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chinese熟女老女人hd,飘雪影视在线观看西瓜高清,三人成全免费观看电视剧高清

鞍政辦發〔2011〕54號
鞍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關于印發鞍山市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
實施方案(2011—2015年)的通知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各有關單位:

經市政府同意,現將《鞍山市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實施方案(2011—2015年)》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鞍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1年12月28日        

 

鞍山市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實施方案

2011—2015年)

 

根據《遼寧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遼寧省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發展規劃(2011—2015年)的通知》(遼政辦發〔201140號)和《鞍山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鞍山市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實施細則(2006-2010-2020年)的通知》(鞍政發〔200728號)精神,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政府推動,全民參與,提升素質,促進和諧的工作方針,以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保障安全健康、促進創新創造為工作主題,積極推進三轉型一創新,大力開展科學普及,全面提升科學素質建設能力,健全科普資源共建共享機制,大力推進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為實現鞍山老工業基地科學發展、創新發展、和諧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二)發展目標

截止到2010年,我市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3.97%,高于全省3.8%和全國3.27%的平均水平。到2015年,我市科學技術的教育、傳播與普及工作有顯著發展,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的基礎設施、條件保障和監測評估等體系基本建立,我市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質的比例爭取達到5.8%,躍身全國科普工作先進行列。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關注保障和改善民生,重點宣傳普及節能減排、低碳生活、環境保護、安全生產、健康生活等觀念和知識,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全民科學素質整體水平持續提升。未成年人對科學的興趣明顯增強;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的科學決策水平不斷提高;農民、城鎮勞動者、社區居民的科學素質顯著提升。

——以五大基礎工程為途徑,全面完成十二五期間工作目標。科學教育與培訓體系逐步完善;大眾傳媒科技傳播能力建設和科普基礎設施的服務能力不斷增強;科普資源共享機制更加完善;科普人才隊伍不斷發展壯大。

二、推動五大重點行動

根據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要求,十二五期間我市積極推動五大重點行動。

(一)未成年人科學素質行動

1.主要任務:

推動學校科學教育的發展,廣泛開展多種形式的課內外科普教育活動,增強未成年人對科學技術的興趣和愛好,引導未成年人樹立科學思想、崇尚科學精神,增強未成年人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未成年人科學素質水平。小學階段入學率和保留率分別達到100%99.97%,初中階段入學率和保留率分別達到100%97%以上,高中階段毛入學率提高到90%以上。

2.保障措施:

——推動學校科學教育的發展,提高基礎教育階段學校教育的質量。義務教育階段嚴格執行新課程計劃,開齊開足中小學科學教育課程,完善考核評價制度,加強監督指導。鼓勵普通高中開設科學教育選修課,加強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提高學生的研究能力。推進農村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著力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和就業創業能力。

——廣泛開展課外科技活動,促進課外科技活動與學校科學教育的有效銜接。組織開展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課外科技作品競賽等活動,引導未成年人增強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依托各類家長學校、家庭教育指導中心、社區科普活動等形式,通過開展家庭教育宣傳實踐活動,提高家長的科學素質,發揮家庭在未成年人科學素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開展校園科技節大手拉小手低碳行動等活動,營造具有科學氛圍的校園文化。

——充分發揮未成年人校外活動場所的作用。建立健全中小學校教育與科技館、圖書館、博物館、青少年科技活動中心、科普教育基地、中小學校外活動場所、中小學教育輔助機構等場所相銜接的有效機制,探索青少年學生校外活動場所科普教育共建共享機制。拓展社區教育功能,創建10個市級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發揮未成年人校外教育基地作用。

——創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良好社會環境。新聞出版、廣播電視、文化等機構和團體加大面向未成年人的科技傳播力度,用優秀、有益、生動的科普作品吸引未成年人,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

牽頭部門:市教育局、團市委。

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科技局、市廣播電視臺、市婦聯、市科協。

(二)農民科學素質行動

1.主要任務:

面向農民宣傳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大力開展農民科學技術教育、培訓和科普宣傳,引導農民轉變生產方式,力爭90%以上的農村勞動力掌握1—2門實用技術。樹立科學發展觀念,增強文明健康意識,努力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培訓新型農民5萬人,全面提高農民的整體素質。

2.保障措施:

——完善農村科學教育培訓體系,多渠道開展農民科技培訓。大力開展面向農民的科學教育活動,針對不同培訓對象,實施新型農民培訓、設施農業科技培訓工程,抓好創業培訓、農村勞動力就業培訓等,全面提升我市農民科學素質整體水平。——深入開展農村科普活動。通過深入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科技活動周、全國科普日、科普之冬等活動,宣傳科技致富、節約資源、反對封建迷信、反對邪教、遠離黃賭毒等科普知識,進一步完善科技人員與農民互動的科技服務長效機制。

——加強農村科普示范體系、科技服務網絡和隊伍建設。深入開展科普示范縣(市)區、鄉(鎮)等創建活動,充分發揮農業科技專家、農村科普帶頭人、農村科普示范基地、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等專業組織作用。依托農業技術推廣機構、農民合作經濟組織、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等組織,培育和發展農村基層科普組織。充分發揮大學生村官科普志愿者的作用,優化服務三農科技組織結構。

