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各開發區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各有關單位:
《鞍山市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方案(2016-2020年)》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鞍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6年10月9日
(此件公開發布)
鞍山市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方案
(2016-2020年)
為全面實現我市科學素質工作“十三五”目標,推動鞍山老工業基地新一輪全面振興,根據《遼寧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遼寧省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方案(2016-2020年)的通知》(遼政辦發〔2016〕89號)精神,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導,以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統領,堅持以“四個全面”為戰略指引,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持“政府推動、全民參與、提升素質、促進和諧”的工作方針,圍繞“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保障安全健康、促進創新創造”的工作主題,充分發揮全民科學素質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的基礎作用,以服務“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為目標,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信息化建設傳播為重點,以構建社會化科學素質工作格局為保障,充分激發科技工作者積極性創造性,合力推進全民科學素質工作,為實現鞍山新一輪全面振興作出新的貢獻。
(二)工作目標。到2020年,我市科學技術教育、傳播與普及工作得到長足發展,形成比較完善的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的組織實施、基礎設施、條件保障、工作機制、監測評估等體系,科普公共服務能力大幅提升,公民科學素質在整體上有較大幅度提高,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質的比例力爭達到11%。
二、重點任務
根據工作目標要求,“十三五”期間我市積極推進十大重點工作。
(一)實施青少年科學素質行動。
任務:
——完善基礎教育階段的科技教育,讓中小學生掌握基本的科學知識和科學方法;增強中小學生的創新意識、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促進中小學科技教育水平大幅提升。
——完善高等教育階段的科技教育,引導大學生樹立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激發大學生創新創造創業熱情,促進學校科技教育和校外科普活動有效銜接。
——鞏固農村義務教育普及成果,提高農村中小學科技教育質量,為農村青少年提供更多接受科技教育和參加科普活動的機會。
措施:
——推進義務教育和高中階段的科技教育。研究提出中小學科學學科素養,更新中小學科技教育內容,加強對義務教育階段探究性學習的指導。在非本科教育階段開設科普課程。開齊開足中小學科學類課程,加強實驗教學,增強中學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教學的橫向融合。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和“研究性學習”中設計安排科學教育專題,組織學生參與科技活動,加快培養學生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和就業創業能力。
——推進高等教育階段科技教育和科普工作。大力開展“挑戰杯”高校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創青春”高校大學生創業大賽等活動,為青年提供將科技創意轉化為實際成果的渠道、平臺。全面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建立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培養一大批創新應用型人才。
——大力開展校內外結合的科技教育活動。拓展校外青少年科技教育渠道,有計劃地組織中小學生進入科技館、博物館、圖書館、實驗性基地、青少年活動中心等各類科技場館及科普教育基地開展科技素質教育。廣泛組織開展校園科技節、科技周、科普日、公眾科學日等活動,普及節約資源、保護環境、自護教育、防災應急、身心健康等知識。組織開展好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和機器人競賽活動,組織參加遼寧省青少年高??茖W營、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和省青少年機器人競賽等活動。
——重視信息技術的普及應用,加快推進教育信息化。充分利用信息手段為農村青少年提供科技服務。面向農村學生特別是農村留守兒童,開展科技輔導、心理疏導、安全健康等方面的志愿服務。開展科技館、科普大篷車進校園等工作,增強實效性和擴大覆蓋面。
分工:
牽頭部門和單位:市教育局、團市委、市科協,配合部門和單位:市委宣傳部、市科技局、市環保局、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市衛生計生委、市婦聯、市社科聯、市氣象局。
(二)實施農民科學素質行動。
任務:
——推進農村科普信息化建設,普及“互聯網+農業”的發展思路,促進現代農業的發展。普及高效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鄉村文明等知識和觀念。
——多渠道開展農民科技培訓,培養具有科學文化素質、掌握現代農業科技、具備一定經營管理能力的新型職業農民,全面提升農民的生活水平。
——加大對少數民族地區、貧困地區和農村婦女、農村留守人群科普工作的支持力度,促進科學素質不斷提高。
措施:
——開展農業科技教育培訓。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和現代青年農場主計劃,開展春(冬)季農業科技大培訓,實施農村青年創業致富“領頭雁”培養計劃和巾幗科技致富帶頭人培訓計劃,培養各類新型職業農民和農村實用人才。
——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農村科普活動。深入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科普日、科技周、科普之冬、百鄉千村環??破招袆拥雀黝惪破栈顒?,普及綠色發展、安全健康、耕地保護、防災減災、綠色殯葬等科技知識和觀念,提高農民健康素養。
——加強農村科普公共服務建設。將科普設施納入農村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等建設中,提升農村社區科普服務能力。深入實施科普惠農興村計劃,開展全國科普示范縣(市)區創建活動、科普惠農服務站建設專項行動、農村科普服務能力提升計劃、農民合作組織協同服務行動。實施百萬農民上網工程、農村信息化培訓普及工程,推動科普中國鄉村e站建設,支持農村專業技術協會建設發展,提升基層科普公共服務能力。實施科普精準扶貧,加強貧困地區、少數民族地區科普服務能力建設。
分工:
牽頭部門和單位:市農委、市科協,配合部門和單位: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民委、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環保局、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市衛生計生委、團市委、市婦聯、市供銷社、市氣象局。
(三)實施城鎮勞動者科學素質行動。
任務:
——圍繞新一輪鞍山老工業基地振興,加強專業技術人員培訓教育工作。以專業技術人才、高技能人才、進城務工人員及失業人員的培養培訓為重點,到2020年基本實現有培訓愿望的勞動者都有機會參加一次相應的職業培訓。
——推動職業技能、安全生產、信息技術等知識和觀念的廣泛普及,提高城鎮勞動者科學生產和健康生活能力,促進城鎮勞動者科學素質整體水平提升。
措施:
——加強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工作。深入實施“人才強市”戰略、“千人興業”計劃。圍繞裝備制造業、原材料及深加工產業、電子信息產業、新材料產業、新能源產業、現代服務業等重點產業領域,加強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建設,建立院校企聯合職業技能人才培訓體系,培養一批實用型技能人才。
——大規模開展職業培訓。構建以企業為主體、職業院校為基礎,各類培訓機構積極參與、公辦與民辦共舉的職業培訓和技能人才培養體系。開展訂單式、定崗、定向等多種形式的就業技能培訓、崗位技能提升培訓、安全生產培訓和創業培訓,健全完善勞動者終身培訓體系。開展技能競賽和崗位練兵活動,發現儲備一批青年拔尖技能人才。
——廣泛開展進城務工人員培訓教育。實施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開展城鄉婦女崗位建功活動;發揮企業、科普機構、科普場館、科普學校、婦女之家、鞍山就業網等作用,針對進城務工人員廣泛組織開展培訓,提高進城務工人員在城鎮的穩定就業和科學生活能力。
——大力營造崇尚創新創造的社會氛圍。深入開展講理想、比創新、比貢獻和巾幗建功等活動,組織實施員工技術創新支持計劃、企業群眾性技術創新扶持行動,激發職工創新創造活力,最大程度釋放職工創新潛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分工:
牽頭部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安全生產監管局,配合部門和單位:市委宣傳部、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市教育局、市環保局、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市衛生計生委、市國資委、市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市科協、市工商聯。
(四)實施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行動。
任務:
——著力將提高科學執政水平、科學治理能力、科學生活素質貫穿于領導干部和公務員選拔錄用、教育培訓、綜合評價全過程。
——加強規劃設計,強化教育培訓,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加強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科技知識、科學方法的培訓和科學思想、科學精神的培養。
措施:
——加強規劃,把科學素質教育作為領導干部和公務員教育培訓的長期任務。嚴格執行《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條例》有關規定,認真貫徹落實《遼寧省2013—2017年干部教育培訓規劃》有關要求,重點加強對各縣(市)區、各開發區和鄉鎮(街道)黨政領導干部、各級科技行政管理干部、科研機構負責人和國有企業、高新技術企業技術負責人等的教育培訓。
