫竹集團等企業外貿出口優勢,為全市出口企業服務。到2020年,走出去企業數量年均增長10%,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年均增長15%。深入實施外貿出口五年倍增計劃,落實17條促進出口政策,用好外貿專項資金,支持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支持外貿出口企業聯盟抱團出海,共同開拓出口市場。(責任部門:市外經貿局)

(五)以推進企業降本增效為重點,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

19.加大幫扶企業力度。運用工業經濟運行監測系統,做好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監測分析,加強對經濟運行中各類風險因素的預研預判,密切關注用工、債務等敏感問題,實施定向調控和相機調控,掌握要素協調工作主動性。加大對短時間內停產半停產企業的幫扶力度,不斷完善困難企業檔案,對企業債務負擔過重企業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避免發生企業資金鏈斷裂而停產的情況,減少社會不穩定因素。(責任部門:市經濟和信息化委)

20.開展降低企業成本行動。降低企業稅負成本,落實“營改增”等結構性減稅政策,探索實施國稅、地稅聯合辦稅制度,貫徹落實小微企業、科技創新企業各項稅收優惠政策。降低企業財務成本,嚴禁“以貸轉存”、“存貸掛鉤”等變相提高利率、加重企業負擔行為。規范整頓金融機構和擔保、評估、登記、審計、保險等中介機構的經營性服務收費,合理降低收費標準。減低企業生產要素成本,完善煤電價格聯動機制,開展輸配電價改革,幫助企業向上爭取直購電指標。全面實行凈地出讓,按期交付土地;推行土地靈活取得方式,按企業需求選擇出讓、租賃或先租后讓、租讓結合等供應方式;實施土地出讓金和租金分期支付;推行工業用地出讓價格優惠政策,對符合《遼寧省優先發展產業目錄》的產業且用地集約的工業項目,在不低于土地成本的情況下,土地出讓底價可按不低于所在地工業用地最低價標準的70%確定;加大對閑置土地清繳力度,提高供地能力。完成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和管道燃氣定價機制,降低企業用氣成本。對生產性服務業在用電、用水、用氣方面與工業企業實行相同價格,在用地上給予重點支持。降低企業物流成本,完善全市物流綜合服務網絡,提高物流周轉效率。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斷完善權力清單、責任清單、負面清單,嚴格執行涉企收費清單制度,徹底取消不合規行政干預,簡化辦事流程,壓縮審批時限。(責任部門:市國稅局、市地稅局、人民銀行鞍山市中心支行、市金融辦、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市國土資源局、市交通委、市編委辦)

21.拓寬企業融資渠道。完善融資服務體系建設,加大與投融資機構和中介服務機構的合作,推進有條件的企業開展集合債、集合票據、增信集合債券以及私募債等債券的發行工作;大力推進投融資機構在我市開展創業投資、風險投資和股權投資;加大企業上市培育工作力度,推進更多企業進入上市培育和上市輔導期階段,推動符合條件的企業到各資本市場上市及掛牌融資。組織信用擔保機構申請各級補助資金支持,減輕擔保機構對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的貸款擔保后顧之憂。推進擔保機構提升管理水平,增強擔保能力,規范擔保機構運行,加強風險管控。建立產融合作對接協調機制,推進企業集團財務公司延伸產業鏈金融服務試點工作,研究設立融資租賃產業基金,更好解決企業融資難的問題。(責任部門:市金融辦、市財政局、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市發展改革委)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協調機制。

各縣(市)區、各開發區、各有關部門和單位要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推進工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各項決策部署,精心籌劃、周密組織。主要領導負責同志要切實承擔起責任,加強對工業產業轉型升級的總體謀劃,深入了解工業經濟發展情況,解決企業在生產經營等方面上的問題,強力推進重大項目建設。要搞好綜合協調,建立工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領導、組織、協調工作機制,扎實推進工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各項工作。

(二)強化政策保障,爭取資金扶持。

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省和市已經出臺的各項工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政策,研究制定配套政策措施。將推進工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新一輪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緊密結合,積極向上爭取資金支持。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鼓勵社會資本參與重大項目建設、企業技術改造和關鍵基礎設施建設。