——積極推進農村信息化,加強農村基層科普陣地建設。通過三農網絡書屋滿足農村、農業、農民科技文化需要,以豐富、權威、實用、最新的農業科技知識信息為主要內容,提供有針對性信息網絡平臺。依托農村中小學、村黨員活動室、鄉鎮綜合文化站和有條件的鄉鎮企業、科普示范基地、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等,發展鄉村科普活動場所。

牽頭部門:市農委、市婦聯。

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水利局、市畜牧局、市林業局、市農機局、市廣播電視臺、團市委、市科協。

(三)城鎮勞動者科學素質行動

1.主要任務:   

圍繞全面振興鞍山老工業基地和發展現代服務業的需求,以培養職業技能和技術創新能力為重點,提高第二、第三產業從業人員科學素質,培訓城鎮職工50萬人次,培訓失業人員3萬人次。重點倡導和普及自主創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節能減排、安全生產、健康生活等科學知識,增強參與科技創新能力,養成科學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2.保障措施:

——加強對勞動者科技教育培訓的宏觀管理,建設和完善全市技能人才培養體系。將城鎮勞動者應具備的基本科學素質內容,納入各級各類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的課程內容和培訓教材。將有關科學素質的要求納入國家職業標準,作為各類職業培訓、考核和鑒定的內容。健全和完善以企業行為為主體,技工學校和其他職業院校為基礎,學校教育與企業培養緊密聯系,政府推動與社會支持相結合的技能人才培養體系。

——深入開展職工科普教育活動。充分發揮工會、企業科協、職工技協、研發中心的作用,深入開展講理想、比貢獻競賽,創建科普車間科普班組等活動。充分利用有關實驗室、產品陳列室等建設科普宣傳陣地,積極開辦科普專欄,面向職工傳授健康知識,開展心理咨詢和疏導。

——建立和完善職工培訓制度,廣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制定中長期人才培訓規劃,開展各種形式高技能人才培訓、再就業培訓、職業資格培訓、安全生產培訓、創業培訓、農民工培訓和企業科技人員、管理人員的在崗培訓和繼續教育,加強對在崗職工、新成長勞動力和下崗失業人員等的職業技能培訓。

——實行社會力量投資職業院校稅收優惠政策。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個人等社會力量,通過非營利性的社會團體向職業院校的捐贈,準予在繳納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前的所得額中按規定的標準扣除。對企業支付實習生的報酬,允許企業在企業所得稅前全額列支,并在計算繳納職工社會保險費基數中扣除。

牽頭部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總工會。

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發展改革委、市民政局、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市中小企業局、團市委、市婦聯、市科協、市工商聯。

(四)社區居民科學素質行動

1.主要任務:

以社區科普服務能力提升為重點,調動社區居民提高自身科學素質的積極性,增強社區居民應用科學解決實際問題、改善生活質量、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著眼于增強社區居民健康壽命,重點倡導和普及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節能減排、安全生產、健康、低碳生活等觀念和知識,不斷提高生活質量,提升居民幸福指數。打造社區科普文化廣場5個;科普精品社區20個;優秀社區科普大學20所。

2.保障措施:

——廣泛開展普法教育。通過開展大型政策咨詢活動,宣傳普及法律常識、法規知識和國家有關政策知識,引導社區居民知法、守法,用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開展科普宣傳教育活動。圍繞安全、健康、環保等內容,開展科教、衛生、科技、安全生產進社區、全民健康科技行動、節能減排家庭行動、心理健康咨詢等活動,發揮社區在提高勞動者科學素質、服務民生方面的作用。

——實施社區科普益民計劃。加強社區科普工作。將社區科普活動室、科普大學、科普畫廊等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全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建立社區科普宣傳員和科普志愿者隊伍,創建科普示范社區。

——共建共享社區科普資源。有效整合社區周邊科普資源,建立共建共享機制,鼓勵學校、科研院所、科普場館、企事業單位、部隊積極參與社區的科普活動。

牽頭部門:市民政局、市科協、各縣(市)區政府(含各開發區管委會)。

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科技局、市廣播電視臺、市安全生產監管局、市綜合執法局、市衛生局、市環保局、團市委、市婦聯。

(五)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行動

1.主要任務:

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和教育培訓工作,著力培養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的科學素質,提高依法科學執政能力,提升科學決策與管理水平。切實增強提高自身科學素質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帶動重點人群科學素質的提高。

2.保障措施:

——完善機關培訓制度,增強科學素質培訓內容。將提高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工作列入相關培訓教育規劃和創建學習型機關培訓制度。把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提倡科學態度、講究科學方法作為領導干部和公務員教育培訓的重要內容。

——在學習型機關建設中注重培養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的科學素質。將科學發展觀、建設創新型國家等戰略思想以及我國科學發展規劃等,作為理論學習的重要內容。各單位開展自主培訓時,注意進行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思想、科學精神的教育培訓。

——舉辦面向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的各類科普活動。舉辦各種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知識講座、科學素質競賽、主題演講等活動,利用媒體創辦專題欄目,推介科技前沿知識,組織參觀科研單位和科普場所。

——重視公務員科學素質考評。在黨政領導干部、國有企業負責人公開選拔考試大綱和題庫中,增加科學素質內容。在公務員錄用考試中,強化對科學素質的測查,建立健全公務員科學素質監測評估體系。

牽頭部門:市委組織部、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直機關工委、市科技局、市廣播電視臺、市科協、市委黨校、市行政學院。