——加強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教育培訓。在黨委(黨組)中心組學習中,加強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等內容的學習。把樹立科學精神、增強科學素質納入黨校、行政學院和各類干部培訓院校教學計劃,編發領導干部和公務員應知必讀科普讀本,合理安排課程和班次。鼓勵領導干部和公務員通過網絡培訓、自學等方式強化科學素質相關內容的學習。
——在領導干部考核和公務員錄用中,體現科學素質的要求。貫徹落實中央關于改進地方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政績考核工作的有關要求,不斷完善干部考核評價機制。在黨政領導干部、企事業單位負責人任職考察、年度考核中,強化與科學素質要求有關的具體內容。在公務員錄用考試中,強化科學素質有關內容。制訂并不斷完善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監測、評估標準。
——廣泛開展針對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的各類科普活動。組織院士、專家、學者開展科技講座、科普報告、心理咨詢、心理健康培訓等活動,開發科普系列指導手冊,打造網絡交流平臺。
分工:
牽頭部門和單位:市委組織部、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配合部門和單位:市委宣傳部、市直機關工委、市委黨校、市行政學院、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市科技局、市科協、市社科聯。
(五)實施科技教育與培訓基礎工程。
任務:
——構建科學教師培訓體系,加大培訓力度,提高教師科學素質和科技教育水平,建成一支專兼結合的優秀科學教師隊伍。
——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優化教學方法,進一步推動科技教育與教學實踐深度融合。
——完善科技教育培訓基礎設施,進一步提高科技教育培訓基地、場所的利用效率,保障科技教育與培訓有效實施。
措施:
——加強科技教育師資培訓和研修。鼓勵支持高等院校、師范學院開設科技教育等專業或相關課程,培養科技教育師資;實施科學教師和科技輔導員專項培訓,建立培訓基地,建設和培養一支專兼結合的科技教師隊伍。
——改進科技教育教學方法。加強學生綜合實踐活動指導,提高學生探究性學習和動手操作能力。開展中小學信息化標準建設,將科普工作與素質教育緊密結合,組織學生參與科技活動,加強科學課程教學與評價改革,研究建立推動青少年科學素質提高和創新人才培養的青少年科學素質測評體系。
——加強科技教育與培訓的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加強農村邊遠貧困地區、少數民族地區、欠發達地區中小學科技教育硬件設施建設。合理規劃布局現有科技教育培訓基地、場所,不斷提高使用效率。
——充分挖掘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教育資源。推動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業的科技專家參與科學教師培訓、中小學科學課程教材建設和教學方法改革,推動有條件的中學科學教師到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和重點實驗室參與科研實踐。加強高??茖W道德和學風建設,推動高校師生廣泛樹立科學道德和科學精神。
分工:
牽頭部門:市教育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配合部門和單位:市委宣傳部、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民委、市財政局、市統計局、團市委、市科協、市社科聯。
(六)實施社區科普益民工程。
任務:
——普及尊重自然、綠色低碳、科學生活、安全健康、應急避險等知識和觀念,提升社區居民應用科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提高居民健康素養,促進社區居民全面形成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大力提升社區科普公共服務能力,促進基層社區科普服務設施融合發展,推動城鎮常住人口科普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全面提升居民科學素質。
措施:
——廣泛開展社區科技教育、傳播與普及活動。深入開展科普日、科技周、科普周及科技、文化、衛生、安全、健康、環保進社區等活動。組織開展社區日常生活、防震減災、體育健身、衛生健康、食品藥品、自救互救、應急避險等教育培訓活動。
——大力改善社區科普基礎條件。在新建及現有的基層服務中心拓展科普功能,推動科普中國社區e站、社區科普益民服務站、社區科普大學、科普網絡建設,進一步加強社區科普組織和人員建設。
——建立政府推動、社會支持、居民參與的社區科普新格局。深入實施社區科普益民計劃、科普服務站專項行動,推動國家、省級科普示范社區建設。發揮黨員先鋒崗、工人先鋒崗、青年文明崗、巾幗文明崗、科普志愿者以及有影響和號召力人士的帶動作用,助力和諧社區建設。
分工:
牽頭部門和單位: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市科協,配合部門單位:市委宣傳部、市發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環保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市衛生計生委、市統計局、市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市社科聯。