(三)完善人才體系,建立培養機制。

建立和完善人才引進、培養與激勵機制,加強人才發展統籌規劃和分類指導,加大專業技術人才、經營管理人才和技能人才的培養力度,完善從研發、轉化、生產到管理的人才培養體系。制定優惠政策,培養、引進高端科技人才,同時加速技術熟練工人的培養,不斷提高其操作能力和水平,以適應新技術新工藝進步的要求。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營造尊重企業家、尊重創業者的社會氛圍,吸引更多的企業家到鞍山投資創業。

(四)提升服務效能,優化營商環境。

繼續深入“放管服”改革,進一步推進簡政放權,優化行政審批流程,規范行政審批行為。完善權力和責任清單制度,深入推進“五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制度改革。全面推廣工商登記“雙告知”工作機制,推進行政執法的“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實行涉企收費清單制度,全面清理和廢止不利于市場建設的政策措施。深化投資項目審批改革,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門檻,建立網上審批平臺,嚴格執行投資項目負面清單。

(五)狠抓責任落實,加強督查考核。

各縣(市)區、各開發區、各有關部門和部位要按照本實施意見要求,按任務分工和時間節點全力推動各項工作任務的落實。市主要領導定期聽取落實匯報,各分管市領導分階段關注工作動態,責任部門定期實施跟蹤問效、按時調度和督查督辦,以此建立責任體系、評價體系和問責體系,力爭使每一項任務都有部署、有落實、有檢查、有評價、有反饋。

 

 

鞍山市人民政府     

2016年10月21日     

 

 

(此件公開發布)

 

 

鞍政發〔2016〕48號
鞍山市人民政府關于推進工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施意見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各開發區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各有關單位:

為扎實推進全市工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擴大工業產品有效供給,提高工業經濟整體競爭力,根據《遼寧省人民政府關于推進工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施意見》(遼政發〔2016〕55號)精神,結合鞍山實際,現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統籌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緊緊抓住新一輪東北振興重大戰略機遇,堅持以“四個著力”為根本遵循,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工業強市建設”為主題,以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為重點,引導社會各類資源集聚,突破工業產業發展的瓶頸和短板,不斷優化工業供給結構,努力擴大工業有效供給,實現工業供需協同發展,為全市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堅強支撐。

(二)基本原則。

——堅持市場主導,有效發揮政府引導作用。正確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強化企業主體地位,進一步激發企業活力和創造力。著力破除制約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積極轉變政府職能,加強戰略研究、頂層設計和規劃引導,完善相關支持政策,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提升工業開放發展水平。

——堅持調存增優,實現工業結構優化升級。注重“加減乘除”并舉,處理好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的關系,形成互相支撐、彼此帶動、共同發展的良好格局。注重盤活存量,努力化解過剩產能,推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提升傳統產業比較優勢;注重做優增量,提高戰略性新興產業比重,加快壯大和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注重優化投資結構,整合政策資源,提高投資有效性;注重集聚發展,立足產業基礎和資源稟賦,促進產業集聚和區域協調發展。

——堅持創新驅動,實現工業發展動力轉變。以創新培育發展新動能,增強企業創新能力,構建產業技術創新體系,促進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不斷增強持續增長動力,壯大發展新引擎,實現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以兩化深度融合為主線,以智能制造、電子信息、新材料、消費品為主攻方向,實現工業產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

——堅持質量為先,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把質量提升作為工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著力點,培育和做強自主品牌,改善和提升工業整體素質,不斷提高工業供給質量和水平。突出節能降耗,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加大淘汰落后產能力度,推廣清潔生產,構建綠色制造體系,走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三)發展目標。

到2020年,全市工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效,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進一步增強,供給側綜合效能明顯提升,工業強市建設取得重要進展。

——工業供給結構進一步優化。傳統產業競爭優勢進一步提升,鋼鐵產品差異化率提高10%,礦產品深加工率提高10%,裝備制造業占工業經濟總量達到20%,消費品工業占比達到25%;新興產業比重加大,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達到15%。規模以上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單位工業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比2015年分別下降12%、22%、15%,工業固體廢物(含尾礦)綜合利用率達到30%。

——工業供給效能進一步提升。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科技活動經費支出占銷售收入的比重達到1%,重點骨干企業達到2%以上。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制造業重點領域應用取得明顯進展,兩化融合水平進一步提高,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到80%,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55%,工業供給創新動力不斷增強,供給質量效益明顯改善,綜合競爭實力進一步提升。