三、實施五大基礎工程

為落實好上述行動計劃,著力推進以下科學素質基礎工程。

(一)科學教育與培訓基礎工程

1.主要任務: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科學素質。培養結構合理、素質優良、勝任各類科學教育與培訓的教師隊伍。小學教師具有專科以上學歷達到90%以上,初中教師具有本科以上的達到80%以上,普通高中教師具有研究生學歷的達到5%以上,以教學為主的本科院校教師具有研究生學歷的達到80%以上。

加強科學教育教材建設,改革教學方法。根據不同對象需求,制定科學的教育教材與教法,教材內容體現現代科學文化最新成果,教學方式方法開放靈活,滿足不同對象科學教育與培訓的需求。加強教學與培訓基礎設施建設。充分利用現有的教育培訓場所、基地,為開展科學教育與培訓提供基礎條件支持。

2.保障措施:

——加強教師科學素質培訓。嚴格實施教師準入制度,優化教育補充機制。完善科技教育體系,提高教育培養培訓質量。完善職業教育教師聘任、評價辦法,建立職業院校特殊人才津貼制度,農村中小學教師新一輪培訓不少于240學時。

——完善科學教育與培訓教材。根據五類重點人群的特點和需求,編寫各種科學素質教育與培訓教材。增強各級黨校、行政院校,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職業學校、函授學校、廣播電視學校等機構的科學教育和培訓功能。

——加強教學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健全實驗室、圖書室,充實實驗儀器、教具、音像設備、計算機等教學器材。設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專項資金,重點用于農村中小學校舍維修改造、現代遠程教育工程等。

牽頭部門:市教育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農委、市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市科協。

(二)科普資源開發與共享工程

1.主要任務:

圍繞宣傳落實科學發展觀,創作出一批緊扣時代發展主題、適應市場需求的、公眾喜聞樂見的、突出地方特色的科普作品。健全科普資源共享機制,集成市內外科普信息資源,建立全市科普信息資源共享和交流平臺,為社會和公眾提供資源支持和公共科普服務。

2.保障措施:

——引導、鼓勵和支持科普產品的開發,繁榮科普創作。以評獎、作品征集等方式,加大對優秀原創科普作品的扶持、獎勵力度。創作100集科普電視片、10隨身學科普圖書、10套科普掛圖、5套科普培訓教材。制定優惠政策和相關規范,吸引和鼓勵社會各界參與科普產品開發和作品創作。開展優秀科普作品的推介、展映、展播和展示活動,擴大科普資源的共享范圍與效應。

——推動科普資源共建共享服務平臺建設,探索科普資源服務公眾的有效模式。拓展科普資源服務范圍。促進各地區、各部門開展科普資源開發共享協作,優化配置科普資源,提高效能。在全市打造流動科技館公益品牌。建設數字化科普資源庫,推動全市科普、科技、教育、傳媒界的有效合作,通過互聯網為社會和公眾提供資源支持和公共科普服務,積極推動科普資源的信息化、集成化建設。

——營造有利于科普資源開發與共享的政策環境。完善相關政策制度,創造公共科普資源公平使用的社會環境。充分發揮市場在配置科普資源中的作用,鼓勵各種機構和媒體利用自有科學教育資源,支持公益性科普活動。

牽頭部門:市科協、市科技局。

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教育局、市農委、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市廣播電視臺、市衛生局、市人口計生委、市環保局、市旅游局、市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

(三)大眾傳媒科技傳播能力建設工程

1.主要任務:

加強科普傳播體系建設,全市各級廣播電視臺、報刊等都要采取聯合協作方式,開辦科普欄目,保證播出時間,努力打造一批深受各界歡迎的科普品牌欄目。加快科技傳播信息化進程,充分發揮手機、互聯網、電子屏幕等現代信息技術,開展科技信息服務,扶持公益性科普網站,提高科普信息化水平,增強科技傳播的覆蓋面和影響力。

2.保障措施:

——打造科技傳播媒體品牌。提高《科普鞍山》專欄制作傳播質量,培育一批讀者量大、受眾面廣、知名度高的綜合性報刊科技專欄專版,開辦系列科普圖書、音像制品、電子出版物。鼓勵、支持各縣(市)、區科教頻道的建設。

——搭建科普互動載體。支持社會各界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傳媒舉辦科普知識競賽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科普活動,實現公眾與媒體的互動,增強大眾傳媒的科技傳播能力。

——建立和完善科普物品發行機制。建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科普出版物發行模式,拓寬發行渠道,加強網點建設,構建多元化的科普物品發行體系。

——研究開發網絡科普的新技術和新形式。充分利用現代網絡技術,開辟網絡科普新途徑,加強網絡科普資源建設,開發一批內容健康、形式活潑的科普教育及游戲軟件,滿足不同層次網絡科普需求。

牽頭部門:市委宣傳部、市廣播電視臺、鞍山日報社。

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農委、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市旅游局、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市科協。

(四)科普基礎設施工程

1.主要任務:

夯實科普工作基礎,增強科普設施整體服務功能,創造公眾科學素質提升條件,開辟科普活動載體。提高現有科普基礎設施使用率的同時,努力增加科普基礎設施總量,進一步推進基層科普基礎設施建設。

2.保障措施:

——加大科技場館建設投入。建設好鞍山科技館,積極推動縣(市)、區科技館建設,帶動各縣(市)、區青少年科技活動中心的發展。按照《科學技術館建設標準》,對不具備展教功能或不能充分發揮科普作用的科技館進行必要的更新改造。

