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全市廣大社會科學工作者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學習貫徹中央和省、市委有關指示精神,堅持立足鞍山、研究鞍山、服務鞍山,注重把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作為主攻方向,充分發揮哲學社會科學在經濟社會發展中思想庫、智囊團的作用,推出了一批有價值、有影響的研究成果,為我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理論支撐、智力支持和精神動力。
為表彰在我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中做出突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充分調動和發揮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進一步促進我市哲學社會科學的繁榮發展,更好地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市政府決定,授予《中國管理思想史系列叢書》等5項成果為“鞍山市第三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政府獎一等獎”;授予《黨員干部從政史鑒》等20項成果為“鞍山市第三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政府獎二等獎”;授予《回族譜序與宗源考略》等25項成果為“鞍山市第三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政府獎三等獎”;授予《當前旅游管理中的問題及優化策略研究》等38項成果為“鞍山市第三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政府獎優秀獎”。
希望獲獎者要珍惜榮譽,再接再厲,再創佳績。希望全市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向獲獎者學習,堅持科學發展觀, 緊緊圍繞全市工作大局,進一步解放思想,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更加廣泛深入扎實地開展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努力創造出更多更好的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為鞍山科學發展、創新發展、和諧發展,建設富庶文明幸福新鞍山作出更大的貢獻!
附件:鞍山市第三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政府獎獲獎名單
鞍山市人民政府
2012年3月28日
附件:
鞍山市第三屆哲學社會科學
優秀成果政府獎獲獎名單
(共計88項,排名以獲獎者姓名筆畫為序)
獎項 |
序號 |
成 果 |
作者 |
一等獎 (5項) |
1 |
中國管理思想史系列叢書(著作) |
王忠偉 |
2 |
轉型期東北區域社會突發事件生成原因及演化機制研究(著作) |
趙廷彥 |
|
3 |
遼寧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與開發利用研究 |
戚永哲 |
|
4 |
加強社會管理創新 構建和諧幸福鞍山 |
董兵等 |
|
5 |
鞍山“十二五”規劃系列問題研究 |
鮑振元等 |
|
二等獎 (20項) |
1 |
黨員干部從政史鑒(著作) |
于立志 |
2 |
鞍山市公立醫院患者滿意度調查研究 |
王際山 |
|
3 |
省以下新財政體制研究 |
王善認 |
|
4 |
大學生弱勢群體現狀與教育策略 |
白雪峰 |
|
5 |
審計力促政府增加財政稅收 |
劉為平、耿來芳 |
|
6 |
后現代藝術理論建構性研究(著作) |
劉寧寧 |
|
7 |
促進遼寧省普通高校學生體質健康的研究(著作) |
劉志敏 |
|
8 |
系列專欄論文《藝術市場經濟學—曉丹市評》 |
劉曉丹 |
|
9 |
民營企業戰略分析與管理(著作) |
那文忠 |
|
10 |
高校和諧校園構建研究(著作) |
杜秀娟 |
|
二等獎 (20項) |
11 |
加強專項資金跟蹤審計 發揮審計“免疫系統”功能 |
杜俊雙、張桂英、 田玉文 |
12 |
秦漢鄉亭制度研究(著作) |
蘇衛國 |
|
13 |
論促進企業自主創新的制度環境構成 |
吳芷靜 |
|
14 |
多元反饋教學法(著作) |
李迎春 |
|
15 |
關于提升岫玉品牌價值戰略中設計創新的對策研究 |
宋 悅 |
|
16 |
奉天鼠疫會議報告(1911)(著作) |
張士尊 |
|
17 |
中國經濟發展的空間在哪里 |
陳 石 |
|
18 |
在弘揚雷鋒精神中推動國稅工作科學發展 |
周傳國 |
|
19 |
“六化”建設推進城鄉社會保障一體化 |
閻 威 |
|
20 |
依法規范土地流轉勢在必行 |
市委黨校課題組 |
|
三等獎 (25項) |
1 |
回族譜序與宗源考略(著作) |
馬文清 |
2 |
什么樣的誠信觀:誠信教育的價值選擇 |
王 東 |
|