二、主要任務

(一)以優化供給結構為重點,補齊工業發展短板。

1.調整優化原材料工業。立足專、精、特、新”,以補齊產品結構短板、拉長產業鏈條、提升精深加工水平為重點,推進原材料工業向基地化、大型化、一體化方向發展。冶金行業以鋼鐵為重點,嚴格控制總量,加大化解過剩產能工作力度,引導企業通過主動壓減、兼并重組、國際產能合作等多種途徑退出部分過剩產能。加快產品升級、打造質量品牌、推進綠色發展,大力發展高速鐵路用鋼、高強度轎車用鋼、高檔電力用鋼等關鍵鋼材品種以及高端鋼材產品,重點建設鞍山鋼鐵及深加工產業基地和臺安彩涂板產業基地。菱鎂產業以提高集中度和礦產品深加工度為重點,以世界級菱鎂新材料生產和出口基地為目標,重點發展鎂耐材、鎂建材、鎂化工、鎂合金、滑石化學改性技術和滑石超細化涂料等產業,同時向鎂建材、鎂合金、鎂化工方向發展。建材行業以城市鋼結構建筑和整體模塊式建筑的新型現代環保建筑產業為主線,重點發展新型保溫材料、防火材料、綠色建筑裝修材料等產品,形成東北地區新型綠色建筑產業基地。化工行業要進一步提升煉化一體化水平,增強化工原料供應能力;加快發展精細化工產業,重點發展化工新材料和專用化學品,提高產品附加值。(責任部門:市經濟和信息化委)

2.鞏固提升裝備制造業。著力建設智能車間、智能工廠,開展智能制造示范,推進生產過程智能化,研究開發先進制造技術,向“微笑曲線”兩端服務領域縱向延伸,努力實現裝備制造業高端化、精密化、智能化和綠色化發展。在鋼鐵、礦山開發等流程制造領域,通過引入項目建設實現提質增效,進一步增強產品競爭力。不斷推進跨專業技術對接,提升集成創新能力,實現產品高效運行、良好匹配和智能控制,建成世界一流的冶金和礦山成套裝備集成中心和冶金、礦山關鍵設備的制造基地。在工業自動化及輸變電領域,加快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在產品中的深度嵌入,增強產品的自感知、自反饋、自診斷功能。重點發展煉焦配煤優化系統、煉鐵優化專家系統、轉爐控制系統、精煉爐控制系統、連鑄動態控制系統、帶鋼熱連軋控制系統、火災和氣體檢測系統等;輸變電裝備重點發展高壓柔性直流輸變電成套裝備、特大功率變頻器、智能電網多節點實時控制系統、電網動態無功補償裝置、特高壓交直流電網繼電保護裝置、特高壓交直流絕緣器件、高壓開關、互感器等。要重點攻關基礎零部件的生產制造,加大對已有軸承、風機、齒輪、液壓件、密封件、緊固件以及大型高端鑄鍛件等產業集聚區的支持和指導,加強集聚區鑄造、鍛造、熱處理的集中化生產,培育一批專業化分工、產業鏈協同的特色產業集聚區。(責任部門:市經濟和信息化委)

3.做優做精消費品工業。圍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提升中高端消費品供給能力,培育多點支撐的產業發展格局。輕工行業要瞄準細分市場,加快品牌建設,積極發展市場前景好、社會需求大、經濟效益高、環境污染小的產業。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要增加優質農產品加工品種供給,發展特色農產品加工,延長農業產業鏈條,培育龍頭企業,提升農產品加工產業集聚。紡織行業要推進信息化與企業生產經營各環節深度融合,提高服裝紡織業信息化、數字化水平,強化品牌建設,提升時尚創意設計能力,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和市場競爭力。實施品牌戰略,加快服裝自主品牌建設,提高自主品牌出口比重,大力提高產品質量和檔次。做強西柳、南臺等七大專業市場集群,實施“互聯網+流通”工程,深化普及電子商務應用,加快培育本土特色電商平臺,加快專業大市場網上商城建設。(責任部門: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市農委、市服務業委)