——加強科普基地建設。發展國家級、省級和市級科普教育基地,建設不同功能的行業科普教育基地,形成分布合理、特色鮮明的科普教育基地網絡體系。全市完善建設各種科普教育基地25個。其中,建設基層農村實用技術型科普示范基地10個;發展科研與創新型教育基地5個;建設現代工業技術展示型教育基地5個;建設自然、生態、環保及其它各類型的示范教育基地5個。

——建設和完善基層科普設施。推動縣(市)、區整合各部門資源,共同建設具備科學教育培訓和展示等功能的科普活動場所;力爭在100%的街道(鄉鎮)和80%以上的社區(行政村)建有科普活動站(室),科普畫廊(宣傳欄)覆蓋全市80%的社區和行政村,宣傳內容每年更新5次以上。各中小學校都要建立青少年科技活動室。

牽頭部門:市發展改革委、市科協。

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建委、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市衛生局、市旅游局、團市委、市婦聯。

(五)科普人才建設工程

1.主要任務:

提升科普人才素質,優化科普人才隊伍結構。穩定專職科普人才隊伍,不斷壯大兼職科普人才隊伍,積極發展科普志愿者隊伍。大力培養面向基層的科普人才。培育科普創作與設計、科普研究與開發、科普傳媒、科普產業經營與管理方面的人才。

2.保障措施:

——加強科普人才培養。加強農村專業技術協會、農村科普示范基地建設,培養農村實用科普人才。每年培訓0.5萬人左右,到2015年,全市農村實用人才總量要達到2萬人。實施社區科普益民計劃,以社區科普大學為依托,建設社區科普人才培養與培訓基地,每年培養社區科普人才0.2萬人。充分發揮企業科協等組織和機構的作用,培養和造就企業實用科普人才。到2015年,為企業培養培訓科普人才1萬人。

——大力發展科普志愿者隊伍。加強科普志愿者人才隊伍建設。積極吸引離退休科技人員、老專家、老教授、大學生等參加科普志愿者隊伍。到2015年,高端科普講師達到100人;中級以上科普講師達到500人;科普志愿者講師達到1000人。

——積極發展青少年科技輔導員隊伍。以素質教育為主線,建立專兼職青少年科技輔導員隊伍,加強對青少年科技輔導員的培訓,提高組織開展科技創新活動的能力。到2015年,青少年科技輔導員隊伍力爭發展到0.3萬人。力爭全市每所中小學至少有6—10名科技輔導員,縣以上青少年科技活動場所至少有2—3名科技輔導員。

——加快高端科普人才培養。創新科普人才培養模式,突出專門科普人才創新能力培養,重點培育宣傳型、創新型和研發型科普人才隊伍。加大科普創作力度,建設高水平科普創作隊伍,培養高層次科普創作與設計的創新型人才。發掘和培養科普活動的策劃與組織人才,建設高端科普人才培養基地。

牽頭部門:市委組織部、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科協。

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農委、市建委、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市衛生局、市旅游局、市農機局、團市委、市婦聯。

四、組織實施與政策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

在市政府領導下,市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和市直相關部門,將有關任務納入相應工作規劃和計劃,充分履行相關工作職責,發揮各自優勢,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切實推進公民科學素質建設。市科協要切實發揮領導小組辦公室作用,加強聯系協調,推動各部門落實相關任務。要加強縣(市)、區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建設,在機構、人員、辦公經費和辦公條件上予以保障。

牽頭部門:市科協(綱要辦)。

責任單位:領導小組其他各成員單位。

(二)完善政策法規

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遼寧省科學技術協會條例》、《中共鞍山市委關于進一步加強新時期科協工作的實施意見》(鞍委發〔20102號)和有關鼓勵科普事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制定出臺繁榮科普創作、提升傳媒科技傳播能力、加強科普基礎設施建設、科普資源共建共享、科普人才隊伍建設、鼓勵科普事業發展的科普稅收優惠等相關政策。貫徹執行我市關于對科普基地、科普活動等實行稅收優惠政策的認定辦法和科普基地管理辦法等政策,并在實踐中不斷加以完善。

牽頭部門: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科協。

責任單位:領導小組其他各成員單位。

(三)加大經費投入 

加大政府公益性投入,鼓勵社會資金參與全民科學素質建設,形成政府引導、社會參與的多渠道投入機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遼寧省科學技術協會條例》及《中共鞍山市委關于進一步加強新時期科協工作的實施意見》(鞍委發〔20102號)的有關規定,各級政府逐步提高教育、科普經費投入水平,并將科普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各有關部門、事業單位和人民團體,根據承擔的實施任務,按照本級政府預算管理的規定,統籌考慮和申請落實所需經費。

牽頭部門:市財政局。

責任單位:領導小組其他各成員單位。

(四)督促檢查

組織有關部門對各地各部門落實情況定期進行督促檢查,推動各項任務的落實。定期開展全市及各縣(市)、區公民科學素質狀況調查,健全公民科學素質監測評估體系,并納入我市社會發展指標體系。完善科普監測、統計與發布制度,適時掌握科普資源開發和配置狀況,發現存在問題,提出改進對策,為政府科學決策提供依據。對在公民科學素質建設中作出突出貢獻的集體和個人給予獎勵和表彰,大力宣傳先進人物和典型經驗。