3 |
鞍山城市空間布局中的人口問題研究 |
王永發等 |
|
4 |
優化城市功能背景下鞍山勞動人口結構與發展趨勢 |
王敬黨 |
|
5 |
“十一五”期間鞍山城市居民消費結構趨勢分析及對策 |
鄧 麗 |
|
6 |
儒學道統與晚清社會制度變革——張之洞《勸學篇》(著作) |
石文玉 |
|
7 |
網絡時代圖書館信息服務(著作) |
劉玉萍 |
|
三等獎 (25項) |
8 |
建立黨外代表人士綜合評價體系的探討 |
杜 薇 |
9 |
鞍山文化旅游開發區建設構想 |
李 丹 |
|
10 |
試論區域軟實力與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 |
李正治 |
|
11 |
批判精神:馬克思主義生命力的探究 |
張鳳蓮 |
|
12 |
關于鞍山市工礦企業職業危害狀況的調查報告 |
張鐵勝 |
|
13 |
劉向《列女傳》研究(著作) |
陳麗平 |
|
14 |
馬克思“新世界觀”實質——從“世界觀哲學”演進的視角 |
陳麗杰 |
|
15 |
上調存款準備金率——權宜之策 |
林 煜 |
|
16 |
團體心理輔導對提高大學生學習自控力效果的干預研究 |
周春男 |
|
17 |
創建學習型黨組織和學習型機關研究 |
胡殿林 |
|
18 |
規范民間借貸的對策 |
趙春媛 |
|
19 |
網絡原住民(著作) |
高光杰、李 露 |
|
20 |
遼寧省社會保障水平及適度規模的選擇 |
凌云莉、陳 濤 |
|
21 |
南腰村史——一個滿族村落的變遷(著作) |
唐遠德 |
|
22 |
鞍山市城市公共文明調查研究 |
康文江 |
|
23 |
海城喇叭戲的歷史淵源與發展流變 |
蕭忠偉 |
|
三等獎 (25項) |
24 |
中小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障礙分析及應對策略 |
程 煜、吳芷靜 |
25 |
淺談非稅收入的規范化管理 |
潘景麗 |
|
優秀獎 (38項) |
1 |
當前旅游管理中的問題及優化策略研究 |
于 桐 |
2 |
好萊塢動畫片中的中國形象與中國電影 |
馬 婷 |
|
3 |
文藝精品的“明燈”——文藝批判 |
王 旭 |
|
4 |
二次加壓泵站集約化管理模式實施 |
王 青 |
|
5 |
從日常生活視角看煙臺營子村蒙古族族群認同的多重表述 |
王志清 |
|
6 |
創新社會管理模式,建立群眾訴求表達渠道和解決機制 |
王娘妮 |
|
7 |
工業設計專業人機工程學課程教學探索與改革 |
王毅勃 |
|
8 |
“鋼鐵冶金學”課程雙語教學的研究與實踐 |
盧艷青 |
|
9 |
科技創新需要全方位的金融服務 |
關昕宇 |
|
10 |
“十二五”時期鞍山經濟發展面臨的環境及階段判斷 |
許艷秋 |
|
11 |
旅行社人力資源管理研究 |
任成好、李洪娜 |
|
12 |
淺談政策性擔保機構的創新發展之路 |
朱麗靜 |
|
13 |
宋玉、傅毅同名《舞賦》舞蹈描寫的圖像研究 |
劉 剛 |
|
14 |
關聯企業避稅審計問題探析 |
劉 暢 |
|
優秀獎 (38項) |
15 |
“十一五”期間工業節能降耗成果顯著 |
劉 穎 |
16 |
關于鎮區債務審計內容和重點及防范對策的思考 |
劉大成、楊 潔、賀 欣 |
|
17 |
當前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分析及對策建議 |
孫宏鵬 |
|
18 |
后金融危機時期中國旅游業的發展 |
楊曉蕾 |
|
19 |
在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中發展馬克思主義 |
楊喜純 |
|
20 |
工會在工資集體協商中的作用 |
李 欣 |
|
21 |
我國綠色物流發展中的問題與對策 |
李剛峰 |
|
22 |
對行業劃轉院校發展路線的重新審視 |
李繼懷 |
|
23 |
談鄉鎮領導干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評價 |
李鑫茹、耿來芳 |
|
24 |
構建面向東北地區中小企業的知識服務模式 |
吳 玉 |
|
25 |
我市新農村建設工作目前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
張萬生 |
|
26 |
創作慈容雙彌勒的依據 |
張世滿 |
|
27 |
環境經營理論及其在中國應用的研究 |
張本越 |
|
28 |
工作經驗對企業家心理素質作用機理分析 |
張莉莉 |
|
優秀獎 (38項) |
29 |
經濟責任審計面臨的困惑及發展的思考 |
楊紹滿、張 濤 |
30 |
何焯書學芻議——《義門題跋》書學思想解讀 |
鄭吉友 |
|
31 |
鞍山在沈陽經濟區經濟競爭力研究 |
趙 楠 |
|
32 |
談財政審計大格局的實現方式 |
趙世綿、祁兆威 |
|
33 |
鞍山市行政成本的調查與分析 |
郭 靜、賈瑞峰 |
|
34 |
馬克思法的本質思想對大學生現代法制意識的啟示 |
侯亞楠 |
|
35 |
關注農民工管理問題 |
侯寶成 |
|
36 |
試論高等書法教育中國學素養的培育問題 |
梁 繼 |
|
37 |
鞍山產業結構調整對大學生就業影響的思考 |
董曉東 |
|
38 |
中國企業低碳營銷研究 |
薛寶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