4.做大做強電子信息產業。瞄準補齊產品結構短板,大力推動智能終端、LED、動力電池、工業控制與嵌入式軟件、基礎元器件、光伏、大數據及云平臺等領域發展。在智能終端領域,通過招商引資,引進年產千萬部智能手機項目,建成北方重要的智能手機生產基地;依托亞世光電等企業,通過生產線智能化升級改造,擴大生產規模,降低生產成本,使之成為國內重要的工業智能終端顯示器生產基地;在LED領域,全產業鏈發展LED的顯示與照明產業。計劃到2020年,我市LED全產業鏈企業達到100家以上,產值超百億元。補齊LED產業鏈條及相適應的配套體系;在動力電池領域,重點推進遼寧九夷鋰能股份有限公司投資10億元高能鋰離子動力電池制造項目和鑫普能源公司投資4.48億元建設鎳氫動力電池及回收產業化基地等重點項目;在工業控制與嵌入式軟件領域,依托原有冶金自動化軟件優勢,向其他控制領域拓展。通過引進西門子等行業領先企業,帶動我市工業自動化服務類企業向智能化服務類企業提升;在基礎元器件領域,重點發展傳感器、激光元器件、陀螺儀、磁性元器件、陶瓷貼片電容、IGBT高功率電力電子元器件等產品;在光伏領域,重點發展太陽能組件和新一代薄膜太陽能電池。謀劃推進與中建材在鞍山建立年產300MW銅銦鎵錫新一代薄膜太陽能電池項目;在大數據及云平臺領域,推進深圳夢網科技公司在我市建設面向金融、保險及互聯網等行業的移動大數據中心項目。推進鞍鋼和鞍山市聯合組建區域大數據中心,主要服務于智慧城市建設、工業互聯網和智能制造。(責任部門:市經濟和信息化委)

(二)以化解過剩產能為重點,引導產業有序發展。

5.加快化解過剩產能。以化解鋼鐵行業過剩產能為重點,完善激勵政策,鼓勵企業通過主動壓減、轉型轉產、搬遷改造、國際產能合作等途徑,主動退出過剩產能。在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前提下,對主動退出產能的企業,要通過完善不良貸款核銷政策、減免相關環節稅費、放寬不良貸款轉讓要求等措施給予支持。嚴格執行環保、能耗、質量、安全、技術等法律法規和產業政策,達不到標準要求的產能要依法依規退出。(責任部門: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市環保局、市國土資源局、市安全生產監管局、市質監局、銀監會鞍山銀監分局、市國稅局、市地稅局)

6.嚴格控制新增產能。組織協調產能嚴重過剩行業新(改、擴)建和在建項目產能置換,充分運用市場機制、經濟手段和法治辦法,積極穩妥化解過剩產能,防止新增過剩產能。對產能嚴重過剩行業新增產能項目不得備案、不得辦理土地供應、能評、環評審批和新增授信支持等相關業務。(責任部門: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和信息化委)

7.推進兼并重組壓減產能。支持企業跨行業、跨地區、跨所有制兼并重組,優化產業布局,減少同業競爭。支持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等按照市場化原則,參與處理破產重組或退出企業的債權債務。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加快推動“僵尸企業”退出。研究實施社會托底政策,做好失業保險工作和失業人員轉業轉崗培訓,完善下崗分流人員安置政策,依法妥善處理兼并重組中的勞動關系問題。(責任部門: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8.推動國際產能合作。鼓勵鋼鐵企業以“一帶一路”沿線資源條件好、配套能力強、市場潛力大的國家為重點,有力有序推動過剩產能走出去。鼓勵企業利用各種渠道和平臺,積極探索國際合作新模式,融入全球產業鏈。引導企業結合項目建設,開展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先進設備、技術、設計、工程建設、標準、服務等全產業鏈輸出,提高國際化經營能力。(責任部門:市外經貿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和信息化委、)

(三)以創新融合發展為重點,培育工業供給新動能。

9.積極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深入實施“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雙創戰略,支持高新區、經濟開發區、海城菱鎂基地、海城農高區等重點科技園區,加快培育創新主體,大力發展市場化、網絡化的“眾創空間”,著力打造一批創客空間和創新工場,形成產業孵化基地。在工業園區、大學科技園和科研院所等有條件的場所,規劃建設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的眾創空間,并在房租、寬帶接入費用和用于創業服務的公共軟件、開發工具等方面給予適當財政補貼。通過發揮政策集成和協同效應,實現創新與創業相結合、線上與線下相結合、孵化與投資相結合,為廣大創新創業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間、網絡空間、社交空間和資源共享空間,促進鞍山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深入發展。到2020年,建成30個眾創空間等新型孵化機構,形成眾創空間面積12萬平,孵化企業、注冊會員及研發團隊等達到600個,就業人員達1萬人,孵化企業年營業收入力爭達到120億元。(責任部門:市科技局、市經濟和信息化委)