牽頭部門:市科協(綱要辦)、市統計局。

責任單位:領導小組其他各成員單位。

 

鞍政辦發〔2011〕54號
鞍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鞍山市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實施方案(2011—2015年)的通知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各有關單位:

經市政府同意,現將《鞍山市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實施方案(2011—2015年)》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鞍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1年12月28日        

 

鞍山市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實施方案

2011—2015年)

 

根據《遼寧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遼寧省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發展規劃(2011—2015年)的通知》(遼政辦發〔201140號)和《鞍山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鞍山市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實施細則(2006-2010-2020年)的通知》(鞍政發〔200728號)精神,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政府推動,全民參與,提升素質,促進和諧的工作方針,以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保障安全健康、促進創新創造為工作主題,積極推進三轉型一創新,大力開展科學普及,全面提升科學素質建設能力,健全科普資源共建共享機制,大力推進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為實現鞍山老工業基地科學發展、創新發展、和諧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二)發展目標

截止到2010年,我市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3.97%,高于全省3.8%和全國3.27%的平均水平。到2015年,我市科學技術的教育、傳播與普及工作有顯著發展,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的基礎設施、條件保障和監測評估等體系基本建立,我市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質的比例爭取達到5.8%,躍身全國科普工作先進行列。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關注保障和改善民生,重點宣傳普及節能減排、低碳生活、環境保護、安全生產、健康生活等觀念和知識,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全民科學素質整體水平持續提升。未成年人對科學的興趣明顯增強;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的科學決策水平不斷提高;農民、城鎮勞動者、社區居民的科學素質顯著提升。

——以五大基礎工程為途徑,全面完成十二五期間工作目標。科學教育與培訓體系逐步完善;大眾傳媒科技傳播能力建設和科普基礎設施的服務能力不斷增強;科普資源共享機制更加完善;科普人才隊伍不斷發展壯大。

二、推動五大重點行動

根據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要求,十二五期間我市積極推動五大重點行動。

(一)未成年人科學素質行動

1.主要任務:

推動學校科學教育的發展,廣泛開展多種形式的課內外科普教育活動,增強未成年人對科學技術的興趣和愛好,引導未成年人樹立科學思想、崇尚科學精神,增強未成年人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未成年人科學素質水平。小學階段入學率和保留率分別達到100%99.97%,初中階段入學率和保留率分別達到100%97%以上,高中階段毛入學率提高到90%以上。

2.保障措施:

——推動學校科學教育的發展,提高基礎教育階段學校教育的質量。義務教育階段嚴格執行新課程計劃,開齊開足中小學科學教育課程,完善考核評價制度,加強監督指導。鼓勵普通高中開設科學教育選修課,加強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提高學生的研究能力。推進農村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著力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和就業創業能力。

——廣泛開展課外科技活動,促進課外科技活動與學校科學教育的有效銜接。組織開展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課外科技作品競賽等活動,引導未成年人增強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依托各類家長學校、家庭教育指導中心、社區科普活動等形式,通過開展家庭教育宣傳實踐活動,提高家長的科學素質,發揮家庭在未成年人科學素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開展校園科技節大手拉小手低碳行動等活動,營造具有科學氛圍的校園文化。

——充分發揮未成年人校外活動場所的作用。建立健全中小學校教育與科技館、圖書館、博物館、青少年科技活動中心、科普教育基地、中小學校外活動場所、中小學教育輔助機構等場所相銜接的有效機制,探索青少年學生校外活動場所科普教育共建共享機制。拓展社區教育功能,創建10個市級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發揮未成年人校外教育基地作用。

——創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良好社會環境。新聞出版、廣播電視、文化等機構和團體加大面向未成年人的科技傳播力度,用優秀、有益、生動的科普作品吸引未成年人,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

牽頭部門:市教育局、團市委。

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科技局、市廣播電視臺、市婦聯、市科協。

(二)農民科學素質行動

1.主要任務:

面向農民宣傳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大力開展農民科學技術教育、培訓和科普宣傳,引導農民轉變生產方式,力爭90%以上的農村勞動力掌握1—2門實用技術。樹立科學發展觀念,增強文明健康意識,努力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培訓新型農民5萬人,全面提高農民的整體素質。

2.保障措施:

——完善農村科學教育培訓體系,多渠道開展農民科技培訓。大力開展面向農民的科學教育活動,針對不同培訓對象,實施新型農民培訓、設施農業科技培訓工程,抓好創業培訓、農村勞動力就業培訓等,全面提升我市農民科學素質整體水平。——深入開展農村科普活動。通過深入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科技活動周、全國科普日、科普之冬等活動,宣傳科技致富、節約資源、反對封建迷信、反對邪教、遠離黃賭毒等科普知識,進一步完善科技人員與農民互動的科技服務長效機制。

——加強農村科普示范體系、科技服務網絡和隊伍建設。深入開展科普示范縣(市)區、鄉(鎮)等創建活動,充分發揮農業科技專家、農村科普帶頭人、農村科普示范基地、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等專業組織作用。依托農業技術推廣機構、農民合作經濟組織、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等組織,培育和發展農村基層科普組織。充分發揮大學生村官科普志愿者的作用,優化服務三農科技組織結構。

——積極推進農村信息化,加強農村基層科普陣地建設。通過三農網絡書屋滿足農村、農業、農民科技文化需要,以豐富、權威、實用、最新的農業科技知識信息為主要內容,提供有針對性信息網絡平臺。依托農村中小學、村黨員活動室、鄉鎮綜合文化站和有條件的鄉鎮企業、科普示范基地、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等,發展鄉村科普活動場所。