(七)實施科普信息化工程。
任務:
——提升科技傳播能力,以科普信息化為核心,推動實現科普理念和科普內容、表達方式、傳播方式、運營機制等服務模式的全面創新。
——提升優質科普資源供給能力,實現科普與藝術、人文有機結合,推出更多更好的科普精品,讓科學知識在網上和生活中流行。
——提升科技傳播精準服務水平,推動科普信息在城區、農村、學校等落地應用,滿足公眾泛在化、個性化獲取科普信息的需求。
措施:
——實施“互聯網+科普”行動。建設以科普的內容信息、服務云、傳播網絡、應用端為核心的科普信息化服務體系。以提升科普服務效能、科普信息匯聚生產與有效利用為目標,實現科普的信息匯聚、數據分析挖掘、應用服務、即時獲取、精準推送、決策支持。匯聚各方力量打造“科普鞍山”品牌,探索利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科普公共服務新模式,引導建設眾創、眾包、眾扶、眾籌、分享的科普生態圈。
——強化科普傳播協作。創新科普傳播形式,推動圖書、報刊、音像電子、電視等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在科普內容、渠道、平臺、經營和管理上深度融合,實現包括紙質出版、網絡傳播、移動終端傳播在內的多渠道全媒體傳播。支持優秀科普原創作品以及科技成果普及,科普創作人才培養和科普文藝創作。
——強化科普信息的落地應用。強化移動端科普推送,支持移動端科普融合創作,鼓勵科研機構通過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平臺建設和運行有影響力的科普公眾號,強化科普頭條新聞推送,促進科普活動線上線下結合。加大對少數民族地區、貧困地區及欠發達地區群眾及青少年等重點人群的科普信息服務定制化推送力度。
分工:
牽頭部門和單位:市委宣傳部、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市科協,配合部門: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民委、市統計局。
(八)實施科普基礎設施工程。
任務:
——增加科普基礎設施總量,完善科普基礎設施布局,提升科普基礎設施的服務能力,實現科普公共服務均衡發展。
——推進優質科普資源開發開放,優化資源配置,拓展公眾參與科普的途徑和機會。
措施:
——加強政策扶持和宏觀指導。制訂實施科普基礎設施發展規劃,把科普設施建設納入城鄉建設規劃,制定完善公共科普設施建設扶持政策;嚴格執行國家現行規劃設計規范,新建小區的文化廣場、活動中心等應包含科普設施建設內容。
——建立健全現代科技館體系。進一步建立完善以實體科技館為龍頭和基礎,流動科技館、科普大篷車、虛擬現實科技館、農村中學科技館、數字科技館為拓展和延伸,輻射基層科普設施的現代科技館體系建設。突出信息化、時代化、體驗化、標準化、體系化、普惠化、社會化。深入推進科技館免費開放,提高科技館公共服務質量和水平。
——加強科普教育基地建設。依托現有資源,建設行業類、科研類科普教育基地。制定完善科普教育基地的管理制度,加強工作考核和動態管理,提升服務能力。推動青少年宮、青少年活動中心、婦女兒童活動中心、主題公園各類培訓基地、文化場所等增加科技教育內容,引導自然保護區、旅游景區等公共設施增強科普功能。
——推動優質科普資源開發開放。推動高校及科研院所實驗室、博物館、標本館、陳列館、科研中心等在周末對外開放。推動高端科研資源科普化,充分發揮氣象臺站、重點實驗室和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等高端科研設施的科普功能。鼓勵高新技術企業對公眾開放研發機構、生產設施或展覽館等,推動建設專門科普場所。
——推動優質科普資源開發開放。推動高校、科研院所實驗室、博物館、陳列室等對外開放。推動高端科研資源科普化,充分發揮氣象站、地震臺、重點實驗室和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等高端科研設施的科普功能。鼓勵高新技術企業對公眾開放研發機構、生產設施或展覽館等,推動建設專門科普場所。
分工:
牽頭部門: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配合部門和單位:市委宣傳部、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環保局、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市統計局、市旅游局、市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市科協、市氣象局。
(九)實施科普產業助力工程。
任務:
——貫徹落實國家科普產業發展的宏觀政策以及技術標準、規范。
——進一步推進科普產業健康發展,大幅提升科普產品和服務供給能力,有效支撐科普事業發展。
措施:
——制定科普產業發展的支持政策。充分發揮市場機制配置科普社會資源的功能。開展科普產品和服務發展相關政策研究,推動制定科普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將科普產業納入高新技術產業、創意產業和文化產業的相關優惠政策范圍。
——推動科普創作。建立完善科普創作與創新相關標準,支持優秀科普原創作品以及科技成果普及等重大選題,支持科普創作人才培養和科普文藝創作,支持創客參與科普產品的創新、創造、創業。鼓勵開展科幻、動漫、視頻、游戲、圖書等科普創作,繁榮我市科普創作市場。
分工:
牽頭部門和單位:市科技局、市科協,配合部門:市發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市統計局、市旅游局。
(十)實施科普人才建設工程。
任務:
——加強科普人才隊伍建設,培養高素質和高水平科普人才,壯大專兼職科普人才隊伍,推動科普志愿者隊伍建設,優化科普人才結構。
——建立完善科普人才激勵機制,推動科普人才知識更新和能力培養,增強適應現代科普發展的能力。
措施:
——完善科普人才培養和使用。落實實施《鞍山市人才發展規劃(2016—2020)》,建立健全有利于科普人才隊伍建設和發展的體制與機制,加強科普人才培養和使用的政策研究,充分調動科普人員積極性。
——加強科普人才教育培養和教育。制定《鞍山市科普人才培訓規劃》,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普組織、科普教育基地、科技社團、企業與相關機構建立完善科普人才培訓教育基地,重點培養科普創作、科普研發、科普傳媒、科普經營、科普策劃、科普組織等方面的高水平的科普人才。
——加強科普專業隊伍建設。充分發揮科技社團、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等作用,搭建科學傳播服務平臺,發展壯大科學傳播專家團隊。重點在中小學校、科普場館、青少年活動中心、青少年宮等建立專職科技輔導員隊伍。組織動員科技特派員、科技致富帶頭人、氣象信息員、中小學教師和科普志愿者等擔任科普宣傳員。充分發揮企業科協、企業團委、職工技協、研發中心等作用,結合職工技能培訓、繼續教育和各類科普活動,培養和造就企業實用科普人才隊伍。
——大力發展科普志愿者隊伍。建立完善科普志愿者組織管理制度,推動各級各類科普志愿者隊伍建設,推動建立科普志愿者社團組織,開展科普志愿者交流、培訓、經驗推廣等工作。搭建科普志愿活動服務平臺,建立完善科普志愿服務激勵機制。鼓勵老科技工作者、高校師生、中學生、傳媒從業者、大學生村官等參與科普志愿服務。建立健全應對重大突發事件的科普志愿者動員機制,發展應急科普志愿者隊伍。
分工:
牽頭部門和單位:市科技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科協,配合部門和單位: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市教育局、市環保局、市農委、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市衛生計生委、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市國資委、市統計局、市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市氣象局。
三、保障措施
(一)組織領導。
——市政府負責我市全民科學素質實施工作,市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統籌協調,全力推進全民科學素質工作。各有關部門按照《鞍山市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實施細則(2006—2010—2020年)》(鞍政發〔2007〕28號)(以下簡稱《實施細則》)總體要求,將有關任務納入本部門本系統的工作規劃和計劃,充分履行工作職責。市科協要充分發揮市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的綜合協調作用,做好日常溝通聯絡工作,會同有關方面共同推進公民科學素質建設。
——各級政府要把公民科學素質建設作為推動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重要工作,納入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把實施《實施細則》的重點任務列入年度工作計劃,納入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實績考核。要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區“十三五”全民科學素質行動的實施方案。
(二)長效機制。
——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遼寧省科學技術普及辦法》,將科普工作作為科技工作的有機組成部分。貫徹落實有關鼓勵科普事業發展的稅收優惠等相關政策,積極探索將科技成果轉化為科普資源的新途徑。完善有利于科普產業發展的財政、稅收、金融等政策措施,研究制定科普產業相關技術標準、規范,逐步建立公益性科普事業與經營性科普產業并舉的體制。
——建立完善監測評估機制。“十三五”末期,組織開展公民科學素質調查和科普統計工作,為本《綱要》實施提供科學依據。積極探索城鄉一體化的科普工作機制,創新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的評估方法,全面提升城鄉居民科學素質和創新創造能力。
(三)保障條件。
——經費投入。市和縣(市)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根據財力情況和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發展的實際需要,逐步提高教育、科普經費的投入水平,并將科普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市直各有關部門和單位根據所承擔的《綱要》任務,按照市預算管理的規定和現行資金渠道,統籌考慮和落實公民科學素質建設所需經費。
——績效考評。加強對科普經費、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經費等專項經費使用情況的績效考評,確保專款專用和使用效果。通過眾籌眾創、項目共建、捐款捐贈、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鼓勵和吸引社會資本投入公民科學素質建設。
(四)考核機制。
——2016年,啟動實施。推動和指導各地區制定本地“十三五”公民科學素質工作實施方案,做好“十三五”《綱要》實施動員工作。
——2017-2020年,扎實推進,完善工作機制,查找薄弱環節,解決突出問題,全面推進各項重點任務的實施。
——2020年,總結評估。對《綱要》實施工作進行總結和全面評估。組織有關部門對各地區、各部門和單位落實《綱要》情況定期進行督查,按照有關規定開展表彰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