10.加強技術創新能力建設。以創新驅動為著力點,加快創新體系建設,鼓勵企業建設省級以上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工程)實驗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等,提高企業研發機構比例,形成高層次人才和實用技能人才配備有序的創新團隊。在智能制造、基礎零部件、激光科技、新材料等領域鼓勵關聯企業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下游用戶形成聯合開發、優勢互補、成果共享、風險共擔的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機制,聯合建立研發機構、產業技術聯盟等技術創新組織,攻克一批對產業競爭力有全局性影響、帶動性強的關鍵技術。到2020年,培育形成國家級研發機構5家,省級研發機構150家。(責任部門:市科技局、市經濟和信息化委)

11.推進兩化融合和智能制造發展。積極促進工業互聯網發展,開發利用工業大數據,大力推進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體系建設,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國發〔2016〕28號),引導制造業企業與互聯網企業跨界融合,培育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新模式。積極推進制造過程智能化,加快企業信息化提升改造。圍繞重點產業,推進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的示范應用,促進企業研發數字化、生產智能化和管理現代化水平的提升。在機械、電子等行業,重點推動數字化協同設計、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虛擬制造和柔性化生產等方面的應用,提高信息化管控水平;在冶金、化工、建材等行業,重點推動主要耗能設備和工藝流程的智能化改造,普及先進流程控制和制造執行系統,深化核心系統綜合集成,提高生產運營、節能降耗等方面的智能化水平;在輕工、紡織等行業,重點推動產品設計、質量管理、產品溯源等關鍵環節的信息化應用。到2020年,滾動推出50個市級智能制造示范項目,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到80%。(責任部門:市經濟和信息化委)

12.推進軍民融合發展。以《中國制造2025鞍山行動綱要》為指引,鼓勵和引導“軍轉民”和“民轉軍”,促進軍民有機結合。努力推動本地優勢企業與軍工企業合作,打造軍民兩用產業,提升鞍山工業經濟總體實力。(責任部門:市經濟和信息化委)

13.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積極引導和支持制造業企業從生產制造型向生產服務型轉變。加快鞍鋼等重點企業生產性服務業分立,吸引民營資本投入生產性服務業。開展EPC工程總包,帶動設計、工程咨詢、服務外包等壯大發展。依托傳統市場優勢,促進線上線下融合,加快通尊電商產業示范園、大德電商谷產業園、鐵東電子商務大廈、經開區電商產業園等電子商務集聚區建設。圍繞鋼鐵、礦產品、閥門等優勢特色產業,培育電商平臺和大宗商品現貨電子交易平臺,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推進西柳、南臺等“前店后廠+電子商務”產業發展新模式,加快海城“西柳購”等專業大市場網上商城建設,積極爭取國家“市場采購貿易”試點和跨境電商試點。依托鋼鐵加工、礦產品、服裝箱包、農產品等優勢產業,積極發展特色農產品冷鏈物流、制造業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城鄉物流配送、物流信息平臺,加快推進經濟開發區物流港、海城龍基物流園等項目建設,帶動現代物流業快速發展。(責任部門:市服務業委、市經濟和信息化委)

14.大力推動工業綠色發展。以冶金、化工、建材、電力等主要耗能行業為重點,組織實施鍋爐(窯爐)、電機系統、余熱余壓利用、能量系統優化等節能改造。推進能源智慧化管理,升級改造企業能源管理中心,實施能源動態監測、控制和優化管理。以電機等設備再制造為主體,培育再制造企業,打造再制造基地。提高高耗能、高排放行業準入門檻,強化實施項目能評制度,嚴格執行遼寧省主要產品能耗限額標準。加強節能監察執法,對超標準、違規使用落后用能設備企業執行懲罰性電價和差別電價,強化對鋼鐵、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業管理,依法加大違法企業處罰力度。加大先進節能環保技術、工藝、裝備的研制和推廣力度,鼓勵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應用新工藝、新材料、新能源和高效智能裝備,推進制造業綠色低碳發展。到2020年,建成1個電機再制造基地、1個千兆瓦工業余熱利用區域能源中心、5個資源綜合利用項目,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12%。(責任部門: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市發展改革委)