牽頭部門:市農委、市婦聯。

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水利局、市畜牧局、市林業局、市農機局、市廣播電視臺、團市委、市科協。

(三)城鎮勞動者科學素質行動

1.主要任務:   

圍繞全面振興鞍山老工業基地和發展現代服務業的需求,以培養職業技能和技術創新能力為重點,提高第二、第三產業從業人員科學素質,培訓城鎮職工50萬人次,培訓失業人員3萬人次。重點倡導和普及自主創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節能減排、安全生產、健康生活等科學知識,增強參與科技創新能力,養成科學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2.保障措施:

——加強對勞動者科技教育培訓的宏觀管理,建設和完善全市技能人才培養體系。將城鎮勞動者應具備的基本科學素質內容,納入各級各類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的課程內容和培訓教材。將有關科學素質的要求納入國家職業標準,作為各類職業培訓、考核和鑒定的內容。健全和完善以企業行為為主體,技工學校和其他職業院校為基礎,學校教育與企業培養緊密聯系,政府推動與社會支持相結合的技能人才培養體系。

——深入開展職工科普教育活動。充分發揮工會、企業科協、職工技協、研發中心的作用,深入開展講理想、比貢獻競賽,創建科普車間科普班組等活動。充分利用有關實驗室、產品陳列室等建設科普宣傳陣地,積極開辦科普專欄,面向職工傳授健康知識,開展心理咨詢和疏導。

——建立和完善職工培訓制度,廣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制定中長期人才培訓規劃,開展各種形式高技能人才培訓、再就業培訓、職業資格培訓、安全生產培訓、創業培訓、農民工培訓和企業科技人員、管理人員的在崗培訓和繼續教育,加強對在崗職工、新成長勞動力和下崗失業人員等的職業技能培訓。

——實行社會力量投資職業院校稅收優惠政策。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個人等社會力量,通過非營利性的社會團體向職業院校的捐贈,準予在繳納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前的所得額中按規定的標準扣除。對企業支付實習生的報酬,允許企業在企業所得稅前全額列支,并在計算繳納職工社會保險費基數中扣除。

牽頭部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總工會。

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發展改革委、市民政局、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市中小企業局、團市委、市婦聯、市科協、市工商聯。

(四)社區居民科學素質行動

1.主要任務:

以社區科普服務能力提升為重點,調動社區居民提高自身科學素質的積極性,增強社區居民應用科學解決實際問題、改善生活質量、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著眼于增強社區居民健康壽命,重點倡導和普及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節能減排、安全生產、健康、低碳生活等觀念和知識,不斷提高生活質量,提升居民幸福指數。打造社區科普文化廣場5個;科普精品社區20個;優秀社區科普大學20所。

2.保障措施:

——廣泛開展普法教育。通過開展大型政策咨詢活動,宣傳普及法律常識、法規知識和國家有關政策知識,引導社區居民知法、守法,用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開展科普宣傳教育活動。圍繞安全、健康、環保等內容,開展科教、衛生、科技、安全生產進社區、全民健康科技行動、節能減排家庭行動、心理健康咨詢等活動,發揮社區在提高勞動者科學素質、服務民生方面的作用。

——實施社區科普益民計劃。加強社區科普工作。將社區科普活動室、科普大學、科普畫廊等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全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建立社區科普宣傳員和科普志愿者隊伍,創建科普示范社區。

——共建共享社區科普資源。有效整合社區周邊科普資源,建立共建共享機制,鼓勵學校、科研院所、科普場館、企事業單位、部隊積極參與社區的科普活動。

牽頭部門:市民政局、市科協、各縣(市)區政府(含各開發區管委會)。

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科技局、市廣播電視臺、市安全生產監管局、市綜合執法局、市衛生局、市環保局、團市委、市婦聯。

(五)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行動

1.主要任務:

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和教育培訓工作,著力培養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的科學素質,提高依法科學執政能力,提升科學決策與管理水平。切實增強提高自身科學素質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帶動重點人群科學素質的提高。

2.保障措施:

——完善機關培訓制度,增強科學素質培訓內容。將提高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工作列入相關培訓教育規劃和創建學習型機關培訓制度。把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提倡科學態度、講究科學方法作為領導干部和公務員教育培訓的重要內容。

——在學習型機關建設中注重培養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的科學素質。將科學發展觀、建設創新型國家等戰略思想以及我國科學發展規劃等,作為理論學習的重要內容。各單位開展自主培訓時,注意進行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思想、科學精神的教育培訓。

——舉辦面向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的各類科普活動。舉辦各種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知識講座、科學素質競賽、主題演講等活動,利用媒體創辦專題欄目,推介科技前沿知識,組織參觀科研單位和科普場所。

——重視公務員科學素質考評。在黨政領導干部、國有企業負責人公開選拔考試大綱和題庫中,增加科學素質內容。在公務員錄用考試中,強化對科學素質的測查,建立健全公務員科學素質監測評估體系。

牽頭部門:市委組織部、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直機關工委、市科技局、市廣播電視臺、市科協、市委黨校、市行政學院。

三、實施五大基礎工程

為落實好上述行動計劃,著力推進以下科學素質基礎工程。

(一)科學教育與培訓基礎工程

1.主要任務: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科學素質。培養結構合理、素質優良、勝任各類科學教育與培訓的教師隊伍。小學教師具有專科以上學歷達到90%以上,初中教師具有本科以上的達到80%以上,普通高中教師具有研究生學歷的達到5%以上,以教學為主的本科院校教師具有研究生學歷的達到80%以上。

加強科學教育教材建設,改革教學方法。根據不同對象需求,制定科學的教育教材與教法,教材內容體現現代科學文化最新成果,教學方式方法開放靈活,滿足不同對象科學教育與培訓的需求。加強教學與培訓基礎設施建設。充分利用現有的教育培訓場所、基地,為開展科學教育與培訓提供基礎條件支持。

2.保障措施:

——加強教師科學素質培訓。嚴格實施教師準入制度,優化教育補充機制。完善科技教育體系,提高教育培養培訓質量。完善職業教育教師聘任、評價辦法,建立職業院校特殊人才津貼制度,農村中小學教師新一輪培訓不少于240學時。

——完善科學教育與培訓教材。根據五類重點人群的特點和需求,編寫各種科學素質教育與培訓教材。增強各級黨校、行政院校,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職業學校、函授學校、廣播電視學校等機構的科學教育和培訓功能。

——加強教學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健全實驗室、圖書室,充實實驗儀器、教具、音像設備、計算機等教學器材。設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專項資金,重點用于農村中小學校舍維修改造、現代遠程教育工程等。

牽頭部門:市教育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農委、市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市科協。

(二)科普資源開發與共享工程

1.主要任務:

圍繞宣傳落實科學發展觀,創作出一批緊扣時代發展主題、適應市場需求的、公眾喜聞樂見的、突出地方特色的科普作品。健全科普資源共享機制,集成市內外科普信息資源,建立全市科普信息資源共享和交流平臺,為社會和公眾提供資源支持和公共科普服務。

2.保障措施:

——引導、鼓勵和支持科普產品的開發,繁榮科普創作。以評獎、作品征集等方式,加大對優秀原創科普作品的扶持、獎勵力度。創作100集科普電視片、10隨身學科普圖書、10套科普掛圖、5套科普培訓教材。制定優惠政策和相關規范,吸引和鼓勵社會各界參與科普產品開發和作品創作。開展優秀科普作品的推介、展映、展播和展示活動,擴大科普資源的共享范圍與效應。

——推動科普資源共建共享服務平臺建設,探索科普資源服務公眾的有效模式。拓展科普資源服務范圍。促進各地區、各部門開展科普資源開發共享協作,優化配置科普資源,提高效能。在全市打造流動科技館公益品牌。建設數字化科普資源庫,推動全市科普、科技、教育、傳媒界的有效合作,通過互聯網為社會和公眾提供資源支持和公共科普服務,積極推動科普資源的信息化、集成化建設。

——營造有利于科普資源開發與共享的政策環境。完善相關政策制度,創造公共科普資源公平使用的社會環境。充分發揮市場在配置科普資源中的作用,鼓勵各種機構和媒體利用自有科學教育資源,支持公益性科普活動。

牽頭部門:市科協、市科技局。

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教育局、市農委、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市廣播電視臺、市衛生局、市人口計生委、市環保局、市旅游局、市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

(三)大眾傳媒科技傳播能力建設工程

1.主要任務:

加強科普傳播體系建設,全市各級廣播電視臺、報刊等都要采取聯合協作方式,開辦科普欄目,保證播出時間,努力打造一批深受各界歡迎的科普品牌欄目。加快科技傳播信息化進程,充分發揮手機、互聯網、電子屏幕等現代信息技術,開展科技信息服務,扶持公益性科普網站,提高科普信息化水平,增強科技傳播的覆蓋面和影響力。

2.保障措施:

——打造科技傳播媒體品牌。提高《科普鞍山》專欄制作傳播質量,培育一批讀者量大、受眾面廣、知名度高的綜合性報刊科技專欄專版,開辦系列科普圖書、音像制品、電子出版物。鼓勵、支持各縣(市)、區科教頻道的建設。

——搭建科普互動載體。支持社會各界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傳媒舉辦科普知識競賽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科普活動,實現公眾與媒體的互動,增強大眾傳媒的科技傳播能力。

——建立和完善科普物品發行機制。建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科普出版物發行模式,拓寬發行渠道,加強網點建設,構建多元化的科普物品發行體系。

——研究開發網絡科普的新技術和新形式。充分利用現代網絡技術,開辟網絡科普新途徑,加強網絡科普資源建設,開發一批內容健康、形式活潑的科普教育及游戲軟件,滿足不同層次網絡科普需求。

牽頭部門:市委宣傳部、市廣播電視臺、鞍山日報社。

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農委、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市旅游局、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市科協。

(四)科普基礎設施工程

1.主要任務:

夯實科普工作基礎,增強科普設施整體服務功能,創造公眾科學素質提升條件,開辟科普活動載體。提高現有科普基礎設施使用率的同時,努力增加科普基礎設施總量,進一步推進基層科普基礎設施建設。

2.保障措施:

——加大科技場館建設投入。建設好鞍山科技館,積極推動縣(市)、區科技館建設,帶動各縣(市)、區青少年科技活動中心的發展。按照《科學技術館建設標準》,對不具備展教功能或不能充分發揮科普作用的科技館進行必要的更新改造。