15.推進工業強基工程。圍繞重大裝備、重點領域的配套需求,鼓勵企業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下游用戶聯合建立研發機構、產業技術聯盟等技術創新組織,積極開展核心基礎零部件、先進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產業技術基礎等領域共性技術、高端技術、前瞻性技術的研發攻關,有針對性地發展精密軸承、高檔齒輪、高端閥門、高檔模具、智能風機、高檔水泵等高性能產品,提高產品的質量、可靠性、一致性和使用壽命,加大工業基礎領域企業技術改造力度,推進創新成果產業化。到2020年,突破20項基礎工藝和技術,開發20種基礎新材料和基礎零部件。(責任部門: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市科技局)

(四)以供需協同為重點,不斷擴大工業有效供給。

16.促進重點行業有效投資。規范和優化投資審批、核準流程,全面清理和壓縮行政審批事項,實行負面清單管理。修訂與項目建設相關的規劃、環保、土地、節能、消防、人防等建設規范和技術標準,簡化程序、精簡要件。創新政府融資思路,轉變現有財政涉企資金點式無償投入方式,建立普惠制的支持產業發展金融體系,逐步實行財政涉企性資金基金化。設立鞍山市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以股權投資方式對股權投資基金或企業進行投資,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原則進行投資運作,引導社會資本進入股權投資領域,支持企業發展。全面放開公共事業領域,引導社會資本投資燃氣、供暖、教育、衛生、污水處理、垃圾焚燒等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項目,參與國有企業改制重組及合資經營。(責任部門:市編委辦、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公共行政服務中心、市國資委)

17.推動本地工業產品擴大應用。推薦本市有質量、有技術、有品牌、有市場的產品列入《遼寧省重點工業產品目錄》。建立《鞍山市重點工業產品目錄》,針對公共產品供給市場,發揮政府投資拉動作用和招標采購政策的導向作用,擴大鞍山本地符合要求產品和服務的應用。針對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和重大工程市場,圍繞能源、水利、交通、通信等項目,組織開展技術對接、供需對接、服務對接等活動,鼓勵本地企業實行工程總承包、總集成。針對產業鏈配套協作市場,鼓勵龍頭企業與中小企業開展產業鏈上下游配套合作,提高本地化配套水平。針對城鄉居民消費市場,支持企業開發適應市場需求、滿足消費結構升級需要的產品和服務,鼓勵企業創新服務模式,開展個性化定制服務,加強品牌建設,提高產品質量。(責任部門:市經濟和信息化委)

18.支持企業開拓國際市場。依托我市鋼鐵、裝備、礦產品加工產業優勢,開拓海外資源、基礎設施建設市場,大力實施“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加強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健全完善產能合作項目協調服務和對接推進機制,加大在境外建設產業園區工作力度,推動重大國際產能合作項目建設。積極促進我市企業與央企、軍工對接,加快走出去步伐,推動承接海外工程項目。大力引進和培育外貿綜合服務企業,充分發揮大連忠進、紫竹集團等企業外貿出口優勢,為全市出口企業服務。到2020年,走出去企業數量年均增長10%,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年均增長15%。深入實施外貿出口五年倍增計劃,落實17條促進出口政策,用好外貿專項資金,支持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支持外貿出口企業聯盟抱團出海,共同開拓出口市場。(責任部門:市外經貿局)

(五)以推進企業降本增效為重點,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

19.加大幫扶企業力度。運用工業經濟運行監測系統,做好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監測分析,加強對經濟運行中各類風險因素的預研預判,密切關注用工、債務等敏感問題,實施定向調控和相機調控,掌握要素協調工作主動性。加大對短時間內停產半停產企業的幫扶力度,不斷完善困難企業檔案,對企業債務負擔過重企業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避免發生企業資金鏈斷裂而停產的情況,減少社會不穩定因素。(責任部門:市經濟和信息化委)

20.開展降低企業成本行動。降低企業稅負成本,落實“營改增”等結構性減稅政策,探索實施國稅、地稅聯合辦稅制度,貫徹落實小微企業、科技創新企業各項稅收優惠政策。降低企業財務成本,嚴禁“以貸轉存”、“存貸掛鉤”等變相提高利率、加重企業負擔行為。規范整頓金融機構和擔保、評估、登記、審計、保險等中介機構的經營性服務收費,合理降低收費標準。減低企業生產要素成本,完善煤電價格聯動機制,開展輸配電價改革,幫助企業向上爭取直購電指標。全面實行凈地出讓,按期交付土地;推行土地靈活取得方式,按企業需求選擇出讓、租賃或先租后讓、租讓結合等供應方式;實施土地出讓金和租金分期支付;推行工業用地出讓價格優惠政策,對符合《遼寧省優先發展產業目錄》的產業且用地集約的工業項目,在不低于土地成本的情況下,土地出讓底價可按不低于所在地工業用地最低價標準的70%確定;加大對閑置土地清繳力度,提高供地能力。完成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和管道燃氣定價機制,降低企業用氣成本。對生產性服務業在用電、用水、用氣方面與工業企業實行相同價格,在用地上給予重點支持。降低企業物流成本,完善全市物流綜合服務網絡,提高物流周轉效率。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斷完善權力清單、責任清單、負面清單,嚴格執行涉企收費清單制度,徹底取消不合規行政干預,簡化辦事流程,壓縮審批時限。(責任部門:市國稅局、市地稅局、人民銀行鞍山市中心支行、市金融辦、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市國土資源局、市交通委、市編委辦)

21.拓寬企業融資渠道。完善融資服務體系建設,加大與投融資機構和中介服務機構的合作,推進有條件的企業開展集合債、集合票據、增信集合債券以及私募債等債券的發行工作;大力推進投融資機構在我市開展創業投資、風險投資和股權投資;加大企業上市培育工作力度,推進更多企業進入上市培育和上市輔導期階段,推動符合條件的企業到各資本市場上市及掛牌融資。組織信用擔保機構申請各級補助資金支持,減輕擔保機構對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的貸款擔保后顧之憂。推進擔保機構提升管理水平,增強擔保能力,規范擔保機構運行,加強風險管控。建立產融合作對接協調機制,推進企業集團財務公司延伸產業鏈金融服務試點工作,研究設立融資租賃產業基金,更好解決企業融資難的問題。(責任部門:市金融辦、市財政局、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市發展改革委)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協調機制。

各縣(市)區、各開發區、各有關部門和單位要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推進工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各項決策部署,精心籌劃、周密組織。主要領導負責同志要切實承擔起責任,加強對工業產業轉型升級的總體謀劃,深入了解工業經濟發展情況,解決企業在生產經營等方面上的問題,強力推進重大項目建設。要搞好綜合協調,建立工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領導、組織、協調工作機制,扎實推進工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各項工作。

(二)強化政策保障,爭取資金扶持。

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省和市已經出臺的各項工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政策,研究制定配套政策措施。將推進工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新一輪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緊密結合,積極向上爭取資金支持。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鼓勵社會資本參與重大項目建設、企業技術改造和關鍵基礎設施建設。

(三)完善人才體系,建立培養機制。

建立和完善人才引進、培養與激勵機制,加強人才發展統籌規劃和分類指導,加大專業技術人才、經營管理人才和技能人才的培養力度,完善從研發、轉化、生產到管理的人才培養體系。制定優惠政策,培養、引進高端科技人才,同時加速技術熟練工人的培養,不斷提高其操作能力和水平,以適應新技術新工藝進步的要求。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營造尊重企業家、尊重創業者的社會氛圍,吸引更多的企業家到鞍山投資創業。

(四)提升服務效能,優化營商環境。

繼續深入“放管服”改革,進一步推進簡政放權,優化行政審批流程,規范行政審批行為。完善權力和責任清單制度,深入推進“五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制度改革。全面推廣工商登記“雙告知”工作機制,推進行政執法的“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實行涉企收費清單制度,全面清理和廢止不利于市場建設的政策措施。深化投資項目審批改革,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門檻,建立網上審批平臺,嚴格執行投資項目負面清單。

(五)狠抓責任落實,加強督查考核。

各縣(市)區、各開發區、各有關部門和部位要按照本實施意見要求,按任務分工和時間節點全力推動各項工作任務的落實。市主要領導定期聽取落實匯報,各分管市領導分階段關注工作動態,責任部門定期實施跟蹤問效、按時調度和督查督辦,以此建立責任體系、評價體系和問責體系,力爭使每一項任務都有部署、有落實、有檢查、有評價、有反饋。

 

 

鞍山市人民政府     

2016年10月21日     

 

 

(此件公開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