——加強科普基地建設。發展國家級、省級和市級科普教育基地,建設不同功能的行業科普教育基地,形成分布合理、特色鮮明的科普教育基地網絡體系。全市完善建設各種科普教育基地25個。其中,建設基層農村實用技術型科普示范基地10個;發展科研與創新型教育基地5個;建設現代工業技術展示型教育基地5個;建設自然、生態、環保及其它各類型的示范教育基地5個。

——建設和完善基層科普設施。推動縣(市)、區整合各部門資源,共同建設具備科學教育培訓和展示等功能的科普活動場所;力爭在100%的街道(鄉鎮)和80%以上的社區(行政村)建有科普活動站(室),科普畫廊(宣傳欄)覆蓋全市80%的社區和行政村,宣傳內容每年更新5次以上。各中小學校都要建立青少年科技活動室。

牽頭部門:市發展改革委、市科協。

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建委、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市衛生局、市旅游局、團市委、市婦聯。

(五)科普人才建設工程

1.主要任務:

提升科普人才素質,優化科普人才隊伍結構。穩定專職科普人才隊伍,不斷壯大兼職科普人才隊伍,積極發展科普志愿者隊伍。大力培養面向基層的科普人才。培育科普創作與設計、科普研究與開發、科普傳媒、科普產業經營與管理方面的人才。

2.保障措施:

——加強科普人才培養。加強農村專業技術協會、農村科普示范基地建設,培養農村實用科普人才。每年培訓0.5萬人左右,到2015年,全市農村實用人才總量要達到2萬人。實施社區科普益民計劃,以社區科普大學為依托,建設社區科普人才培養與培訓基地,每年培養社區科普人才0.2萬人。充分發揮企業科協等組織和機構的作用,培養和造就企業實用科普人才。到2015年,為企業培養培訓科普人才1萬人。

——大力發展科普志愿者隊伍。加強科普志愿者人才隊伍建設。積極吸引離退休科技人員、老專家、老教授、大學生等參加科普志愿者隊伍。到2015年,高端科普講師達到100人;中級以上科普講師達到500人;科普志愿者講師達到1000人。

——積極發展青少年科技輔導員隊伍。以素質教育為主線,建立專兼職青少年科技輔導員隊伍,加強對青少年科技輔導員的培訓,提高組織開展科技創新活動的能力。到2015年,青少年科技輔導員隊伍力爭發展到0.3萬人。力爭全市每所中小學至少有6—10名科技輔導員,縣以上青少年科技活動場所至少有2—3名科技輔導員。

——加快高端科普人才培養。創新科普人才培養模式,突出專門科普人才創新能力培養,重點培育宣傳型、創新型和研發型科普人才隊伍。加大科普創作力度,建設高水平科普創作隊伍,培養高層次科普創作與設計的創新型人才。發掘和培養科普活動的策劃與組織人才,建設高端科普人才培養基地。

牽頭部門:市委組織部、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科協。

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農委、市建委、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市衛生局、市旅游局、市農機局、團市委、市婦聯。

四、組織實施與政策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

在市政府領導下,市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和市直相關部門,將有關任務納入相應工作規劃和計劃,充分履行相關工作職責,發揮各自優勢,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切實推進公民科學素質建設。市科協要切實發揮領導小組辦公室作用,加強聯系協調,推動各部門落實相關任務。要加強縣(市)、區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建設,在機構、人員、辦公經費和辦公條件上予以保障。

牽頭部門:市科協(綱要辦)。

責任單位:領導小組其他各成員單位。

(二)完善政策法規

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遼寧省科學技術協會條例》、《中共鞍山市委關于進一步加強新時期科協工作的實施意見》(鞍委發〔20102號)和有關鼓勵科普事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制定出臺繁榮科普創作、提升傳媒科技傳播能力、加強科普基礎設施建設、科普資源共建共享、科普人才隊伍建設、鼓勵科普事業發展的科普稅收優惠等相關政策。貫徹執行我市關于對科普基地、科普活動等實行稅收優惠政策的認定辦法和科普基地管理辦法等政策,并在實踐中不斷加以完善。

牽頭部門: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科協。

責任單位:領導小組其他各成員單位。

(三)加大經費投入 

加大政府公益性投入,鼓勵社會資金參與全民科學素質建設,形成政府引導、社會參與的多渠道投入機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遼寧省科學技術協會條例》及《中共鞍山市委關于進一步加強新時期科協工作的實施意見》(鞍委發〔20102號)的有關規定,各級政府逐步提高教育、科普經費投入水平,并將科普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各有關部門、事業單位和人民團體,根據承擔的實施任務,按照本級政府預算管理的規定,統籌考慮和申請落實所需經費。

牽頭部門:市財政局。

責任單位:領導小組其他各成員單位。

(四)督促檢查

組織有關部門對各地各部門落實情況定期進行督促檢查,推動各項任務的落實。定期開展全市及各縣(市)、區公民科學素質狀況調查,健全公民科學素質監測評估體系,并納入我市社會發展指標體系。完善科普監測、統計與發布制度,適時掌握科普資源開發和配置狀況,發現存在問題,提出改進對策,為政府科學決策提供依據。對在公民科學素質建設中作出突出貢獻的集體和個人給予獎勵和表彰,大力宣傳先進人物和典型經驗。

牽頭部門:市科協(綱要辦)、市統計局。

責任單位:領導小組其他各成員單位。